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2-6
经济管理出版社
戴书松
153
161000
《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并通过演绎方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无形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本书使用的实证分析方法主要是常用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和经济增长回归方法。本书由戴书松著。
第一章 无形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外生技术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无形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第二章 无形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要素
第一节 研究无形资本投资的经济意义
第二节 无形资产投资支出费用化的后果
第三节 有形资本投入要素的计量
第四节 无形资本投资的计量以及无形资产存量的估算
第三章 无形资本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第一节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
第二节 无形资本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
第三节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因素分析
第四章 无形资本投资与投资效率及价值创造
第一节 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无形资本投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 无形资本投资与价值创造
第五章 无形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度
第三节 无形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
第六章 上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上海市经济增长要素投入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上海市无形资本投资与投资效率
第三节 上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度
第四节 上海市经济增长以及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2.改进绩效考核以及分配制度,鼓励通过“干中学”成才和创新,创造积极向上健康的人力资本形成环境 具有正反馈的激励机制应该是,根据个人完成工作绩效的情况,区别地给予与取得绩效对应的奖励,这样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个人对工作绩效的实现和完成。但如果在这一激励机制中,人为地设置一些与工作绩效无关的身份差异,则极易使得激励机制最后发生偏移。现在多数单位在设计奖励机制时,为了显示对于知识的尊重,往往带有一些身份差异处理。如在高校的奖励分配制度中,就有规定,同样的工作业绩,同样的学术职称,但对于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和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在享受职务津贴时给予差别对待。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来说,未来可能学位比工作的业绩更重要,所以,理性的选择就是去获得博士学位,即使可能这一学位对于未来工作来说并非必需。这样的制度设计就不太有利于形成具有正反馈的人力资本环境。 只有当激励机制回归到本来的对个体能力和绩效的评价,鼓励通过“干中学”成才和创新,摒弃那些身份差异,才能建立和形成具有正反馈的绩效激励机制,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力资本形成环境。 3.引导和鼓励对研究开发等无形资本的投资,提高实物资本投资效能和促进资本存量的有效利用 根据经济学的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由投入资本带来收益将会逐渐减少,这一状况应该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一种常态。但现实并非如此,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仍维持着较快的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全球最大的、也最发达的是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可达到较快增长水平。这是不是意味着边际资本收益递减的经济规律失效了呢,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美国在无形资本中的巨大投资,“正是由于这种互补,当有形资本增加时,对无形资本的投资能够延缓有形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根据费城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位高级经济学家——Leonard Nakamura的估计,美国公司2000年在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大约为一万亿美元,与这个令人惊讶的数据相对应,同期美国公司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大约为一万多亿美元,公司投资在无形资产上的资金大致与投资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相当,而且其增长率更大,也许不久将会超过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