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减贫财税政策研究
2008-10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闫坤
176
本书在对贵州、云南、安徽、广东、江苏等省的部分农村贫困县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上对我国减贫战略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其次从理论上明确了公共财政减贫的职能定位,接下来对我国农村减贫的财政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回顾,最后深入分析了我国贫困县的财税政策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减贫财税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闰坤,女,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组织处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旅游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近年来,先后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已出版专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财政改革新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日本金融研究》和《透视财经》5部,合著《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1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并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最高奖),全国第三、四次财政理论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财政部2003、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第一届(2006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种奖项、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香港、台湾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货币政策等。
第一章 中国减贫战略分析 一、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 二、中国农村减贫发展战略的阶段分析第二章 公共财政在减贫中的定位与作用 一、国内外减贫理论 二、国际减贫经验 三、促进减贫是公共财政职能所在第三章 促进农村减贫的中国财政政策措施回顾 一、农村税费改革 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四、乡镇机构改革第四章 贫困县的财税政策能力分析 一、贫困县县级财政收支状况 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基层财税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促进农村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政策建议 一、区别贫困类型和特征,提高财政减贫的针对性 二、进一步优化财政体制,为减贫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三、规范财政扶贫程序,健全财政扶贫体制机制 四、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建立扶贫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五、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加强自身减贫能力建设第六章 资源性贫困县扶贫案例分析 一、贵州省纳雍县 二、广东省阳山县 三、案例的综合比较分析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国减贫战略分析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计划经济的分配体制虽然强调了公平,但是平均主义却又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78年以前,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控制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通过不平等的交易条件让农民承担了“向城市集中财富、支持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责任,同时积累型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使得农村不能分享国家工业化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国民收入。相当比例的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1978年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达2.5亿,30.7%的农村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 一、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 (一)贫困的界定 总的来说,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0-2001年度报告》指出:“贫困不仅意味着低收入、低消费,而且意味着缺少受教育的机会,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贫困意味着没有发言权和恐惧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报告》和《贫困报告》中有关贫困和发展的定义更具广泛性和多元性,认为人类贫困指的是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包括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的尊重。这一定义强调贫困所具有的多元化性质,其中包括了收入水平、人类和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如教育和卫生条件、妇女和男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全体公民参与发展过程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这其中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划分是贫困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