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孙其新 孙其新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03出版)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孙其新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

孙其新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初学中医时,对脏腑辨证中的重叠现象感到困惑,为此而潜心学习与研究谦斋医学竟达二十余年。过去,我是想写文章而“挤”不出来;如今,不想写而它自己却“冒”了出来。我在1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谦斋医学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并被《中国医学文摘·中医》摘录。后又在《光明中医》杂志上发表了《秦伯未论脏腑辨证》,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走出辨证误区与证型结构公式设想》等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其中《光明中医》杂志的一位编辑还对我产生了兴趣,误以为我与当代名医秦伯未有亲属关系。1998年夏,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行来我院征集书稿,因这位《光明中医》杂志的编辑同时兼任人卫社编辑,也随行前来。于是我们见了面。一年以后,我整理出《谦斋辨证论治规范》书稿,寄给了出版社。该出版社对书中的“谦斋脏腑辨证”一节十分欣赏,但由于书中引用的原文较多,这涉及著作权问题,因此不能出版。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说明对谦斋医学的理解还很不成熟,没有上升到系统理论。这样,我又一头扎进谦斋医学的书堆里,而把书稿搁置一旁,一放就是5年。功夫总算不负有心人,我在2002年《辽宁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每期9千字,当连载到24期时,面对谦斋辨证论治的丰富内涵,我不禁有种使命感,便萌发了一个念头,将《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锁定为《谦斋辨证论治学》。

内容概要

  《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主人公秦伯未是20世纪中医界的一代宗师。作者根据谦斋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辨证理论,上升为辨证论治学。《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按中医辨证思维体系,分为辨证论治的定义、原理、基石、法则、方法、步骤、处方、公式,依次论述辨证论治的概念、生理、病因、治则、方药等。由于《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辨证论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特就辨证论治的法则、步骤、处方做了详尽的说明。该理论简明而不笼统,细致而不琐碎,易学而不飘浮。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孙其新,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辨证论治的整理和经方的临床应用。私淑医坛精英秦伯未、李可,在《辽宁中医杂志》、《中医药通报》上发表《谦斋辨证论治学》、《李可学术思想探讨》等专著。

书籍目录

1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1.1 辨证论治的意义1.1.1 证与症应统1.1.2 辨证论治的意义1.2 辨证论治的法则1.2.1 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1.2.2 辨证论治的复杂法则1.3 辨证论治的步骤1.3.1 辨证步骤三步八项一式1.4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的形成及特点1.4.1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的形成1.4.2 谦斋辨证论治三位一体观的特点2 谦斋八纲辨证发微2.1 八纲辨证存在的问题2.1.1 八纲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2.1.2 八纲的辨证地位众说纷纭2.1.3 八纲用于一切疾病辨证与必须结合其他辨证相悖2.1.4 八纲的辨证规则不清2.2 谦斋论八纲辨证提要2.2.1 八纲的重要意义2.2.2 八纲的概况2.2.3 八纲辨证规则2.3 八纲辨证的再思考2.3.1 八纲之八个类型是广义的,六变组合二十五型是狭义的2.3.2 阴阳从宏观上概括为阴证阳证,不介入六变组合2.3.3 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2.3.4 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其他辨证方法则均含有八纲的内核2.3.5 客观分析八纲在现实辨证中逐渐淡化的原因,充分认识它在未来辨证中继续发挥方法论的作用2.4 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3 谦斋六经辨证钩玄3.1 六经实质众说纷纭3.1.1 六经是指经络3.1.2 六经是指脏腑3.1.3 六经是指界面3.1.4 六经是指六气3.1.5 六经是指气化3.2 谦斋六经辨证探微3.2.1 六经是表里之部位的假称3.2.2 六经是阴阳之初中末三个阶段3.2.3 六经与三焦、脏腑之间的关系3.2.4 伤寒论提纲3.2.5 《伤寒论》心悟在杂病悉通之后3.3 六经辨证的再思考3.3.1 从三焦、卫气营血的名称,看六经的可议之处3.3.2 从六经与三焦、脏腑之间的关系,看六经的实质3.3.3 从经方的基础有效量,看六经辨证能钤百病4 谦斋病因十六纲辨证法则浅解4.1 风4.1.1 伤风4.1.2 中风4.1.3 内风4.2 寒4.2.1 伤寒4.2.2 中寒4.2.3 虚寒4.3 暑4.3.1 伤暑4.3.2 中暑4.3.3 伏暑4.4 湿4.4.1 伤湿4.4.2 停湿4.4.3 积水4.5 燥4.5.1 秋燥4.5.2 津液枯燥矗4.6 火4.6.1 实火4.6.2 虚火4.6.3 温邪4.7 疫4.7.1 瘟疫4.7.2 疠风4.7.3 瘴毒4.8 痰4.8.1 痰浊4.8.2 痰核4.8.3 痰饮4.9 食4.9.1 伤食4.9.2 不食4.9.3 消食4.10 虫4.10.1 虫痛4.10.2 痨虫4.11 精4.11.1 精不足4.11.2 精关不固4.12 神4.12.1 神虚4.12.2 神乱4.13 气4.13.1 气虚4.13.2 气郁4.13.3 气逆4.14 血4.14.1 血虚4.14.2 血热4.14.3 血滞4.14.4 失血4.15 阴5 走出辨证重叠误区与症候结构公式6 谦斋脏腑辨证法则浅解7 谦斋五行生克辨证法则浅解8 走出脾胃理论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9 走出肾命理论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10 走出五脏阴阳辨证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11 走出五脏气血辨证误区与谦斋医学启示录12 谦斋治西医病的辨证思路13 谦斋脏腑生理病对照式与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14 谦斋辨证处方规律15 谦斋辨证论治学述略16 谦斋辨证论治学的发掘过程后记——命运总爱和我开玩笑

