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模式与建立中国式绩效预算
2010-4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白景明 等著
391
我国2000年开始的部门预算改革,标志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此后,财政部相继实施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多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深化整体财税改革奠定了基础。但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编制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预算编制带有较重的经验决策的色彩,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同时,预算管理重视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而对预算支出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则较为薄弱,结果往往是只管投放进度,不问投放效果,只管使用合规,不问效益大小,只强调支出的财务责任,不考核项目的执行水平,从而造成预算资金浪费和效益较低等问题。这样的预算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与公众强烈要求落实预算知情权、监督权的情况不相符,更与公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呼声不对称。西方国家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就开始了政府绩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使用预算绩效方面的信息,重塑联邦预算程序,使预算程序更加关注投入带来的产出,而不仅仅是投入本身,真正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领域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西方国家为应对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以及公共福利支出扩张压力的挑战,特别是为了解决财政困境和受托责任问题,普遍实施了以公共责任和服务对象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效评价。随着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绩效评价开始与政府资金投入结合,政府预算管理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国家开始由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模式转向基于绩效的预算管理模式,并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绩效预算改革潮流。
本书是以广东南海案例为支撑,探讨构建中国式绩效预算。 本书分为绪论和上、下两篇。上篇9章主要介绍绩效预算的一般理论以及南海绩效预算的实践,在上篇中探索了南海绩效预算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动力,阐述了南海绩效预算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指标选择和绩效控制系统构建方面如何克服西方在绩效预算中遇到的理论难题,以及他们如何在实践中通过探索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预算模式。下篇10章主要论述构建中国式绩效预算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阐述中国式绩效预算的基本框架,以及如何处理绩效预算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和预算执行改革的关系。
绪论上篇 广东南海模式剖析 第一章 绩效预算体系的构成 第一节 绩效预算编制的类型及其演变 第二节 绩效预算执行的类型及其演变 第三节 绩效评价的类型及其演变 第四节 绩效预算体系的模式 第二章 基层政府具有强烈的预算改革积极性 第一节 基层政府探索预算改革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 基层政府预算改革的现实动因与模式探索 第三节 基层政府财政改革探索的制度建设成效 第三章 南海区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 第二节 南海区社会发展情况 第三节 南海区经济发展情况 第四章 南海财政与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南海财政的发展 第二节 南海财政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 南海区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章 南海绩效预算的形成 第一节 南海推行绩效预算的动因 第二节 南海推行绩效预算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科研机构的参与和南海绩效预算的形成 第六章 南海预算绩效目标 第一节 设定绩效目标的理论难题 第二节 南海设定预算绩效目标的探索 第三节 南海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探索的启示 第七章 南海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设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主要难题 第二节 南海构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第三节 南海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启示 第八章 南海绩效预算控制系统 第一节 绩效预算控制系统概论 第二节 南海绩效预算控制系统的框架与特征 第三节 南海绩效预算控制系统的启示 第九章 绩效预算是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通路 第一节 绩效预算理念强调的就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编制体系是财政管理精细化的体现 第三节 绩效评价专家引入机制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的体现 第四节 绩效预算讲求程序严谨、操作公开就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下篇 如何建立中国式绩效预算 第十章 绩效预算制度体系 第一节 制度与绩效预算制度 第二节 绩效预算制度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我国绩效预算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十一章 绩效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 第二节 绩效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中国式绩效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二章 绩效预算运行机制 第一节 绩效预算运行程序 第二节 绩效预算运行手段 第三节 绩效预算运行的方法 第四节 构建中国式绩效预算运行机制 第十三章 行政管理体制特征与绩效预算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制对预算管理的基本约束作用 第二节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特征对绩效预算的影响 第三节 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推行绩效预算 第十四章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绩效预算 第一节 如何认识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在绩效预算中的地位 第三节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第十五章 绩效预算与部门预算改革 第一节 绩效预算编制模式 第二节 我国预算编制现状 第三节 中国式绩效预算编制改革 第十六章 绩效预算与预算执行改革 第一节 绩效预算执行模式 第二节 我国预算执行改革情况 第三节 中国式绩效预算执行改革 第十七章 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第一节 绩效评价模式研究 第二节 我国绩效评价现状 第三节 构建中国式绩效评价体系 第十八章 我国绩效预算的目标模式 第一节 我国绩效预算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 第二节 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路径 第三节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插图:第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政府预算是公共预算,无论是从法律角度看,还是从公共管理机制角度看,国家机器各个环节和社会公众都有权力参予决策和监督。推行绩效预算时,南海不是把改革在政府系统内封闭展开,而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人大、政协、纪检各方面都参予绩效预算的制度建设、运行监控、专业评审等。2009年启动预算绩效问责制运行时,部门预算绩效问责专家评审会由人大和纪检部门有关职能机构领导主持。这种做法,不仅起到了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的作用,而且确保了改革操作过程运行平稳,同时也加大了改革措施落实的权威性。第五,力促预算制度改革的协调配套。南海推行的绩效预算既是前期预算制度改革的衍生品,又是后期深化其他预算制度改革的助推器。突出的表现有三点:一是为增强财政透明度创造了条件。提高预算透明度始终是当地公众的诉求。推行绩效预算时,政府公布了有关预算绩效的信息,实际上是打开了全面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窗口。二是加强财政基础信息搜集和处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创造了条件。推行绩效预算时,南海始终高度重视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的建设,这对实施绩效评价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预算管理信息的整合,事实上也为完善部门预算创造了条件。因为南海的部门预算同其他地区的部门预算一样,面临着进一步优化基本支出标准和项目预算支出标准设立的难题,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预算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的完善是必须首先破解的难题,实施绩效预算时建立完整的预算绩效信息采集系统恰好是在破解这一难题,实际上是把部门预算完善和绩效预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了。三是实施预算绩效问责为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创造了条件。2000年之后,同其他地区财政一样,南海采用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对中国财政来讲是预算执行制度的突破性改革,突出体现是把政府收入统一到国库核算、把政府支出统一到国库单一账号并由此核拨出去,这实际上是在制度上掐断了预算执行单位随意使用财政资金的“主动权”。然而应当承认,在核拨支出时,究竟用款单位能否按时,依绩效用款、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没有完善到能够全程控制的程度。南海推行的预算绩效问责,可以反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断完善,具体说就是从问责中发现的问题来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国库管理制度。
中国高潮迭起的预算改革向学术界提出了无数个必须研究、解答的问题。本着理论源于实践的原则,我们尝试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应该走到绩效预算的轨道上来。为此,我们选取了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这一绩效预算改革的典型,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提炼出了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由此出发,提出了如何构建中国式绩效预算的系统设想,最终形成本书,以求教社会各界。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十八章。白景明负责全书总纂,并撰写了绪论、第十三、第十四章,赵星国撰写了第一、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章,李成威撰写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马洪范撰写了第二、第九章。作者数次到南海调研,南海财政局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此致谢!广东省财政厅科研所黎旭东同志提出了咨询意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李洪波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责任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广东南海模式与建立中国式绩效预算》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对了解中国绩效预算的实践比较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