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科大讲堂

刘迎秋 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刘迎秋 编  

页数:

510  

字数:

61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社科大讲堂》之《史学卷》汇集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不同理论观点,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学术研究机构众多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通读这一卷,可收到一卷在手便可通古识今的效果。

书籍目录

中国史分卷
中国近代社会结构
历史研究基础知识指要
公孙述“成家”政权及其主客问题——中国古代主客问题研究之一
《唐书》研究
科举制度与科举学
研究范式的对话与学术进步——以《剑桥秦汉史》为例
民国时期的外交与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
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商周时空观与政治观
全真道教与蒙元历史
唐代财政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商代史研究的新进展
明代的东亚关系——一从中外关系视角的透视
“不怕死”事件之经纬与美国“辱华”片被查禁之先河
世界史分卷
变动中的西方史学
对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的思考
欧洲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史学新趋势:修正派史学与总体史学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
历史认识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西方妇女史学
美国新政治史
“资本主义”与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
美国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及思考
考古史分卷
古文字学与考古学
汉唐都城规划中公共系统空间的考古学研究——防卫、道路、给排水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考古学与现代科技——谈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农业起源研究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一个考古学的新解释
中国考古学的成就、现状及其前景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那么我们怎么来概括这个时代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可以用这个说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世界走向中国”比较好理解。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讲到义和团的时候,曾经说:“究竟是中国人民组织义和团跑到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国家去造反、去杀人放火,还是帝国主义国家跑到中国来侵略中国,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贪官污吏,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所谓“世界走向中国”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到中国,怀着对中国的神秘感,向东方学习,汲取东方丰富的知识,后来就是一种强盗般的窥视,用坚船利炮打上门来。但“中国走向世界”,也就是我们自己怎样走向世界的问题,可以说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或者说,仍在解决的过程之中。所以,如果我们概括近代以来这个时代的话,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二、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下面讲如何认识中国社会。我认为必须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个研究即结构研究。它既是对象更是方法。结构的实质是相互关联的,结构观就是多维的空间观。那么,什么是结构?什么是结构研究?所谓结构就其一般的定义来讲,是指事物系统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者连接方式。具体解释就是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诸要素之间确定的构成关系就是结构。结构体现为要素的组合、总和、集合,诸多要素借助于结构形成系统,结构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和形式特征。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查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结构的解释,会发现我们所说的结构与西方的观点还是有些差别的,这是我们中国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种诠释。20世纪以来的许多学科的发展都导致这样的结论:过去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许多组成成分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整体并不是各个成分简单的组合,整体应该比成分的组合更多一些,因为整体还有它自己的性质,这就是整体的结构,而整体所反映的正是作为整体各组成部分的各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关系比组成部分更重要,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虽然有人可能不赞成这种说法,但这正是结构主义者所推崇的说法。这种对事物新的认识导致了20世纪初兴起的结构主义新思潮。


编辑推荐

《社科大讲堂:史学卷》:社科大讲堂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科大讲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