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1(1978-2008)

莫文秀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莫文秀 编  

页数:

584  

前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妇女进步,教育为先。发展妇女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妇女素质,事关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计,维系各民族妇女的进步和发展。建设妇女教育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促进妇女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妇女教育事业,制定了各种有利政策和法规,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和行动,保障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推进了男女平等国策在教育领域的贯彻与落实,促进了各级各类女子院校的健康发展。但是,有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教育机会的性别障碍,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男女受教育程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先进的性别意识尚未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先进的性别文化尚未得到广泛传播,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广大妇女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大姐一直关心妇女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妇女教育理论研究。在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2006年11月,重庆)和2007年年会(2007年11月,北京)以及2007年全国省市自治区妇联主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她反复强调,要依托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女子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教育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妇女教育理论研究,努力探索男女成才的差异和妇女教育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妇女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之后,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决定以中华女子学院的研究力量为基础,动员全国从事妇女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妇女教育发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并形成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妇女教育的著作——《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改革开放30年》蓝皮书;我们以后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定期出版《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妇女教育蓝皮书,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分层次、分类型、分地区、分专题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陆)妇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妇女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性别平等教育的现状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研究。这是一次整合全国研究力量推进妇女教育理论研究的有益尝试,是我国当代妇女研究和教育研究的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书中的大多数成果都体现了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它对于帮助决策者、研究者和社会人士了解我国妇女教育发展的脉络与现状,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妇女教育研究成果的学习和交流,对于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妇女教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作为第一部系统反映新中国妇女教育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改革开放30年》实乃开山之作,自有其缺陷和不足,谬误也许在所难免。但是,全书系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性别分析角度展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其积极的意义和参考的价值却是无法否认的。我们希望这本蓝皮书的问世,对于推动我国妇女教育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对于推进男女平等国策在教育领域更深入地贯彻有所启发,也希望全社会对妇女教育、对妇女事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改革开放30年妇女教育发展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妇女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丰富了妇女教育办学经验,为深入贯彻《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奏响了和谐的乐章。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广大妇女教育工作者更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妇女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厚的情怀、更务实的行动,积极推进妇女教育工作,在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作出我们的贡献。

内容概要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改革开放30年》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30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扫盲教育、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发展,以及对北京、湖南、甘肃、重庆、云南、河北、辽宁等省市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女子院校的发展、高校性别意识教育演进、性别平等教育研究、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化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大陆妇女受教育的总体状况同世界若干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

书籍目录

前言 编委会改革开放30年我国妇女教育发展总报告 郭冬生义务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李慧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宋月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樊慧英 郭红霞普通本专科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荀振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赵莹 杨冰扫盲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任一明 张春晓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唐娅辉学前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丛中笑大陆妇女教育与世界若干国家的比较 赵叶珠三十年大陆女子院校的发展 刘永吉大陆高校性别意识教育的演进 强海燕 韩娟三十年性别平等教育的研究 郑新蓉 高靓三十年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化 杜芳琴 王珺我国女性学学术领域之反观 陈方北京市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张定湖南省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王凤华 谢鹏甘肃省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张咏梅重庆市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朱伯兰云南省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杨国才辽宁省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单艺斌河北省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 闫广芬 苌庆辉后记 莫文秀

章节摘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妇女教育发展总报告  教育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层面上看,教育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功能,即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与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和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教育能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教育还具有保存和传递、传播和交流、选择和提升、生产和创新文化等功能。从微观层面上看,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即教育能够提高认知能力、增强健康意识、增进就业机会、促进公共参与和社会流动等。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参见图1),国民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根据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至2007年底,全国将近有2.59亿学生,1550多万名教职工,63万多所学校(含民办),近20万个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含民办),遍布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4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42.5%。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1(1978-2008)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