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

甄砚 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甄砚  

页数:

23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是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它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了解妇女状况,把握妇女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妇女提高素质、增收致富,带领妇女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为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发展诉求,把握妇女发展新规律和新特点,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的有效性,全国妇联对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书籍目录

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一 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贡献与作用二 妇女反映的农村新变化三 妇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四 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期盼五 思考与建议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数据报告一 样本总体概况二 家庭基本状况三 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四 农村妇女与妇联工作西部5000农村妇女发展状况问卷调查一 妇女的生存发展现状二 妇女的生存发展诉求三 妇女对政府和妇联工作的认知与期盼四 思考与建议西部5000农村女性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报告一 基本情况二 专项分析千名进城务工妇女问卷调查一 样本概况二 进城务工妇女的工作生活状况三 对进城务工后生活的评价与期望四 调研建议千名进城务工妇女问卷调查数据报告一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二 进城务工妇女的工作生活状况三 对进城务工后生活的评价与期望31名进城务工妇女访谈录31名进城务工妇女访谈综述31名进城务工妇女访谈实录

章节摘录

  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国妇联始终把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为深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发展诉求,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妇女提高素质、增收致富,带领妇女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3~6月,全国妇联在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肃10省万名农村妇女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在10省、50个县市区、100个村的万名成年妇女中发放,选择省份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从回收的9457份有效问卷中,共获得63万多个原始数据,内容涉及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贡献与作用,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期盼与需求。  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显示:50岁以下占90.5%,其中30岁以下占21.6%,31~40岁占43.1%,41~50岁占25.8%;51~60岁占8.1%;60岁以上占1.4%。受教育状况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占50.6%;其次是“小学”占25.9%;“高中及中专”占16.1%;“没上过学”占6.3%;“大专及以上”占1.2%。民族状况是:以汉族居多,占95.7%,少数民族占4.3%。婚姻状况是:已婚占94.2%,未婚占4.1%,离异占0.3%,丧偶占1.4%。  以下是对问卷数据的初步分析。  一 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贡献与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达74.7%;在家庭经济收入中,大部分家庭夫妻共挑经济大梁,妇女个人创造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近一半;在家庭经济管理中,八成以上由妇女单独或与丈夫共同管理;在生产生活中,妇女是重要决策者,也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这表明:妇女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推动“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半边天作用。  (一)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  调查数据显示,家里的农活由“夫妻一起干”的占54%,由妇女“单独承担”的占20.7%,由“丈夫承担”的占14%。“夫妻一起干”与妇女“单独承担”农活的两项相加,有74.7%的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劳动。  (二)61.3%的妇女和丈夫一起创造家庭收人,夫妻共挑家庭经济大梁  在问到“你家的钱主要是谁挣的”时,回答“两口子一起挣的”比重最高,为61.3%,其中吉林高达81.2%。2005年,被访妇女个人人均年收入为7794.65元,占家庭年均收入的49.01%,妇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5900.33元,如减去生产成本,按家庭人口平均,大体相当于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的水平。东部、中部、西部省份的农村家庭年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的是浙江,为26028.23元;其次是江苏,为25297.33元;最低的是云南和甘肃,分别为8808.03元和7690.58元。  (三)半数以上家庭夫妻共掌财权,四成家庭夫妻共同决策生产大事  调查结果显示,56.8%的妇女和丈夫共同管理家庭经济,25.6%的妇女单独管理家庭经济。除甘肃外,有9省的妇女掌握财权的比重大于其丈夫。在家庭生产决策时,“两口子一起决定”是主流模式。而在非两口子共同决策中,除了“参加农技培训”这一项由妻子做主(占20.5%)外,其余多由丈夫说了算。