第一图书网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

熊贵彬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熊贵彬  

页数:

165  

Tag标签:

无  

前言

  农民工城市化将伴随我国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整个过程,或者说其本身就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本书主要分析了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对塑造中国社会结构及对农民工城市化所起的作用,介绍了社会结构的相关理论,讨论了社会结构中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同农民工城市化的相互影响,最后从城市化发展理念的角度讨论了农民工城市化模式。主要围绕农民工城市化这个主题而展开,从国家权力及其形塑的社会结构视角进行讨论。  国家的主要社会结构是由国家权力通过主要社会制度所塑造的。中国的户籍制度及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在形塑中国基本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本书认为将户籍制度的作用仅仅解释为造成了城乡二元分割,这是不完全的,因为农村、城市内部都难以迁移户籍,户籍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其背后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这形塑了中国国家与社会的结构关系。户籍制度、财税制度以及属地制管理方式,导致了地区利益的分割,使流入地难以实施包容外来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社会政策、制度。虽然当前实施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然而对于社会下层的农民、农民工都没有多大意义,国民没有获得自由迁移的权利,长期的户籍制度管理导致这些下层社会群体社会地位呈现固化的趋势。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主要实行比较稳定的“均田制”,长期以来土地使用制度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但国家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筑用地,由此产生了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两个负功能:其一是使农村成为一个个封闭的社区,外部资金难以投入,使农村难以发展;其二是导致了国家权力内卷化,国家缺乏有效的手段来防止地方、基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由此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此起彼伏。

内容概要

农民工城市化将伴随我国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整个过程,或者说其本身就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本书主要分析了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对塑造中国社会结构及对农民工城市化所起的作用,介绍了社会结构的相关理论,讨论了社会结构中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社会治理结构同农民工城市化的相互影响,最后从城市化发展理念的角度讨论了农民工城市化模式。主要围绕农民工城市化这个主题而展开,从国家权力及其形塑的社会结构视角进行讨论。

作者简介

熊贵彬,男,197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南开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双学位博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保障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农民工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工作法规制度、社会工作职业化、中日社会文化比较。先后在中日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介绍 第三节 主要理论结构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化概念界定 本章小结第二章 社会结构相关理论及本书界定 第一节 社会结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本书对社会结构的界定 本章小结第三章 户籍制度的社会控制作用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户籍制度及其研究 第二节 户口登记制度对社会的控制 第三节 成都户籍制度及改革对调查地区的影响 第四节 户籍制度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本章小结第四章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社会控制作用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其沿革 第二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正功能分析 第三节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负功能分析 第四节 当前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两种模式 第五节 国家权力内卷化及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议 本章小结第五章 社会阶层结构对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 第二节 对和谐社会结构的讨论 第三节 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民工城市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第六章 职业结构对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职业结构概况 第二节 农民工在职业结构中的状况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化对职业结构的影响 本章小结第七章 社会治理结构对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 第一节 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变迁 第二节 城市社会治理结构变迁 第三节 农民工在当前社会治理结构中的状况 第四节 日本城市化中社区建设对我国农民工城市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第八章 农民工城市化模式选择 第一节 城市化模式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由国家控制转向个人选择的城市化模式 第三节 农民工个人选择城市化模式的社会制度保障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附录A 调查问卷附录B 机构、村干部访谈提纲附录C C镇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统计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社会结构相关理论及本书界定  在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中,社会结构是一个使用极为广泛,也极为混乱的概念(W.H.Sewell.Jr.,1992:1)。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如社会系统、强制性合作伙伴、制度、整合和网络等来表征社会结构,而且表现在同样是对社会结构一词进行诠释时,不同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前一种做法大多散见于先驱者们的经典论述中,后一种做法则涉及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周恰,2000)。这里分四个时期简要介绍社会学有关社会结构研究的理论成果及观点。  第一节 社会结构相关理论  一、传统社会结构研究的经典论述  社会学初创时期,实证主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追求方向,社会结构研究也体现了对生物学研究的借鉴和类比。孔德、斯宾塞和迪尔凯姆的有关论述,都反映了这种自然科学取向。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认为,社会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它与生物有机体有极大的相似性,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而普遍和谐的根基在于人性。他认为,人类博爱倾向的孕育和发展地,首先是家庭,这是“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称之为社会的细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化 PDF格式下载



可以,了解一下情况。


书太薄,内容不多,没什么特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