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临床皮肤性病学

吴志华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吴志华 编  

页数:

712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我国皮肤病性病科主治医师撰写的一部临床专著,可作为皮肤病专业医师必备的参考资料,亦可用于在校研究生和专科医师、开业医师的继续教育读本,对非主要从事皮肤性病科的全科医师都具有参考价值。
《临床皮肤性病学》共42章,重点编写了400余种皮肤病与性病,涵盖了皮肤科全部常见病和重要疑难病。其基础部分包含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免疫、病理、循证医学和中医辨证内容,皮肤病的症状和皮肤病的诊断程序,皮肤病的治疗学。各论部分从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处理预防等方面对疾病进行描述,既传承经典概念同时又注重引进本学科的新理念,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
根据近年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理论的进展,引入最新的诊断技术,比较传统著作,编者作出了深入的调整和改进。例如发病机制中更多加入了遗传及基因突变内容,治疗方案突出了循证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重新分类或归纳了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皮肤综合征、毒素介导的皮肤感染、妊娠性皮肤病、类似真菌微生物感染病等;对于EM与SJS/TEN,以往认为是一个连续的病谱,本书则将其分为两类不同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分类更详细。这些都反映了皮肤科的新进展和当代皮肤性病的诊疗水平。
这本书行文简明扼要,图文制表各尽风采,说理透彻,细致入微,科学与经验性的总结非常实用,并创造性地将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概括为皮肤损害和发病特征,特殊的疾病按照其发病自然规律描述,强调病史的作用。
精选彩图200余幅,色彩逼真,黑白图400余幅,清晰醒目,能起到看图识病的效果。大量列表,归纳总结及对比临床要点,深化鉴别诊断,充分体现皮肤科学习中的联系记忆、比较和区别记忆的要求。例如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型、归类和治疗时机就恰当利用了图片、模式图、表格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对易被忽略的内容或模糊概念做了明确的阐述;注重实际应用,如在介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时,编者主张进行个体化治疗,应辨别病情而相应选择水盐平衡、激素及IVlg方案,上述方法选择有待循证医学的支持。

作者简介

吴志华,教授,1963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医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现任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皮肤性病研究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皮肤科杂志》等11家学术刊物编委。毕生献身医学、著书立说、潜心耕耘、勤勉精专,主编著作有《皮肤病及性病彩色图谱》《现代皮肤性病学》《现代皮肤性病彩色图谱》《皮肤科治疗学》《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专著18部,获各级科学进步奖10余次,发表论文70余篇。1999年荣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0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中国医师协会杰出贡献奖。

书籍目录

第1章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
第2章 皮肤病与免疫
第3章 皮肤病遗传学
第4章 皮肤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5章 循证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第6章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第7章 皮肤病的治疗与护理
第8章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第9章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第10章 职业性皮肤病
第11章 荨麻疹性皮肤病
第12章 药物不良反应性皮肤病
第13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14章 球菌性皮肤病
第15章 杆菌性皮肤病
第16章 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皮肤病
第17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18章 动物性皮肤病
第19章 性传播疾病
第20章 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疾病
第21章 红斑性皮肤病
第22章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23章 扁平苔藓及苔藓样疹
第24章 水疱和大疱性皮肤病
第25章 结缔组织病
……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四)既往史曾患过何种疾病,尤其是和现有皮肤病有关的疾病。有无各系统疾病,有无食物、药物、化学物品及对动物、植物、花粉等过敏史。其治疗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五)个人史出生地与长期居住地,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职业,婚姻情况,月经,妊娠和生育史,不洁性交史及涉外婚姻史等。(六)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有无性病、癌肿及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如异位性皮炎或遗传性疾病,应详尽了解家族及遗传因素。(七)小结最后写出病例摘要和小结。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一般来说,疾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再结合病史做出临床诊断。(一)全身检查不少皮肤病常伴有全身性或系统性症状,故应注意全身检查。要求基本同内科。(二)皮肤黏膜检查皮肤病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皮肤损害的确认是皮肤诊断的重要方面,因此检查者的肉眼和放大镜是最重要的工具。为了准确地反映皮肤、黏膜的损害,应注意如下事项:①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检查,或类似日光的荧光均可,因为人工光线或强烈的日光均可影响皮肤的观察效果。有时为了检测轻度隆起或凹陷的损害,可在暗室内用侧光检查。某些皮损需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②诊室温度应适宜,过冷可引起毛细血管收缩,使红斑颜色变淡或发生手足发绀。③应从头部至足趾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以便全身皮肤包括头发、指甲和黏膜均可被检查到。


编辑推荐

《临床皮肤性病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临床皮肤性病学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对皮肤病的另一种认知,从病因到治疗,从诊断到鉴别诊断都罗列清晰,一目了然,是皮肤科基础学者和皮肤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希望能有再版,增加更多的病种,已臻完善!!!


很全面,治疗说得不多,需要买一本治疗学结合看


不错,如果图谱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只是图少了点


很好,很强大,比较的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