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

张云武 张云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1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张云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

张云武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前言

农村出生,农村长大,19岁来到城市读大学,从此便一直生活在城市;1998年6月去日本留学,至2005年5月回国,在日本生活了近8年。最大的体会在于,中国城乡居民以及中日两国居民的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网络存在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由什么原因导致?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所幸的是,留日期间,我选择了社会学专业。从此,居民关系网络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便成为我最为感兴趣的问题。本书是根据我在日本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の都市化と社会的ネットワーク」(《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修改而成的,其中心主题是,明确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对居民关系网络的影响。这里的城市化是指能够促进城市社会结构变动的、引起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社会流动的社会变迁。众所周知,城市化对居民关系网络的影响,自19世纪末社会学一形成,就成为欧美社会学界的研究主题,但相关研究大多是欧美学者为明确欧美社会的城市化对居民关系网络的影响而进行的。沃斯(L.Wirth)的城市性理论、索罗金(P.A.Sorokin)的社会流动效果论以及费舍尔(C.S.Fischer)的亚文化理论,就是对后来学者影响较大的三个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居民的关系网络也是国内社会学界研究的焦点,但是相关研究,大多是在1970年以后登场的网络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的、旨在明确不同类型关系网络在职业地位获致过程中以及生活问题处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在国内社会学界,可以说受沃斯、索罗金以及费舍尔的理论启发,考察城市化对居民关系网络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展开。我就是观察到国内社会学界的这一空白,才将城市化与居民关系网络的相关性作为研究主题的。中国的城市化不同于欧美的城市化,欧美的城市化是于19世纪初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此前提下,城市的人口规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扩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家庭结构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价值观念等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在欧美,由工业化、城市化而引起的城市社会结构的各个侧面的社会变动彼此相互关联,而且具有生态学的特性。而中国的城市化,可以说起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具有发展历史短、受政策支配强的特点并且不同年代城市化类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类型就是不同的。前者的城市化是强制性城市化,即人们不是根据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根据劳动人事部门的意志进行地区流动,并且流动后的生活往往局限在单位社区;后者的城市化则是自发性城市化,即人们不是根据劳动人事部门的意志,而是完全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地区流动,并且流动后的生活受个人到达的阶层位置制约。

内容概要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以大庆市和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受美国学者沃斯的城市性理论、索罗金的社会流动效果论以及费舍尔的亚文化理论的启发,以城市化背景、城市化类型以及社会结构完全不同的大庆市和浦东新区为例,从人口规模和社会流动的视角,考察了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对居民关系网络的影响,并得出影响居民关系网络的要素是城市社会存在的归属性社会群体;社会政策对于关系网络的影响效果大于城市化本身,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口城市化不能引起生活的城市化。

作者简介

  张云武,男,1963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海兴县,1983-1987年在黑龙江大学日语系学习,1987-1998年在黑龙江大庆职业学院工作,1998-2005年在日本留学并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已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从结婚礼财看当代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当代城乡居民的生活结构》,分别刊登在日本的《东亚研究》和《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

书籍目录

绪论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节 研究目的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领域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第一节 以美国、日本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会学界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第二章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一节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二节 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三节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第四节 大庆市和浦东新区城市化的异同第三章 大庆的城市化和社会关系网络第一节 调查与调查结果的概要第二节 结婚礼账上的社会关系网络第三节 社会流动与社会关系网络第四节 同一家庭内不同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第五节 大庆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第六节 大庆居民的生活结构第四章 浦东新区的城市化和社会关系网络第一节 调查与调查结果的概要第二节 浦东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第三节 社会流动和社会关系网络第四节 浦东新区流入者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和业绩意识第五节 浦东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机制第五章 总结——中国的城市化和社会关系网络第一节 调查结果的总结第二节 与先行研究的比较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一节 结论第二节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1 有关大庆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调查附录2 有关浦东新区城市化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调查

章节摘录

本研究以明确中国的城市化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关联性为目的。这里所说的城市化是指能够促进城市社会结构变动的、由工业化发展引起的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社会流动的产生;所说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指城市社会中以个人为中心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关于城市化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关联性问题,自20世纪初城市社会学诞生以来,作为城市社会学界的中心课题之一,一直被欧美社会学家所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国社会学家沃斯( Wirth)于1938年提出的城市性理论是最引人注目的古典理论。其具体内容是:①城市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异质性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逐步增大、增强并最终导致城市社会结构各个构成要素产生连锁性的社会变动;②城市社会中亲戚、邻居等首属关系减少,次属关系增加;③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变得临时性、表面性、功利性、匿名性;④以人情冷漠、处事油滑、对社会漠不关心以及强烈的疏远感、孤独感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型人格的形成;⑤职业分化以及职业专门化进一步发达;⑥阶层分化以及阶层结构的流动化。( Wirth,1938)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实证性地考察了在现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化、城市化对城市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本书的特征及意义有以下两点:第一,在美国和日本有关产业化、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实证性研究但是在中国,产业化、城市化对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是否与美日社会相同?本书实证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第二,在中国城市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由社会政策主导的计划性城市化和与美日社会相同的自发性城市化。本书选择了城市化类型不同的两个城市地区——大庆市和上海浦东新区利用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书的独创性尤其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根据一个家庭保存的不同辈份家庭成员的结婚礼财,考察了不同辈份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关联性。第二,把导致自发性社会流动的业绩达成意识分为职业地位达成意识和经济地位达成意识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科科长 小谷典子(三浦典子)


编辑推荐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以大庆市和上海浦东新区为例》是南强社会学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关系网络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