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六脉玄机

邹运国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邹运国 编  

页数:

30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医脉学是一门古老的、玄妙的、深奥的、伟大的科学,与我国的《周易》一样神奇和举世无双。她是祖国医学史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巨星和瑰宝。脉学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诞生了,与中医学的起源是同步的,而且创始人是岐黄(黄帝和岐伯)。脉学的理论雏形是《黄帝内经》的问世;《难经》的出现又使脉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脉学理论的形成是王叔和的《脉经》的诞生,并为中医的诊断理论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医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脉学是一门科学,与哲学、思维学、心理学、代数学、预测学、中医学密不可分;它包罗万象,吸纳万有,内容十分丰富,上涉天文、下及地理、中悉人事、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可以说它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  近百年的西学东渐,掀起了一场西医热,使用中医脉学的人也就渐渐地少了起来,甚至遭到了冷落清秋,就是《中医诊断学》上提起过,但也只是片言只字,并且讲的是藏头露尾,从而塞住了初学者的道路,于是脉学只好隐退江湖,流落民间。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内容概要

本书以《濒湖脉学》和《脉诀汇辨》为基础,采撷各家学说,结合祖传和师授的论脉精华与临床经验撰写而成。简要介绍了脉学的起源与发展,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脉学的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六脉(左右手寸关尺)在中医诊断上的重要地位;以“歌诀”和“释义”的编写方式,详细阐述了常见的27种脉象和凭脉断病、参考脉等内容;书中还选编了极具临床意义的典型医案。本书内容丰富,博古通今,写作手法“亦文亦医”,可读性强,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适于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也是中医临床医师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脉学渊源 第一节 脉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晋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现代 第二节 脉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一、脉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二、脉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第2章 诊脉纲要 第一节 六脉的含义  一、六脉的由来  二、脉象形成的原理  三、六脉十要 第二节 诊脉须知  一、诊脉手法  二、诊脉部位  三、诊脉时间  四、诊脉体位  五、脉象要素  六、脉学的现代应用以及展望  七、医患之间  第三节 临床思维  一、诊脉的意义  二、脉症从舍  三、脉学的思维方法  四、脉学的学习方法第3章 脉学基础 第一节 经脉与脉气 一、经脉 二、脉气 第二节 部位与诊法 一、部位 二、诊法 第三节 五脏平脉 第四节 时令变脉 第五节 辨脉提纲第4章 常见脉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四纲脉 一、浮脉为阳 二、沉脉为阴 三、迟脉为阴 四、数脉为阳 第二节 八领脉 一、滑脉为阳中之阴 二、涩(潘)脉为阴 三、虚脉为阴 四、实脉为阳中之阳 ……第5章 凭脉断病第6章 参考脉第7章 医案选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脉学渊源  脉学是一门了不起的科学。无论是在继承和(或)发展科学的时候,人们总不能只做些马后炮式的事后诸葛大论。科学应是有预见性的。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哪一门学科能经历几千年的研究而未见冰释的,然而脉学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周易》也是其中之一)。  何剑说:“岐黄当日的神明天从,造就了脉学的博大精深;扁鹊的入虢之诊,体现了脉学的神乎其技。它不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且风吹浪打,岿然独存,唯有《周易》能与之媲美,中医学与之派对”。事实上,中医的脉学不仅古老、神奇,而且省时、准确,它不仅是中国特有的,还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它在中医学领域中,默默无闻地贡献着,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覃修阳先生说:“只要中医学还存在,就不能让脉学失传。原因在于,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除了《神农本草经》之外的其他三部,都是脉学的经典理论。中医脉学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且独树一帜,枝繁叶茂,它成功地庇护了中医学这片辽阔的沃土及土地上的一切生机”。既然如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中医脉学的历史。


编辑推荐

  《六脉玄机》要旨乃为:  一、应区别春、冬、内、外六种不同的脉象;  二、必知晓“上、下、来、去、至、止”六字持脉大法;  三、要明白左右两手寸、关、尺六位脉的生理意义:  四、须理解“常以平旦、脉应四时、虚静为保、脉合阴阳、知内知外”的六大诊脉原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六脉玄机 PDF格式下载



脉学玄妙,往往让人们“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千百年来,明哲大医无不在寻求一语道破脉学玄机的方法,由此也诞生了不少的传世佳作,如王叔和《脉经》,崔子虚《脉诀》,李月池《四言举要》,李时珍《濒湖脉学》,滑寿《诊家枢要》,朱丹溪《脉诀指掌》,李中梓《诊家正眼》,潘辑《医灯续焰》,李延昰《脉诀汇辨》,周学霆《三指禅》等,都在某些领域中起到了推广和研究脉学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值得改进提高的地方,此书融合古今脉学若干人,为世人开辟一条通往脉学之门的捷径,大有可观。另外,为大家推荐向宗暄编著之《二十七脉详辨证治》一书。


脉学的入门书,这一本就够了


带我走进了一个神秘的领域


本来想支持一下80后,结果发现邹运国太烂了,


大家可以去查一下本书的作者,还是一个在校学生,且不说他要有多少临床经验才可以出书,只是脉学这东西本是需要反复实践才可以体会得出来,这样一个经验缺乏的人,还在每条经文后滥加注释与评价,岂不误人害人,更可恨的是还起了个这么神乎其神的名字,忽悠国人,罪不可赦。不禁让人感叹如今这世道,是人就要出来露个脸。唉!还望好自为之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