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会计博弈

王大力,孙旭东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王大力,孙旭东 著  

页数:

182  

字数:

21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很高兴读到王大力、孙旭东所著,即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博弈》。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内容与时俱进的书。首先吸引读者的是书名“会计博弈”,读者可能会提问:会计还博弈?博弈什么?博弈各方都有谁?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不但文笔活泼、资料生动、读来有趣,其实也讲究阐释和分析逻辑,不乏深度。所以,我很乐意为其写序,也顺便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确切地说,是断想,因为在为这样一本有趣的书写的短短的序言里,不太适合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和陈述对一个专业话题的完整看法)。

内容概要

会计准则对各种经济交易事项,通常都会给出多种具体处理方法供选择。对各种备选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并不是科学问题,选择过程和结果不表现为明显的黑白、是非、对错,所以需要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做出“专业判断”。所谓判断的专业性,就是能够给出“合理的”、“支持性”的专业解释。正是这些专业解释,常常表现得云山雾罩,让大众摸不着头脑。 王大力、孙旭东所著的《会计博弈》,能够帮助读者拨开雾罩。对于资本市场中大多数非财务背景的“冲浪者”,或者欲将理论联系实际,或者期望通过案例理解专业知识的广大学者、学生及从业人员,都是极有益的可读之书。 在本书的理论篇部分,作者设计了九章,分别就若干会计准则的经济背景和经济环境、公司实施准则行为、会计准则制订者行为、专业准则与法律的关系等专题,深入浅出地给出解读。 在本书的案例篇部分,作者设计了十五章,通过对多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解析,让读者体味了如何用会计信息衡量公司价值的不确定性、意外性,甚至于荒谬性,揭示了公司管理层的“灰色”运作和新准则运用中的“玄机”四伏。 当然,本书中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譬如,对一些公司报告中新出现的、与财务会计信息高度相关的重要话题,书中没有涉及(如内部控制、社会责任等)。不过我觉得,对于会计博弈这个话题,本书有了开头,不论作者本人还是其他研究者,都会以现有基础为起点,不断拓展和继续深入。

作者简介

  王大力,曾从事公司财会实务工作十二年,后涉足财经媒体,上市公司研究与证券分析等领域,于《证券市场周刊》、《新地产》、《新理财》、《新财经》、《中国财经报》、《中国税务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专业探讨、公司分析等文章愈百篇。

书籍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盘点中国会计准则提速 跨年度的回复:从问题到答案 一路走来 昨日重现:国家化VS国际化 机不可失:国际风云与国内催逼 “咕咚”来了 挑战 第2章 当会计准则遇到公司法 政策矛盾 实践困惑 问题探源 解决之道 第3章 新会计文件知多少 纲举目张 收缩防线 第4章 国际会计准则:让人欢喜让人愁 趋同非等同 企业合并:谁是购买方 股份支付:激励终结者 第5章 关注现金流 会计目标与企业价值评估共同指向现金流 关注现金流量表 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更加重要 银行承兑汇票是否现金等价物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质量堪忧 喜忧现金流量表 第6章 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冷落市盈率 公允价值来了 从公允价值角度看投资收益 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的比重已相当可观 市场估值偏高 专业投资为什么不用市盈率估值 第7章 应付福利费:业绩蓄水池 福利费之变 不厌其烦 多数派利好 抉择空间 无所适从 第8章 新准则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公允价值:转换企业经营理念 开发费用资本化:提高企业技术含量  职工薪酬:及时的填充  国际趋向:利于标杆管理 第9章 准则实施一年:业绩悲喜剧案例篇 第10章 现代投资:缘何被市场“低估”? 第11章 券商在牛熊之间的业绩策略 第12章 双鹭药业:“非经营性”样本的估值困惑 第13章 美的电器:真实的谎言 第14章 三一重工:会计游戏助超高增长  第15章 中工国际:新准则下的延期收款双刃剑  第16章 深高速:1.27亿元营业外收入利好利空? 第17章 陆爱嘴:或可缓和盈余管理的程度 第18章 南京高科:金融资产喜中生忧 第19章 SST轻骑与ST大唐:会计游戏求赎业绩 第20章 长丰汽车:巨额开发支出牵出违规往事 第21章 上工申贝:国际化迷途 第22章 安阳钢铁:三种会计样本 第23章 金发科技:悬空的激励盛宴 第24章 漳泽电力:“非常”汇兑损益

