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

周南泉 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作者:

周南泉  

页数:

463  

Tag标签:

无  

前言

现代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证实,中国玉器至少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经久不衰,连绵不断,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漫长的玉器发展史中,遗留下来的玉器数量当以百万计,且绝大部分仍留存无损。它们之中,有的至今仍埋在地下而未发掘出来;有的已逐年出土;有的因是早年发掘而不知其出土时间和地点;有的从未埋入土中,是流传有绪的传世品。这批古玉器,在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宗教信仰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特殊作用甚至是其他古代艺术品无法取代的。因此,古玉器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世人关注,是今人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值得庆贺的是:在近几十年间,国内外均有众多的古玉爱好者、鉴赏家、研究家和私人收藏者着手对古玉器进行探索,有的已发表了水平很高的论著,可以说,科学探索古玉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眼前的问题是,步入古玉器探索的大门后,如何对古玉器的全貌作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要做到这一步,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当今探索古玉器最突出的问题是古玉器的断代与辨伪。因为即使是那些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古玉器,也仍然要重新断代。原因是很多古玉器,并不是完全与墓葬年代相同,有一些古玉器的制作年代可能比墓葬年代早了许多;更何况那些非科学发掘品和传世品了。此外,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仿古玉器和伪造古玉器的泛滥,自宋代开始,仿古玉器、赝品玉器便在官方和民间盛行,有的已到了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地步,为古玉器的研究增添了断代和辨伪的大难题。为此,就今天的古玉器研究而言,断代和辨伪已摆在第一位,没有这步工作,对古玉器所作的研究都可能是无效而没有意义的。本人年轻时喜爱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尤对古玉着迷,故上大学时选修中国历史学。毕业后又有幸分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玉研究土作。初期是指定跟随我院古玉器鉴定家乔有声先生学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玉器中,礼器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玉是山川赋予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神鬼的灵性,新石器时代就制作了大量的玉礼器,包括玉璧、玉琮等。步入文明社会后,尤其是夏、商、周时期,制作了无数玉圭、玉璜、玉璋、玉瑁等礼器,只不过被遮掩在青铜器的光辉下罢了。 玉礼器的历史久远,但随着年代的推移,许多器形和形制已被人们遗忘了。 周南泉,享誉世界的玉器鉴定权威,文物收藏界的奇人,集数十年研究、鉴定、收藏经验,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将上古玉礼器的品种、形制、工艺特征等娓娓道来,并辅以自己花费无数心血收集到的上千幅图片,把玉器研究、辨识真伪、美学鉴赏、文化熏陶完美地融在一起,演绎出一部古代玉器的收藏宝典,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投资、鉴藏玉器的绝佳参考。

作者简介

周南泉,男,汉族,1936年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后供职于北京故官博物院,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鉴定等工作。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部

书籍目录

凡例《中国古代玉器断代与辨伪》系列丛书卷目作者简介中国新石器时代与历史年表序中国古玉概论引言第一章 玉璧(含玉换、玉瑗) 第一节 玉璧的定义与探源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玉璧 第三节 夏商时期玉璧 第四节 西周和三星堆文化玉璧 第五节 春秋玉璧 第六节 鼎盛期的战国玉璧 第七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玉璧 第八节 衰落与仿古期的唐至清代玉璧 第九节 玉璧的用途及相关问题 第十节 有关玉璧的几点新认识第二章 玉琮 第一节 玉琮的定义 第二节 玉琮的渊源与历史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出土和传世玉琮 第四节 夏商时期玉琮 第五节 西周玉琮 第六节 春秋战国玉琮 第七节 汉至清代玉琮 第八节 玉琮用途研讨第三章 玉圭 第一节 圭的定义与正误 第二节 玉圭的种类名称 第三节 玉圭的用途考释 第四节 玉圭的研讨第四章 玉璋 第一节 古文献记载的玉璋之形与用途 第二节 玉璋的定义和种类考释 第三节 错定为“璋”的玉器 第四节 不同名称玉璋的用途初探第五章 玉璜(含玉珩) 第一节 玉璜定义的考释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玉璜 第三节 夏商时期玉璜 第四节 西周玉璜 第五节 春秋玉璜 第六节 战国和汉代玉璜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至清代玉璜 第八节 玉璜的用途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三章 玉圭第三节 玉圭的用途考释在本文第二部分,即“玉圭的名称种类”所引古籍中,已从文献资料的角度,基本上把圭的种种用途列出:一圭是“六瑞”之用以“筹邦国”和区别职务的高低。至于如何区别等级差别,古籍中是以名称和尺寸的不同来体现的。如手中执三尺长的大圭代表天子;一尺二寸的镇圭代表王;九寸长的桓圭代表公;七寸长的信圭代表侯;七寸长的躬圭代表伯等。这些长短和名称不同的圭,亦可表示分封的邦国大小,因此古书中就有某某人或官职守什么圭之说,所有者只要守住它,就等于守住国土,守住政权。它如同后来表示帝王权力的印玺一样,若守不住,被别人夺走,就意味着邦国的丢失。二圭是一种祭祀礼器圭是一种祭祀礼器,如用青色的圭去礼东方;以四圭有邸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祀地旅四方;圭璧祀日、月和星辰等。二圭种祭祀礼器圭是一种殓尸器。如郑玄称,用玉殓尸时有组穿“六器”(含玉圭)置放在死者尸体的有关部位来解释的。“六器”中各部位的具体情况分别是:“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郑玄还指出,之所以要这样放是“取象方明神之也”。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玉器断代与辨伪:玉礼器(上下)》是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古代玉器断代与辨伪》之一。 书中,1000余幅精美的图片,玉器鉴定权威周南泉洋洋十余万言的精彩解说,深度剖析了远古玉礼器的特征与真伪鉴定,兼具鉴赏价值与实用功能,是高古玉器收藏投资之不败宝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 PDF格式下载



不错。值得学习。。。实用性强


能够学习到东西


收录了很多民间收藏,不一定都是真的


实物图片详细,概念清楚,有一定深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