章节摘录

3.1.2 六经是指脏腑后世认为,六经是指脏腑。按照手足太阳的对应关系,太阳证应为小肠、膀胱病。而在太阳篇中却很少见到小肠病,反见许多肺的病,这又如何理解?3.1.3 六经是指界面六经是指界面,出自于清·柯韵伯《伤寒论·六经正义》。他认为,“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腰以上为三阳地面,三阳主外而本乎里,心者三阳夹界之地也。腰以下为三阴地面,三阴主里而不及外,腹为三阴夹界之地也。”柯韵伯把“心”与“三阳”联系在一起,而少阴地面却为“自腹至两肾及膀胱溺道”,令人有些费解。3.1.4 六经是指六气清·郑钦安在《医法圆通》指出:“今以一圈分为六层,是将一元真气,分为六气,六气即六经也,如太阳寒气,阳明燥气,少阳暑气,太阴湿气,少阴火气,厥阴风气”。从此便开启了六经为六种层次的说法。3.1.5 六经是指气化近人认为,六经是指气化。以太阳为例,卫气受邪,则开合失灵。但合不开就无汗,无汗则荣阴不能外泄脉必浮紧;但开不合就自汗,自汗则荣阴外泄,脉必浮缓。二者均为太阳之气化病。3.2 谦斋六经辨证探微3.2.1 六经是表里之部位的假称早在1931年,谦斋在《医事导游》一书中指出:“伤寒全书,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者为提纲。后世多主经络,殊觉穿凿,今特详述以明真义。”考方有执云:“六经之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犹儒家五经之经(诗、书、易、礼、春秋),犹言部也。”程应旄云:“六经犹言界也,亦犹言常电。”

后记

我的个人经历是比较坎坷的,也带有一点传奇色彩。生活与事业交织在一起,让我常常想起那旧日的艰辛和乐此不疲的追求。1我与中医结缘我在沈阳二中“尖子班”读书时,理科学得好一点,所以在1966年高中毕业时,报考了理工大学,没想到一场文化大革命,让我的大学梦泡了汤。经过下乡、参军、当工人三步曲的洗礼,我身上的锐气已不那么十足了。当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却报考了辽宁中医学院。于是有人就问我:为什么不报清华、北大?我认为,由于生活阅历的增加,人的兴趣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当兵的时候,在那个非常年代里没什么可学的,就接触了哲学,对辩证法还下了点工夫。有一次,礼拜天逛书店,看到一本中医书《辨证施治纲要》,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辩证法,就买了这本书,从此对中医就产生了兴趣。但决定报考中医的真正动机,是因为我在中学毕业体检时就发现了高血压。由于父辈都是高血压,命中注定就把这颗“种子”传给了我,于是我便萌发了学医自救的念头。再加上我当时已婚,有家室之累,就选择了辽宁中医学院就近上学。其实,因为自己有病而立志学医的不乏其人,当代名医岳美中就是一例。岳老早年攻读文史,报考“清华国学研究院”落榜,便发奋读书再考。不久即累得吐血,医院诊为“肺病已深,非短期能治”。


编辑推荐

《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PDF格式下载



建议直接去看秦伯未的《临阵备要》《谦斋医学讲稿》和《中医入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