这一组数据,显示出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  (四)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四成家庭家务劳动夫妻共同承担  从调查结果看,家务劳动由妇女承担的占49.2%,夫妻共同承担的占40.4%。可以看出,妇女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可喜的是,有40.4%家庭的家务劳动是由夫妻共同承担。  二妇女反映的农村新变化  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带来农民家庭收入结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加大;家庭消费结构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和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农村显现。  (一)89.3%的妇女表示已经享受到免征农业税政策  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出台的重大涉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已使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受惠,89.3%的妇女表示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二)2005年半数以上农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  尽管东西部农村家庭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上看,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有了改善。56.6%的妇女表示自己家2005年收入“有节余”,节余在3000元以下的占20.5%;节余在3000~10000元的占25.2%;节余在10000元以上的占10.9%。有32.8%的家庭收入“刚刚够开销”,有10.6%的家庭“欠了债”。其中欠债比重最高的是甘肃省,为21.8%;云南省为18.4%;而浙江、河北也有10%左右的农村家庭“欠了债”。欠债原因为因病致贫、盖房、子女上大学等。  (三)“打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第二来源  77.3%的妇女认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粮食”。在农村家庭的10项收入来源中,种粮收入在9省(浙江除外)均占第一位;比较而言,种粮收入比例较低的是浙江(47.0%)、江苏(56.6%)、河北(61.8%)。68.3%的家庭收入的第二项来源是“在本镇或外出打工”,说明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数据显示在本地打工比例最高的是浙江(61%),其次是四川(56.6%)和江苏(48.4%),大大超过平均比例34%。外出打工较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西(68.6%)、四川(61.1%)和甘肃(44.6%)。  (四)97%以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拥有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其中拥有最多的是电视机,占97%以上,表明电视机在农村家庭的信息获取、休闲娱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位的是洗衣机,除湖南略低些(57.2%)外,其他各省拥有率均在60%以上。第三位的是DVD/VCD机,除河南略低些(39.9%)外,其他各省均在40%以上。随着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快速、普遍进入家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拉动国内消费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半数样本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  调查显示,自来水和井水是农村家庭的主要饮用水源,其中用自来水的农村家庭占54.8%,用井水的家庭为39.3%,到外面挑水的占5.3%,用存储雨水的占0.7%。另外,52%农村家庭厕所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六)柴草、煤气和煤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燃料,清洁能源亟待推广  以柴草、煤气、煤为主要燃料的分别占47.1%、23.5%、21.6%,以沼气为燃料的只占6.2%。江苏、浙江、河北三省以煤气为燃料的占三分之一以上,使用沼气相对多一点的为河北、四川和云南。可见,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燃料的任务仍很艰巨。  (七)76.7%的农村妇女闲暇时间最爱看电视  在问及闲暇时间都干什么(多选题)时,有多达76.7%的妇女喜欢看电视;排序占第二位的是“做家务”,为70.1%;并列第三位的是“看书报”和“聊天”,都约为20%;有14.2%的妇女选择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这些数据反映出农村妇女业余生活趋向多元,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也说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看电视成为工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有关部门应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引导。  (八)74.8%的村庄有集体文化活动,四分之一的村经常组织活动  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调查数据显示,74.8%的村有集体文化活动,其中“经常组织”的占25%,“偶尔组织”的占49.8%,“从来没组织过”的占20.7%。  (九)60%以上的农村妇女有幸福感,80%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幸福感反映对生活的满意度。在问到“你觉得幸福吗”时,有24.5%的农村妇女回答“非常幸福”,38.2%回答“比较幸福”,两者相加占62.7%。回答“一般”的占32.1%,回答“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只有3.9%和1.3%。在回答“你觉得两年后你的生活会怎么样”时,80.1%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三 妇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认知和参与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拥护和期待。本次调查显示,农村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较高,在认知方面具有地域特征,凶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为77.6%  知晓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有吉林(94.1%)、四川(89.9%)和江苏(88.9%)。