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妇科病诊疗三字诀

肖进顺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肖进顺  

页数:

246  

内容概要

编者将深奥的中医妇科诊疗理论和实践经验高度浓缩为三字诀的形式,介绍了月经病证、带下病证、妊娠病证、产后病证、妇科杂证五大类60种常见病。每种疾病分为总要歌、证候歌、病因歌、治法歌,均用三字歌诀的形式进行表达,并对每首歌诀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全书内容表达循序渐进,实用性和可读性强,便于理解和拓展,适合于基层专科医务人员和中医入门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肖进顺,河北宣化县人,主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经成都中医学院系统深造,行医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工作。擅长治疗糖尿病、风湿病、乙型肝炎、小儿多动症及妇科病,善于用“子午流注时间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发表中医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有《中医脉学三字诀要》《傅渣主女科新解》《肖进顺医案医论与祖传方药》《实用时间针法秘要》《子午流注针法入门》等。先后荣获“全国知名中青年中医师”“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第四届传统医学大会世界传统医学优秀科技成果国际优秀奖”“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医学论著国际一等奖”等,在国际、国内十多家权威医学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特效医学研究会首届国家级资深委员”“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会员”“国际中西医结合学会客座教授”“中华华佗医药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及《世界传统医学杂志》特约编辑等。应邀参加了全国风湿病专家攻关协作组。其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志》《求医问药实用辞典》《中华人物大典》《中国大陆求医购药指南》《东方之子》《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辞典》等50余种大型权威史册。

