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中村何去何从?

王新//蔡文云 中国市场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中国市场  

作者:

王新//蔡文云  

页数:

3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温州大学的王新和温州市规划局的蔡文云合著的《城中村何去何从》是以温州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根据大量事实而作出的对策性研究成果。温州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领先地区,温州市的城中村改造起步较早,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为化解其中各种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政策和取得的一些经验,对于更广阔层面的城中村改造的对策研究和制度安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部著作立足城中村改造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社会矛盾,有针对性地作出政策研究,表现了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尤其是书中关于政府在城中村改造、房地产开发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地行使政府权力与政府职能,怎样既推进城中村改造顺利进展,又切实保护村民权益的一些论述,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能引发很多新的思考。

作者简介

  王新,1968年生于新疆边陲小城伊宁市。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教于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跟踪城中村研究十年,发表《“城中村”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初步调查与思考》、《解读温州“城中村”现象》、《温州“城中村”“精英”生成的微观考察》、《城中村多元矛盾与冲突解决路径探索一浙江温州为例》等多篇相关论文。  蔡文云,1959年出生,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先后就读过中国地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浙江大学哲学管理研究生班。2002年被聘为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客座教授。历任温州团市委青农部长、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镇镇长及党委书记、温州中国鞋都管委会主任、温州市鹿城区副区长、温州市规划局纪检组长等职。发表《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困惑与思考》、《关于城中村问题的思考》等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城中村概述一、走近城中村二、多只“眼”看城中村三、?中村产生的原因四、城中村的特征第二章城中村研究的理论视野一、城中村研究的宏观视角二、城中村研究的中观视角三、城中村研究的微观视角第三章城中村何去何从?一、对城中村改造的争议二、城中村改造已是箭在弦上三、城中村村民的心理嬗变与现实困境四、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第四章温州市城中村调查一、城中村?会变迁二、城中村社会分层三、城中村多重矛盾四、温州市鹿城区中心城区“城中村”情况第五章他山之石——各地城中村改造经验和教训第六章城中村改造两步之改制一、城中村集体资产量化二、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经济合作社三、建立城中村村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四、撤村建居第七章城中村改造两步之改造一、城中?改造模式二、城中村改造中的征地补偿与安置三、违法建筑与野蛮拆迁四、城中村改造中的资金平衡五、城中村改造流程六、小结第八章城中村改造的制度约束一、土地制度二、征地制度三、保障制度四、户籍制度五、产权制度六、法律缺失与村规民约第九章城中村改造对策思考一、?中村改造的原则二、改造城中村的难点在村庄和村民三、改造城中村的关键在政府四、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方法和步骤五、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集体资产管理权滋生腐败,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已成为村庄最典型的问题。  村干部贪污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凸显,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空间的转换。在原来的熟人社会,不论是村民之间还是干群之间,大家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之间的交往密度大、空间小,虽然会碰到利益问题,但是相互之间存在着信任,干部也不会轻易去挑战这些村规民约。但如今村民居住结构改变,多数人住进了商品房,从事不同的职业,村民之间原有的联系网络被打破,相互串门也不再是一种习惯,从这种人际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村干部在遇到经济利诱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腰包,且不顾及面子和信誉。  总的来说,城中村本是典型的乡土社会,维护乡土社会秩序靠的主要是传统的“礼”而不是现代的“法”。也就是说,传统社会的信用的确立依靠熟人关系。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际关系日趋理性化,村民日益“原子化”,从而降低了村庄社会关联度,在村民尚未具备成熟的契约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又丧失了熟人社会传统约束的情况下,信用丧失在所难免。四、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  城中村处于社会转型的节点,传统与现代、农业与工业、村庄与城市之间的“亦村亦居”的二元结构,注定其具有复杂的成员构成、多种经济形式以及变化中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城中村不断爆发的冲突和矛盾,反映出城中村的发展过程是各种错综复杂关系不断形成的过程。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村落的终结和农民的终结不是完全同一的过程,不是非农化、工业化和户籍改革就能解决的,村落的终结更加艰难,更加漫长,一蹴而就的结果往往是造成社会的断裂。  村落的终结必然伴随产权的变动和社会网络的重组,其间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利益和价值冲突,需要建立一种超越“零和博弈”的新的合作和整合机制。  村落组织的传统本土资源,并不完全是现代性的对立面,它也可以融人或被用来构建现代化的新传统,在所有被视为对立两级的中间,都存在连续谱的过渡和多样性。  “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城市异质的边缘,也是替代贫民窟而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转变成新市民的摇篮和桥板。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社会学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中村何去何从? PDF格式下载



城中村何去何从?--以温州为例的城中村改造对策研究


正逢城中村改造,参考借鉴中


社会热点问题的精辟解读,理解乡村中国的城市生存状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