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

罗珩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罗珩  

页数:

188  

前言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千百万时代弄潮儿“摸着石头”蹬过了溪流,跨越了江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艰难探索,中国的经济学人也在其中。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经济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其中尤以中青年学者表现最为活跃,成果丰硕。他们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在紧密联系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其中不乏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优秀作品。  经济管理出版社决定选择在学术上勇于探索、有所创新,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青年经济学人的学术专著,结集出版“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文库”丛书。丛书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受过系统的经济学专业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能够敏锐和准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文库”丛书为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提供了一个发表成果的园地,构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更广泛地向社会展示和传播,为学界所分享。  “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文库”丛书是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立足中国实际国情,研究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优秀成果集萃。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全世界经济学人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巨大规模、深厚历史和高度丰富性,为世界经济学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理想样本。中国的中青年经济学人以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和分析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取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成果。鼓励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以更大的理论兴趣努力深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也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的更快成长。“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文库”的出版发行还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交流,提升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影响力。

内容概要

  经济管理出版社决定选择在学术上勇于探索、有所创新,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青年经济学人的学术专著,结集出版“当代中国中青年经济学人文库”丛书。丛书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受过系统的经济学专业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能够敏锐和准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作者简介

王红,汉族,1970年生于上海。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
1988~1992年于上海大学攻读并获学士学位;1995~2001年于复旦大学攻读并获硕士学位;2005~2009年于同济大学攻读并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就读博士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方面的论文近10篇,先后参与了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中美华人学者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议和英国杜伦大学第七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会议。主持并参与了有关和谐社会与循环经济的课题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的视角与创新 三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四 研究的方法和预期目标 五 本章小结第二章 文献综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演进 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 二 国际相关组织的研究 三 国内学者的见解 四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演进 (一)可持续发展观 (二)循环经济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四)外部性理论 (五)C模式理论 五 文献述评 六 本章小结第三章 系统特征:企业环境责任的要素、结构与功能 一 企业环境责任的要素 二 企业环境责任的结构与功能 三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原则 (一)依赖性原则 (二)协调性原则 (三)共生性原则 (四)持续性原则 四 本章小结第四章 国际视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责任 一 德国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废弃物末端处置阶段 (二)废弃物减量化阶段 (三)废弃物无害化阶段 (四)废弃物资源化阶段 二 日本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一)本田宗一郎的企业家精神 (二)本田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广州本田的环境文化解析 三 美国施乐的环境先导 (一)资产管理 (二)环保设计 (三)公司的内部活动 (四)公司的外部关系 四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中国典范: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 一 近期成绩 (一)水环境 (二)大气环境 (三)固体废物 (四)环境污染次数 (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第六章 问题探源:我国企业的环境污染及其责任分析第七章 实证研究:企业环境责任的系统科学分析第八章 对策思考:完善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建议第九章 观点凝练:本书的结论与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演进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后,企业的扩张和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兴趣。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就是系统辩证学的系统观、时空观与过程观的体现。  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的主流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曾提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即企业的社舍责任就是在其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自发生成的。这种传统规范的经济责任模式一直统治着理论界(臧志、高磊,2005)。然而,在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斯密的观点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质疑,并引起了一场关于企业责任和企业治理问题的激烈争论。因为企业的盲目生产导致了产销的脱节、劳资的冲突、大量的失业、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 PDF格式下载



出版社怎么搞的,新书纸张有洞,内容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