书籍目录

第1章 月经病证 一、总要歌 二、月经先期 三、月经后期 四、月经先后无定期 五、经期延长 六、经间期出血 七、月经过多 八、月经过少 九、崩漏 十、闭经 十一、痛经 十二、经行吐衄 十三、月经前后诸证 十四、经断前后诸证 十五、老年经水不断、经断复行第2章 带下病证 一、总要歌 二、白带 三、黄带 四、赤带 五、赤白带 六、杂色带第3章 妊娠病证 一、总要歌 二、妊娠恶阻 三、妊娠腹痛 四、胎漏、胎动不安 五、滑胎 六、堕胎、小产 七、胎萎不长 八、子嗽 九、子悬 十、子淋 十一、妊娠小便不通 十二、子烦 十三、子肿 十四、子痢 十五、子喑 十六、胎死不下 十七、难产第4章 产后病证 一、总要歌 二、胞衣不下 三、产后血晕 四、产后腹痛 五、产后痉 六、产后发热 七、产后小便不通 八、产后小便频数、失禁 九、产后大便难 十、产后泄泻 十一、恶露不下 十二、恶露不净 十三、产后自汗、盗汗 十四、产后身痛 十五、缺乳 十六、乳汁自出 十七、乳痈 十八、产后蓐劳第5章 妇科杂证 一、总要歌 二、不孕证 三、子宫脱垂 四、热入血室 五、阴痒 六、阴吹 七、阴蚀 八、脏躁 九、瘕瘕附录A 方剂歌诀与索引 一、方剂歌诀 二、方剂索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月经病证  一、总要歌  妇科病,首调经。分先后,要记清。  量多少,不相同。崩漏闭,或痛经。  【语译】 月经病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闭经、痛经、倒经等,均属月经不调范畴。  女子属阴,以血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在十四岁左右即发育成熟(最早十二三岁,晚到十八九岁),产生天癸,冲、任二脉的气血开始旺盛,按月排出月经。月经的周期为28天左右,也有短到21天、长达35天来潮的。只要按习惯准时经至,就属于正常周期。月经的持续时间为3~5天,如不足2天,或超过7天者,均属病态。经量一般在60~150毫升。  月经是女子生理上的特异现象,从性成熟开始至绝经期,每月应来潮一次,但是生理上的停经(如妊娠期)不受此限。也有受孕后行经者,此名为“垢胎”,此禀赋之不同,非疾病。此外,尚有每2个月一至的,谓之“并月”;每3个月一至的,谓之“居经”,又谓之“按季”;1年一至的,谓之“避年”;还有终身不行经而又有生育能力的,谓之“暗经”,此种现象非常少见,不属病态。  如果月经不调,会直接影响生育。究其原因,或因七情内伤,气不舒则不能理血,可发生月经不调;或因外感六淫,邪入胞中,冲任受损,亦可致月经不调;或因脾胃受伤,食纳减少,血无化生之源,故经血亦减少;或因房事过频,或因产多乳众,或因经期行房,损伤阴血,导致月经不调。  月经正常是妇女健康的象征。正常的月经可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其生理过程为:卵巢滤泡发育成熟而产生排卵,后黄体素开始形成并分泌孕酮,从而辅助了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增厚,此时最容易受精;内膜溢血现象可于月经来潮前一二日开始活跃,血中雌激素和孕酮的浓度亦随之降低,子宫内膜大部分脱落而出血,即产生月经。大约增殖期为10天,分泌期为14天,月经期为4天,共为28天。  月经异常,月经过少者,此多由卵巢发育不全所致;月经过多者,多由患有子宫疾病而致;月经先期者,可由神经细胞兴奋而使卵子早熟而致;月经后期者,可由血液循环障碍,卵巢营养不良,使卵子晚熟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可由子宫或卵巢疾患引起;经闭不通者,可由卵巢内分泌障碍引起;经前衄血者,多由月经前期,血液中的雌激素浓度增高,而刺激鼻黏膜而引起鼻衄,或刺激胃黏膜而引起吐血,又谓之逆经或倒经;受孕后数月,忽然发生阴道出血者,谓之胎漏。以上诸如经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多或量少、经期延长、经行腹痛、经闭不通等,均谓之月经不调,属异常现象。  月经不调的辨证,一般来说,主要是根据经期、经色、经量及其性质,以区别病证的寒、热、虚、实。如月经先期多属实证、热证;月经后期多属虚证、寒证;先后无定期者多属肝郁肾虚。但临床常不拘于此。若月经先期,经量多,色深,质黏稠者,多属血热;先期,色淡,质稀者,多属气虚;先期,量少,色红,质黏者,多属虚热。若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气血两虚;后期,色淡,质稀,兼少腹冷痛者,多属虚寒;后期,色暗,质稠,腹痛较剧者,多属实寒;后期,色紫,有块者,多属血瘀。亦有行经腹痛而拒按者,多属气滞血凝;行经腹痛而喜按者,多属气虚血少。此外,尚有因血滞、血枯或血风劳而致经闭者。因血滞而致经闭者,小腹渐大如孕状,即“石瘕”者,多因经期受寒而致;因血枯而致经闭者,多因房事不慎引起;血风劳而致经闭者,多为劳瘵之疾。  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因血热者,宜清热凉血;因虚热者,宜滋阴清热;因寒者,宜温经散寒;因气虚者,宜补气摄血;因血虚者,宜益气养血;因气滞者,宜疏肝行滞;因血瘀者,宜活血祛瘀;因血枯者,宜健脾补肾;因痰湿者,宜燥湿化痰。总之,治疗月经病,应从肝、脾、肾三脏与冲、任二脉着手。因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肾主藏精;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以精血为用,且精血同源,肝肾所藏之精血以司冲任,精血充沛则冲任得养而使经行正常,故无月经诸患之虑。  月经病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吐衄,月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老年经水不断、经断复行等。  二、月经先期  (一)总要歌  先期至,血热因。辨经色,虚实分。  【语译】 月经周期每月提前八、九天,甚至一月两至,连续发病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行先期”“月经提前”“月经趱前”“经早…‘经水不及期”等。如果每次月经仅超前五、六天,或偶尔提前一次,虽提前日数较多,但下次月经仍然如期,且无其他不适感觉,均不作先期论。  本病属于以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疾病,常与月经过多同时出现,严重者可发展为崩漏。  本病临床可分为阳盛血热证、肝郁血热证、阴虚血热证、脾气虚弱证、肾气不固证。  (二)阳盛血热证  1.证候歌  经提前。经量多。色紫红,小便涩。  伴面红,口中渴。舌苔黄,脉滑数。  【语译】 本证月经提前,量多,经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光亮,流出时有热感,可伴面红、心烦、口渴、尿黄、便结等症,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滑有力。  2.病因歌  阳气盛。热扰:中。血不宁,先期行。  【语译】 由于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热助阳药物、食物,或外感热邪,以致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月经先期而至。  3.治法歌  清火热,亦凉血。安冲任,更止血。  【语译】治以清热凉血为主。血量多者,佐以安冲止血。选方用清经散、芩连四物汤。  (1)清经散(《傅青主女科》),由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茯苓、黄柏组成。方中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皆为清热凉血之品;人熟地黄、白芍以护其阴;佐黄柏以平其相火;少佐茯苓淡渗且可宁心。