章节摘录

  第1章 盘点中国会计准则提速  “趋同”与“协调”不同,前者更强调方向,后者则是有双向互动的含义,并更强调“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2005年度的会计准则提速彰显了中国会计标准建设已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欲谈2005年中国会计准则的提速,先言其简史。经济发展初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会计数字属“自娱自乐”;随着经济发展与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等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且出现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企业管理当局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会计数字开始走出账房,置于阳光之下,需要一定的标准,也就是会计准则与制度;又随着经济全球化,利益相关者中出现了异国面孔,需要语言沟通,于是,会计也要国际化。  中国处于会计发展三步曲中的第三步,需要走好这第三步。  跨年度的回复:从问题到答案  2004年11月,时任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教授在首届“中国注册会计师精英峰会”上开门见山地抛出国内会计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欧美国家都宣称,2005年将以不同的方式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占全球比重越来越高的国家,到底应该怎么办?”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专业解释常常云山雾罩,让大众摸不着头脑。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拨开雾罩,它不但文字活泼、语言生动、读来有趣,其实也讲究阐释和分析逻辑,不乏深度。对于资本市场中大多数非财务背景的“冲浪者”,或者欲将理论联系实际,或者期望通过案例来理解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是一本极有益的可读之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立彦  拓展证券投资者的考量视角,夯实投行分析师的研究方法,提升政府监管层的专业底蕴,警示公司管理层的“灰色”运作。本书值得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精读。  ——《证券市场周刊》常务副主编,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中心顾问 高翔  议会计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绘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众生相”,析会计信息使用各方的博弈,揭新准则运用中的“玄机”,通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任督二脉”思有效资本市场的“基本要素”,启管理者思维,求会计行业“至善至美”。本书说真话,倡真理,出真知,是当今会计界不可多得的优质读物。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 王纪平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后,各种介绍、解读、分析的书籍层出不穷。然读到本书,顿觉一缕清风拂面。书中通过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展现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的风雨路程,是一本帮助会计实务工作者理解、执行与实践新会计准则的上乘指南。  ——百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史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会计博弈 PDF格式下载



犹如阴霾的天空出划破一道光明。既专业,又贴近实际,例子又是近来发生的。极富参考价值!可以提高大家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过前提嘛,要先学好会计。不是给初学者看的。


很好的会计案例,很多是自己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不错,写的文章有深度,是一个非财务人员的好读物!我喜欢!希望作者有书出版时通知一下!


对证券分析及专业探讨都有价值。


看过年报掘金后决定买了这本


既有专业性,也有趣味性。


本人是学会计的,在工作中非常迷惑于如何将实际和所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了新准则之后,总觉的不畅快,因为联系不了实际。读了这本书,觉得很有实际应用价值。一边读书,一边再次温习准则,温故而知新,十分有用。


对理解新准则有一定的帮助,但作用并不如相像的大,还可以吧!可以一读。


这本书很不错,无论是对于我的会计专业还是股票投资都有一些收获,推荐分享!


我喜欢看公司财务分析的文章,觉得这本书还不错..美中不足是前面的理论知识写得有些沉闷.


涉及到很多会计细则修改前后的差异,写的很详细以至于有些地方看不大明白,算是高阶读物吧


书是以上市公司 及07年开始用新会计准则为基础写的
只是给读者提示 那些是要注意的事情
但是 实操性很差


这本书还算是值得一看的,初学者可以看到鲜活的案例,专业投资者也可以做参考!中国A股市场目前的很多陷阱还是计较低级的,但是早晚要变高级的,利用会计手段制造陷阱以后将是常态,现在可以先学习起来了!


读着没想象的好


看了一点,觉得有点闷……


本想学学怎样看上市公司年报的,但用处不大。


  这本书还算是值得一看的,初学者可以看到鲜活的案例,专业投资者也可以做参考!
  
  中国A股市场目前的很多陷阱还是计较低级的,但是早晚要变高级的,利用会计手段制造陷阱以后将是常态,现在可以先学习起来了!


网上可以直接下载看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