另外,文化程度越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越高。  (二)电视是农村妇女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渠道  57%的农村妇女主要是通过电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信息的;村干部的宣传也是农村妇女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37.4%);报刊和宣传画对信息传播也起到一定作用(10.8%和10.5%)。这说明: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在农村政策宣传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渠道不可替代的,而农村干部的信息传递作用,也是政策宣传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近四成妇女知道新农村建设的五项内容  从调查结果看,知道新农村建设五项内容的比例占36.9%。农村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重点依次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管理民主。  (四)四成以上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期待是改善居住环境、获得致富渠道和增加收入  可以看出,农村妇女更加关注增加收入与生活条件的改善,值得重视的是,有四分之一的妇女对文化生活有较大需求。  (五)妇女对“乡风文明”内容的认知度较高  在农村妇女心目中,“乡风文明”首先体现在“夫妻和睦”上,占74.3%。其他依次为“邻里友好”(73.9%)、“尊老爱幼”(69.5%)、“没有打架斗殴”(61.8%)。大家认为,“乡风文明”还包括村容整洁、没有偷盗、没有黄赌毒和管理民主。可喜的是,有31.8%的妇女认为还应该包括没有污染。  (六)多数妇女认为村里最不好的风气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其中河北、河南妇女对此选择率最高,说明此类不良风气,已给当地妇女带来很大负担。其次是“赌博现象比较普遍”,应引起重视。江苏39.8%的妇女认为当地“没什么不好的风气”。  (七)84.8%的妇女崇尚“勤俭节约”  绝大多数农村妇女认为自己做到了“勤俭节约”,其他做到的依次是“邻里和睦”、“遵纪守法”、“不沾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  (八)妇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村里组织的各项环境治理活动中,妇女参加“改路”的比例达到了63.3%,其他依次是“改水”、“改厕”、“处理污水垃圾”。  (九)农村妇女受益较多的活动是“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  认为在妇联开展的活动中得到实惠的是“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以及该活动延伸出的技能培训、小额信贷等项目,其次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十)78.6%的妇女参加村委会选举投票  是否积极参加投票,对“管理民主”的实现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看,从不去投票的妇女只占5.8%。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存在差异,其中表示“去”的比例,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样本中,不再呈现差异。  (十一)近半数妇女愿意参加村委会干部竞选  妇女参加民主竞选的意愿,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建设。调查显示,46.9%的妇女对参加村委会竞选有较高的热情,表示“不一定”的占23.9%,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25.6%。另外,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愿意参加竞选。  (十二)妇女最关心“村民选举”和“医疗卫生”  在村里的各项公共事务中,45.7%的妇女最关心的是“村民选举”,其次是“医疗卫生”(33.9%)。其他依次是计划生育、村庄规划、扶贫济困、财务收支状况、集体福利、科学教育、治安管理和环境治理、村庄文化建设、纠纷调解。  (十三)81%的妇女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首先能做到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搞好邻里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中,81%的妇女认为自己首先能做到的是家庭和睦、孝敬公婆、搞好邻里关系,其次是改善村容村貌、搞好环境卫生,而对“生产发展”的选项率则较低。可能是在学习新技术和发展生产方面更需要外界的帮助。  四 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期盼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切实的问题人手,推进和谐农村的建设。被调查妇女提出“资金”、“技术”和“致富门路”是自己的迫切需求。这为制定政策措施,科学谋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缺资金”是农村妇女生产中的最大困难  农村妇女生产中的最大困难是“缺资金”,其次是“缺技术”和“致富门路”(项目)。可以看出,资金、技术、项目对农村妇女发展生产至关重要。  (二)“实用信息服务”是农村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农村妇女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致富、销售等实用信息服务”,其次是“实用技术指导”,及如何买到优质的化肥和种子、如何将生产出的东西快速卖出去。  (三)“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影响农村妇女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35.9%的农村妇女有打工经历,离城返乡的第一原因是“要照顾孩子”;其他依次是“挣不到钱”、“要照顾父母”等。在家妇女没去打工的主要原因也是照顾老人和孩子,占31.7%。即有67.6%的妇女想外出打工,但因家庭的负担出不去。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就地转移项目。  (四)“盖房子”和“支付子女的教育费”是最大的支出  农村妇女有了钱,最想做的事是“盖房子”,占51.3%;其次是“支付子女的教育费”,占44.9%。在调查的样本中,98.8%的家庭有子女在读书,其中61.1%的家庭有1个正在读书的子女,34.4%的家庭有2个正在读书的子女。60.3%的妇女表示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其中感觉“有点困难”的占46.5%,感觉“很困难”的占13.8%。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