因火不可任其有余,但水不可使之不足,故用清火之剂,少佐淡渗之品,不可直泻其火而重伤其阴,火热泻后,血海得以安宁,则经自匀。本方可用于月经先期血热证。  (2)芩连四物汤(《医宗金鉴》),由黄芩、黄连、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组成。方中以四物汤养血调经;黄芩、黄连清热凉血。本方可用于月经先期阳盛血热证。热甚者,黄芩加量,酌加栀子,以增强凉血之功效;血量较多者,去川芎,酌加凉血血药,如炒槐花、炒地榆、茜草、仙鹤草等。  (三)肝郁血热证  1.证候歌  经先期。排不畅。心烦怒,头目胀。  胸胀闷。口干苦。苔薄黄,脉弦数。  【语译】 月经提前,量多或量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有块,经血排出不畅,可伴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或目胀头痛,或胸胁不舒,乳房及少腹胀痛,或精神抑郁,或见脘腹胀闷,或纳差便溏,舌质正常或偏红,苔多薄黄,脉弦或弦滑。  2.病因歌  肝气郁。郁化火。伤:中任,血海热。  【语译】 由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而化火,以致冲任伏热,扰及血海。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先期。  3.治法歌  泻肝火,清血热。健脾胃,调经血。  【语译】治以泄肝清热为主,佐以健脾养血调经。选方用丹栀逍遥散、清肝达郁汤。  (1)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煨姜、薄荷、白术组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清热,但药量宜轻不宜重(一般为3~6克),以免疏散太过反耗阴血;白芍、当归养血调经;自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培土疏木,即“治肝病先实脾”之义;薄荷协助柴胡助其疏达;牡丹皮、栀子清肝凉血。全方疏肝理脾,解郁清热,养血调经,肝气舒达,热清血宁,经自如期而至。可去煨姜之辛热,以免燥热伤阴。本方可用于月经先期肝郁血热证。  (2)清肝达郁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由栀子、白芍、菊花、当归、橘白、柴胡、薄荷、牡丹皮、炙甘草、鲜橘叶组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菊花清肝之热;栀子、牡丹皮清肝泻火;当归养血;白芍柔肝敛阴;橘叶理气;橘白、薄荷疏肝宣气;炙甘草和中。全方清肝泻火,疏郁宣气,对于肝郁血热所致之经行先期有很好的疗效。本方可用于月经先期血热证。  若经行不畅块多者,可于所选方中加泽兰或丹参、益母草活血行滞;若少腹痛或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清热,活血止痛;若经量多者,去当归,因其辛窜活血,性温,走而不守,故血热经多者用之不宜。  (四)阴虚血热证  1.证馋歌  经提前,量不多。两颧红,五心热。  或盗汗,或潮热。舌少苔。脉细数。  【语译】本证月经提前,经量一般不多,或反见量少,色鲜红,质稠,伴见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咽干口燥,或心烦不眠,舌质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多细数。  2.病因歌  素阴虚。内热盛。扰:中任,血不宁。  【语译】 由于素体阴虚,或久病失养,或失血伤阴,或房劳、多产伤精耗血而致阴虚,阴虚则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故月经先期而至。  3.治法歌  滋肾阴,补肾水。清虚热,经有期。  【语译】治以清热滋阴法。选方用两地汤、清化饮。  (1)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由生地黄、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组成。方中用地骨皮、生地黄清骨中之热,麦冬、玄参滋阴生津,壮水以制其火;白芍、阿胶养血益阴。阴液充足,虚热得平,水火既济,则经自调。本方可用于月经先期血热证。若阴虚内热,热迫血行以致经量过多者,则可在两地汤的基础上加女贞子、墨旱莲以滋阴清热。两地汤的组方以滋阴壮水为先,可用于虚证、虚热证。方中生地黄须重用,以清肾中之热;重用玄参,以滋阴生津。  (2)清化饮(《景岳全书》),由赤芍、麦冬、牡丹皮、茯苓、黄芩、生地黄、石斛组成。方中用生地黄、石斛、麦冬养阴清热;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茯苓行水清热。本方较两地汤清热作用更强,用于阴虚而内热较甚之月经先期更为合宜。若虚阳上亢,出现头晕、耳鸣、冲热等症,可在两地汤中加蒺藜、钩藤、夏枯草、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  (五)脾气虚弱证  1.证候歌  经提前,血色淡。气息短,或懒言。  食纳少,神疲倦。苔薄白,脉虚缓。  【语译】本证为月经提前,可伴量多或量少,色淡或红而不鲜,质多见清稀,并可见纳少便溏,脘闷腹胀,倦怠思卧,或身疲乏力,气短懒言,或少腹空坠,面色咣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无力等。  ……


编辑推荐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在理论上有别于其他学科,临床上另分胎、产、经、带等病证,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妇科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  和中医其他学科一样,中医妇科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几千年来,对妇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妇科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中医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版了很多中医妇科方面的书籍。比如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妇科学》,就是一部全面、完整的妇科学巨著。此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科研、教学、临床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通过学习此书,受益匪浅。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中医妇科学》一书的内容,笔者特编写了《中医妇科病诊疗三字诀》。《中医妇科病诊疗三字诀》在保留《中医妇科学》原意的基础上,稍加入笔者的心得体会以抛砖引玉,俾使其实用价值更为彰显。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对初学中医者有所助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妇科病诊疗三字诀 PDF格式下载



簡單易懂,很有意思


内容不错,但有点儿枯燥,也不太易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