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微观经济学

薛治龙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薛治龙  

页数:

240  

前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西方经济学引入到我国也有20多年。但是至今为止,学生们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难学,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或者不得要领,或者收获甚少。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本身存在缺陷,西方经济思想的成果包含在一个唯心主义的认识体系中;另一方面,这种唯心主义认识体系又披上了现代数学语言的神秘包装。针对我国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我们编写了这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教材,力求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科学合理的思想成果,剔除其中唯心主义的糟粕,帮助学生系统完整的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科学知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实际有用的人才。  我国学生学习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困难之一是难以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知识。这是因为西方学者由于颠倒了意识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至今概括不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西方经济学至今还是一门连研究对象也说不清楚,杂乱无章,庞大“问题”堆积的学科。在这种状态下,建互清楚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自然无从谈起。就连当代最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尽管他在许多方面对经济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最新版的《经济学》中,我们也能感到他由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在理论体系的逻辑上所表现出的力不从心和无奈。本教材的第一大创新和特色就是概括出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系,这样我们就能将人类对市场经济体系的认识成果条理化,建立起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内容概要

  不管你读过什么样的理论经济学著作,都很难搞清楚经济学到底在说些什么。读了这《微观经济学》,你会惊奇地发现,经济学原来如此。深厚的历史感、思想性和开拓创新精神是《微观经济学》的特色,特别是在价值理论和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开拓和创新,使经济学真正成了一门逻辑贯通的理论。剧本是一剧之本,教材是教学之本。《微观经济学》将使经济学教学走出困境,使学生惊喜,使课堂生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经济学的源流一、经济学的史前史——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二、经济学的诞生——亚当·斯密和《国富论》三、“边际革命”四、马歇尔和新古典经济学五、凯恩斯革命六、萨缪尔森和现代主流经济学第二节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系二、市场经济体系的定义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体系四、现代经济学的定义第三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一、欲望和经济品二、稀缺性和选择三、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机会成本第四节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抽象分析方法及结构分析方法二、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三、数学方法四、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五、怎样学好经济学第二章 市场和供求原理第一节 市场一、市场的定义和特征二、市场一些要素的具体概念第二节 需求和需求曲线一、需求的定义二、需求定理三、需求定理的数学表达式: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四、需求的变动第三节 供给和供给曲线一、供给的定义二、供给定理和供给曲线三、供给变动第四节 市场机制一、市场机制和均衡价格的决定二、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三、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五节 弹性理论一、弹性的概念及其具体运用二、需求弹性三、收入弹性四、供给弹性第六节 市场经济社会农业的发展规律一、市场经济社会农业的发展规律二、政府限制价格的后果和影响三、关于均衡价格方程第三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一、效用的概念二、效用的度量第二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概念及证明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意义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的几何分析一、消费者偏好的假定二、无差异曲线三、预算线四、消费者均衡五、需求曲线的几何证明第五节 恩格尔定律一、恩格尔定律及意义二、恩格尔曲线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第四章 生产理论和供给第一节 生产理论概述一、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特性二、生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三、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第二节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三、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及意义第三节 替代规律一、替代规律及意义二、替代规律的几何分析第四节 规模收益一、规模收益的概念二、最佳经济规模的判断方法第五节 成本理论一、成本的概念二、成本方程和成本函数三、成本的分类四、成本变动的规律五、MC曲线的意义六、关于长期成本的变动第六节 生产函数的滥用一、理论和现实与抽象分析方法二、生产函数的滥用第七节 均衡价格理论小结第五章 市场论第一节 市场论概述一、市场的分类二、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意义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规律三、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分析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一、不完全竞争的含义二、不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规律三、垄断厂商的均衡分析四、不完全竞争的形式第四节 风险和博弈论一、风险和不确定性二、市场机制分解风险的功能三、博弈论第五节 市场制度资源配置效率的总结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证明二、关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和条件三、关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函数第六节 一般均衡论的唯心主义性质一、一般均衡论的思想内容二、一般均衡论的唯心主义性质三、唯心主义认识论对经济学的危害第六章 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财富分配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一、要素需求的两个特征二、厂商使用要素的两个原则三、要素需求曲线的基础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及工资的决定一、工资的定义二、劳动的供给曲线三、一般工资水平的决定四、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三节 地租一、地租的概念二、土地租借市场的特点及地租的决定三、土地收益的性质:自然剩余……第七章 微观经济政策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导论是对经济学的思路和体系纲要做一个总的了解,为此目的,本章将说明现代经济学的源流、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经济学的源流  本节我们要对经济学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以了解在这个领域里西方社会的人们主要探讨和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理解社会经济生活的。这一节对理解现代经济学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一、经济学的史前史——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1.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15~17世纪是西欧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时期。15~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完成了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海上航路。新生的商人阶层怀着强烈的发财致富的愿望奔走于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人日益积累了大量货币财富,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富裕的阶层。到17世纪和18世纪初,荷兰人和英国人就先后建立了贸易网络遍布全球的商业帝国。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商人阶层最初的经济思想:①唯有货币(金、银)是财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微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