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治疗风湿病
2012-7
人民军医出版社
宋绍亮
234
243000
《病证结合治疗风湿病--宋绍亮40年临证心得》编著者宋绍亮。
本书主要对中医痹病相关的命名、病因病机、治法、方剂、配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再认识。同时,介绍并探讨了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医病因病机,治疗的基本思路与辨病、辨病位相结合的具体运用及临证体会等。本书适合中西医临床医生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阅读参考,也可供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查阅。
本书适合中西医临床医生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阅读参考,也可供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查阅。
第一章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第二章论治篇
第一节 辨病论治
第二节 辨证论治
第三节 辨病位用药
第三章 疾病篇
第一节 风湿热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 成人斯蒂尔病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五节 原发性痛风
第六节 白塞病
第七节 瑞特综合征
第八节 银屑病关节炎
第九节 骨关节炎
第十节 结节性红斑
第十一节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十二节 系统性硬化症
第十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十四节 结节性脂膜炎
第十五节 坐骨神经痛
第十六节 干燥综合征
第十七节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第十八节 产后风湿症
第十九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
第二十节 红斑性肢痛症
第四章 临床探讨篇
第一节 清热解毒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第二节 三辨组方治痹说
第三节 浅议情志致痹
第四节 痹痛的辨证用药
第五节 狼疮性肾炎重用黄芪之我见
第六节 骨疣病初探
第七节 邪毒内伏致顽痹之我见
第八节 痛风论治新探
第九节 周痹辨治浅见
第十节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第十一节 类风湿肺治验
第十二节 宋绍亮教授运用羚羊角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经验
第十三节 宋绍亮教授治疗产后风湿症经验撷萃
第十四节 宋绍亮教授治疗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
第十五节 宋绍亮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萃
第十六节 宋绍亮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总结
第十七节 宋绍亮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第十八节 宋绍亮教授运用甘草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经验
第十九节 宋绍亮教授运用升降散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验案三则
第二十节 宋绍亮教授从“伏毒”论治狼疮性肾炎经验
第二十一节 宋绍亮教授运用雷公藤的经验
版权页: 痰瘀作为病因,或偏于痰重,或偏于瘀重,或痰瘀并重,临床表现亦不尽同。若以痰浊痹阻为主,因痰浊流注关节,则关节肿胀,肢体顽麻;痰浊上扰,则头晕目眩;痰浊壅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见胸脘满闷,纳差泛恶。若以瘀血为主,则血瘀停聚,脉道阻涩,气血运行不畅而痛,表现为肌肉、关节刺痛,痛处不移,久痛不已,痛处拒按,局部肿胀或有瘀斑。若痰瘀互结,痹阻经脉,痰瘀为有形之物,留于肌肤,则见痰核、硬结或瘀斑;留着关节、肌肉,则肌肉、关节肿胀疼痛;痰瘀深着筋骨,则骨痛肌痿,关节变形、屈伸不利。由此可知,痰瘀痹阻是风湿病中的一个重要证候。该证候多出现于中医风湿病之中晚期,可见于筋痹、脉痹、骨痹、心痹、肺痹中。西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见之。故清代董西园论痹之病因曾谓“痹非三气,患在痰瘀”(《医级•杂病》),确是对《黄帝内经》痹病病因学的一个发展。 五、邪毒内伏 《素问•痹论》中有记载,黄帝日:“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日:“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间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临床上为什么多种关节病因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而致肢体失用呢?笔者认为邪毒内伏是不易根治而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 伏邪学说溯源于《黄帝内经》。《灵枢•贼风》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必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日: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这里的故邪(即原文“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的“湿气”)可以看作是伏邪学说的渊源。后人一致认为这是《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伏邪致病之说。若体内无伏邪,则不能为痹。《素问•痹论》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说明当人体营卫功能正常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不能病发痹证。而“真气不能周”(《灵枢•周痹》)时则发为痹证。《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里的“其时”,既可以是时令之意,亦可为机体处于某一功能状态之时,即机体免疫功能失常,其“重感”与“故邪相袭”而为痹。本篇又曰:“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说明饮食、环境因素皆可致邪伏体内,待机而发。从以上可见《黄帝内经》对伏邪成因、如何致痹论述深刻,是后世医家论痹、治痹的理论渊薮。后世医家禀《黄帝内经》之伏邪思想,在痹证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如《金匮翼•热痹》中指出:“所谓阳遭阴者,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寒亦化热,则痛痹熻然而闷也”。其明确指出伏邪有寒热之分,且为整个病程病机转化之关键。而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更指出:“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暑喝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着于经络,内受之邪,着于脏腑,故辛解汗出,热痹不减,余以急清阳明而治小愈。”详细论述了湿热之邪内伏致痹,且指出治痹不治伏邪,痹必不已。而痹病日久不愈,则“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此又为痹病反复、缠绵难愈之根源。
《病证结合治疗风湿病:宋绍亮40年临证心得》适合中西医临床医生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阅读参考,也可供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查阅。
有用,有收获,就是比较简单,觉得有些东西没有说完
可以看得出,书中的内容都是真知灼见,不是大话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