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手理财

姚文强 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姚文强 编  

页数:

250  

字数:

267000  

前言

  在中国的考古发现中,经常有一缸一缸铜钱元宝被挖掘出来的报道。从理财的角度我在想,如果中国有良好的理财文化和持续的理财市场,唐朝的一缸铜钱,现在估计可以买下纽约。这种假定当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中国理财市场的欠缺,导致商人赚钱之后就回家盖房,把财富埋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不断萎缩的金融资产市场。在此基础上是很难构建有活力的市场的。  记得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到《大学十章》里的一段话:“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讲的就是为国理财的道理。在这几句朴素的话语里,我们能够体会到对生产与财政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阐述。而面对我国这个新兴市场。要将其建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理财,基于一些基本的金融原理,例如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例如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财富种类和总量上的需求,例如一种金融资产收益高是向市场发出了需要更多投资的信号,等等。在当前的中国,理财,不仅可以改善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活水准,而且当我们把资产投向收益率更高、设计更为精巧有效的金融资产的时候,我们是在支持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整个金融运行效率的提高。如果我们坚持以可笑而且脆弱的清高,来掩饰理财知识的欠缺,受损的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财富,还有整个金融的效率。因为尽管市场上有更为优秀、更为适合自己的金融资产,我们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资产放在低效率的资产形式例如存款上,本来就是对这种低效率运营的金融机构的纵容,使这些机构没有改进的动力,也使一些优秀的理财机构得不到支持。漠视理财,是一种多方受损的行为。  我们也看到,很多投资者目前已经开始在国内新兴市场取得成绩,但是,也有人被迫离开了这个市场,为什么?就因为这些人没有秉承成熟的理财理念,经验的东西占了上风,理性的东西没有被重视,专业技能常常被忽略。  活跃在资本市场的大多数人,本来在理财方面都会各有心得。但他们算不算高手呢?我觉得还不算。因为受我国商业传统的影响,很多人的理财知识不但不够系统,而且也落后于最新的投资理念。很多人的投资视野很窄,经常不能对很多市场行为和现象做出良好的反应!所以,人们需要了解高手,需要研究和学习高手!至于所谓的理财高手,我认为每个投资人都有可能成为。问题在于如何成为理财高手?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真正的高手是如何理财的?他们是如何思考和生活的?他们是如何正视自身缺点和克服困难的,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结构究竟如何?这是目前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要旨。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那些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很多可谓理财高手。说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巴菲特,不能不提索罗斯,也不能不提李嘉诚。为此,我乐意向大家推荐姚文强、朱晴及何鹏同志编写的这本介绍海内外十几位投资理财大师理念和方法的书籍,其以较为独特的视角解读理财高手的精髓和内涵,通俗地向读者指出通往理财高手的多条路径,与理财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享。  刚刚结束的2007年博螯亚洲论坛请来了比尔盖茨演讲,他预言下一个盖茨将出现在亚洲。我看,下一个巴菲特也会出现在亚洲,并且很可能出现在中国!为什么?想想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那些不断学习的人,那些云鹤游天的人,窃以为然也!是为序。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海内外一些理财高手的理念和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解读理财高手的精髓和内涵,尤其是对理财高手思维方式的破解,并系统介绍了当前中国市场的理财工具。无论你是金融从业人员,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将收获良多。

作者简介

姚文强,祖籍湖南,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十一年金融证券从业经验,现任职于国内知名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曾供职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咨询、代理发行、证券交易四项专业资格拥有香港财务策划师资格。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 向理财高手学理财
 一、中国人的理财智慧
(一)浓浓禅味与理财定力——禅与理财
(二)时间和金钱完美结合的经典版本——看清李嘉诚
(三)奇货可居的艺术——吕不韦的投资人生
(四)贤妻良母新典范——谁是连战家的理财高手
(五)中国市场的资本猎豹——法人股大王刘益谦的财富神话
(六)长赚比常赚好——蔡万霖25年如何翻了100倍
 二、外国人的理财智慧
(一)金钱是人生的副产品——摩根家族对待金钱的态度
(二)找到股票必然上涨的理由——巴菲特如何看待投资
(三)太太的丝袜启发灵感——彼得·林奇的投资哲学
(四)求新求变寻求新方向——诺贝尔基金增值的秘密
(五)为上帝看管财富——洛克菲勒认为好运气是策划出来的
(六)在故事讲完前离开——索罗斯如何看待谬误和谎言
中篇 理财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一、理财与自我定位
(一)钱为什么会长了眼睛——深刻理解马太效应
(二)找出那个赚钱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三)理财的自我起点在哪里——了解自己的理财段位
 二、理财与自我修炼
(一)财富人生靠规划——如何设计理财人生
(二)没有天生的高手——改正错误更重要
(三)可怕的复利——掌握理财精要
(四)财富背后的秘密——为何只有1%的人会真正拥有财富
 三、理财新境界
(一)选择简单还是复杂——您是狐狸还是刺猬
(二)谁的生活更幸福——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
(三)理财和快乐一起出发——快乐理财
(四)追求财富不如追求幸福——幸福之道
下篇 中国人身边的理财工具
 一、容易被忽略的理财经——储蓄理财有良方
 二、超前消费的大学问——信用卡淘金有术
 三、国际风云收眼底——外汇市场变化大
 四、沙里淘金寻机会——债券市场有文章
 五、专业投资扑面来——基金抢购为哪般
 六、涨跌起伏寻常事——股票投资比心态
 七、人生路上更美好——保值增值购黄金
 八、新机遇下新机会——股指期货呼之欲出
 九、映日荷花别样红——艺术品投资魅力无穷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1.由零开始。白手起家  李嘉诚几乎是人们心目中成功富豪的典范。然而历数李嘉诚几次重大的赚钱交易,却发现这位被称为“财技之神“的财技谋略家,喜欢人弃我取,逆境取胜。  1967年的香港,地产、股票市场大跌,许多富家世家纷纷移民,廉价变卖家产物业。此时李嘉诚大举挺进,趁低购入大量地皮、旧楼和厂房,令自己的事业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  1981年,香港前途问题再次令港人面临重大的信心危机,股价、楼价大跌,移民成了香港人最时髦的选择。李嘉诚却再次逆潮流而动,非但没有撤离香港,反而大举投资。1982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黄)成功地从英资手中夺得港灯控股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前,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兴建大型屋村。  1999年是香港人难熬的一年,金融风暴的打击令许多亚洲富豪身家大跌,甚至退出世界富豪榜的排位。李嘉诚正是在此逆境中,率领两个儿子,一门三杰冲锋陷阵,屡出奇招,打了一场又一场商场硬仗,成为世纪末低迷的香港商界一道耀眼的风景。  2.李嘉诚的理财之道是什么呢?  打拼了50年,致富成功的李嘉诚对成功的看法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基础,这10年的成功,10%是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30岁之后,机会的比率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理财致富也是如此,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勤劳换来的;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的钱已经不重要,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李嘉诚一生都在为他的财富奋斗,想要成为有钱人,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高手理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