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

范利民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范利民  

页数:

175  

内容概要

最近三十多年以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交易机制的研究,即交易机制与价格形成方法及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交易机制对价格形成和价格发现的影响等。在传统金融学中,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形成是个“黑箱”,研究者并不考虑价格具体是如何达成的,而微观结构理论就是要打开这个黑箱,确定在一定的交易机制和交易规则的约束下,投资者的潜在需求如何转化为具体的价格和成交量。 在对交易机制的关注中,金融市场中的涨跌幅限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稳定机制,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波动性是金融市场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形形色色利益追求者进入金融市场的重要原因。但对市场监管者来说,市场的波动性与稳定性成为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监管者并不愿意看到过度的市场波动性。因为“从宏观层面而言,一个波动过大的市场将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并使作为资源配置指标的股价信号产生失真。从微观角度来看,如果股票市场波动性过大,将使投资大众(多数为风险规避者)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长期而言将对市场失去信心”(引自本书)。

作者简介

范利民,1971年11月出生,湖南邵阳人,广西大学副教授。
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金融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投资、财务管理。近年来在全国经济类、管理类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两部著作的编写。主持广西科技厅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纵向、横向课题3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涨跌幅限制的研究现状 1.3 全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第2章 涨跌幅限制的理论分析 2.1 交易机制与价格形成 2.2 市场微观结构与价格形成: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 2.3 涨跌幅限制的福利效应分析 2.4 本章总结第3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波动性溢出效应与涨跌停波动率 3.1 文献回顾 3.2 我国股市的波动性溢出假说的检验 3.3 涨、跌停波动率的检验 3.4 本章结论第4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对方差比率的一个解释 4.1 引言 4.2 涨跌幅限制对波动性比率影响的模型分析 4.3 方差比率的样本数据 4.4 对中国股市的方差比率效应的实证分析及讨论 4.5 对涨跌停频率及换手率的回归分析 4.6 本章结论第5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磁力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数据和方法 5.3 磁力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 5.4 结论与建议第6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流动性干扰效应 6.1 流动性的经济学含义和计量方法 6.2 流动性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6.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4 本章结论第7章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应:知情交易者行为与股价特征 7.1 引言 7.2 涨跌幅限制对知情交易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7.3 沪、深股市的知情交易者行为的实证分析 7.4 本章结论第8章 涨跌幅限制下的投资者过度反应研究 8.1 引言 8.2 涨跌停发生时均衡价格的估计方法 8.3 中国股市投资者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 8.4 本章结论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政策建议 9.3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第2章 涨跌幅限制的理论分析  涨跌幅限制是交易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这项机制出台以来,学术界对于它的实际运作绩效就一直存在许多争论。围绕着对涨跌幅限制的作用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经典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观点的对立:是否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也是“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争论的主要内容。前者认为:经济系统中的人是理性的,因此,市场可以借助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整而趋于平衡”。后者认为:现实世界并非完美和无摩擦的(Perfect or Frietionless),因此,人们的行为事实上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市场需要“另一只手”的外力来保证市场机能的顺利发挥。  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不难看出,纯粹理想化的市场是不存在的,现实市场中存在的竞争失灵、外部效应和信息失灵,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恰当地对市场进行干预,将会有利于提高运作效率。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其运行机制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因此,为了了解股票价格涨跌幅限制的作用机理,本章首先对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然后在一个简单的框架内对涨跌幅限制的出现、对市场交易各方福利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涨跌幅限制的市场效应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可能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扩张而来,作者是这方面的专家,文献综述和理论介绍比较全面。但是其中几章的分析不是很严谨和被认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