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编  

页数:

295  

字数:

320000  

内容概要

  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根本要求、实现路径、方法论原则等作了全方位研究,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模式转换、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道路、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新思路与制度安排作了深入探讨。书中一组关于如何撰写一部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哲学的访谈录,则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书籍目录

本期特稿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兼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和加强党的意识形 态工作的重要性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实现的“三个突破”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辩证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问题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
 简论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
 恩格斯的新哲学观及其时代价值——重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及其方法论意义
 从哲学到政治——阿尔都塞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世界
 价值哲学方法的新探索——兼评《价值哲学方法论》
 法哲学的历史考察与学科定位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发展
 民生、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自由与平等: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及其解决
 发展成果共享:人民主体性的最佳体现
 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的若干辩证关系
 “领导权”的张弛——中国共产党领导权问题研究
 管理与执政
 福利特企业融合统一理论的辩证法 
 战略创新:一个演化的观点
《新大众哲学》访谈录
 《新大众哲学》要有时代感
 关于编写《新大众哲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写出《新大众哲学》是时代的需要
 对编写《新大众哲学》的一点感想
 编写《新大众哲学》要有对象意识与时代意识
 《新大众哲学》要有思想深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括的实际内容有哪些?这就是“问题域”。恩格斯对这一“问题域”的概括相当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思维、精神的来源问题,精神和自然界哪一个是本原的;第二方面,思维的能力、可靠性问题,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相信人类有能力认识外部世界、有能力正确地认识外部世界。这是一切哲学家、所有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域”能否作进一步的理解和解释呢?我认为,列宁就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直接引用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并据此引出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第一,“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第二,“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第三,“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这三个结论,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的一次概括。把这种概括从“特殊”上升到“一般”,那么,“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据此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精神和自然界、现实世界何者是本原的;第二方面,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三方面,怎样达到、怎样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维和它所反映的存在的符合、一致、协调)。这三个方面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的“完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观的统一上,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上,在这三个方面的“完全的意义”上,科学地回答、解决了哲学。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2011年春季号)》:王伟光,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杨春贵,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王劫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郭湛,简论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李恒瑞,恩格斯的新哲学观及其时代价值,孙伟平,民生、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