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时期中国城乡差别问题

吴学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吴学凡  

页数:

286  

前言

  秦宣  城乡差别是自有城乡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程度较低且在城乡之间分布不平衡、社会分工、国家统治阶级采取不同的城乡发展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践证明,城乡差别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因此,消灭城乡差别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美好设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者长期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当代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具备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的制度条件。然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别逐步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就显性的城乡收入差别来说,已由1978年的2.57∶1(以农村为1)扩大到2007年的3.33∶1,至于其他方面的隐性差别,诸如城乡政治差别、城乡文化差别、城乡社会发展差别,虽然难以用精确的宏观数据表达,但是其差距之大是能够为人们所感受到的。“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这是国外人士对中国城乡差别现状的一种形象描述,但也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城乡差距的现实。  中国城乡差别的逐步扩大,阻碍了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全面进步,对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直接影响到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生活。因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此给予足够重视。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城乡发展仍然不平衡作为前进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提出来并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确立为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基本目标任务,并提出“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同时,学界对中国的城乡差别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从多角度对城乡差别问题进行了阐述,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总之,无论从哪方面看,研究中国新时期的城乡差别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是基于对研究城乡差别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吴学凡选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问题研究》论题作为博士毕业论文的选题。该研究历经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写作和工作后的研究修改两个阶段,现在将要呈献给读者的是以《新时期中国城乡差别问题》为书名的最终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问题较为复杂,欲在研究中将该问题阐释清楚,做好研究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上,作者大致勾勒了这样的研究框架:第一步,先厘清城乡差别、城乡差距、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关系,再从城乡差别问题的研究视角、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影响和缩小中国城乡差别的措施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对城乡差别问题研究的现状,为“接着往下说”奠定了研究基础;第二步,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外马克思主义者的城乡差别思想加以梳理,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缩小城乡差别提供理论铺垫;第三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现状加以描述,通过界定合理和不合理的城乡差别并论证二者给中国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说明解决城乡差别扩大问题已迫在眉睫;第四步,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两方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的生成机理,寻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差别逐步扩大的症结所在,为后面选择缩小中国城乡差别的有效路径提供主要依据;最后,以前面的分析论证为基础,从城乡差别变动的一般规律、缩小中国城乡差别的可行性进行论述,进而作出缩小中国城乡差别的路径选择。在研究方法的设计上,作者也着力进行了策划:首先,将该研究定位于综合研究。既然城乡差别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本研究应与其他相关的分门别类研究不同,只有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差别作综合性研究才能揭示该问题的全貌。其次,选择实证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查阅城乡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差别的相关数据并加以计算形成表格或图形,从宏观层面阐述中国城乡差别问题;另一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对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但难以取得数据资料的城乡差别现象实行田野调查方法,力求使该研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再次,选取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城乡差别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全方位的视角审视中国城乡差别问题。本书的研究设计,既遵循了学术规范又体现了创新精神。论文答辩过程中,曾受到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内容概要

  《新时期中国城乡差别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差别思想为理论铺垫,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国家宏观统计为实证资料,揭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现状,从正反两方面尤其是其消极方面论述了城乡差别产生的影响,剖析了中国城乡差别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最后设计了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的有效路径选择。城乡差别是自有城乡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实践证明,城乡差别的消极影响处于主要地位,因此,消灭城乡差别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作者简介

  昊学凡,男,1971年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城乡差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社会主义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理论探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书籍目录

导论0.1 城乡差别的研究背景0.2 城乡差别相关概念的界定0.3 城乡差别的研究现状0.3.1 国内研究现状0.3.2 国外研究现状0.4 研究城乡差别问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0.4.1 实践方面的意义0.4.2 理论方面的意义0.5 城乡差别的研究主题及主要框架0.5.1 主要研究内容0.5.2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0.5.3 特色与创新之处0.5.4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章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差别思想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1.1.1 城乡差别的产生和发展1.1.2 城乡差别的影响1.1.3 消灭城乡差别的措施1.2 列宁的城乡差别思想1.2.1 城乡差别产生的原因1.2.2 城乡差别的影响1.2.3 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的路径1.3 斯大林的城乡差别思想1.3.1 斯大林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1.3.2 斯大林的工业化思想1.3.3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思想1.3.4 斯大林的消灭“三大差别”思想1.4 毛泽东的城乡差别思想1.4.1 城乡统筹发展思想1.4.2 工业化思想1.4.3 农业合作化思想1.4.4 人民公社思想1.5 邓小平的城乡差别思想1.5.1 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城乡差别状况1.5.2 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路径选择1.6 江泽民的城乡差别思想1.6.1 江泽民对城乡差别的新认识1.6.2 缩小城乡差别的措施1.7 胡锦涛的城乡差别思想1.7.1 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7.2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1.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现状及其影响2.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特征2.1.1 城乡经济差别2.1.2 城乡政治差别2.1.3 城乡文化差别2.1.4 社会发展差别2.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的影响2.2.1 合理的城乡差别和不合理的城乡差别2.2.2 合理的城乡差别的积极影响2.2.3 不合理的城乡差别的消极影响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产生的原因分析3.1 历史原因3.1.1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3.1.2 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借鉴3.1.3 中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3.2 现实原因3.2.1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政策偏向3.2.2 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3.2.3 城乡分治的国家治理政策的现实积淀3.2.4 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影响第4章 缩小中国城乡差别的路径选择4.1 城乡差别变动的一般规律4.1.1 西方工业化国家城乡差别的变动轨迹4.1.2 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变动轨迹4.1.3 中国城乡差别变动的轨迹4.2 中国当前缩小城乡差别的可行性4.2.1 国家为缩小城乡差别给予的政策供给4.2.2 中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缩小城乡差别的程度4.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缩小中国城乡差别4.3.1 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生产力4.3.2 健全法律制度,转变国家的政策取向4.3.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4.3.4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4.3.5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4.3.6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博士毕业论文评阅专家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务处长周春明教授的评阅意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教授周新城的评阅意见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贾建芳教授的评阅意见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差别思想  消灭城乡差别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通过中外马克思主义者对城乡差别问题不断的探求,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城乡差别思想。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从事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他们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规律,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给予了合乎逻辑的论述和科学的预测,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正是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城乡差别的现实问题,逐步提出了具有  时代特征的城乡差别观点。  1.1.1 城乡差别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和乡村属于处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结构概念。作为矛盾统一体,城市和城乡差别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的蒙昧时代,“与生产不发达的阶段相适应的,当时人们是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是靠耕作为生”。


编辑推荐

  《新时期中国城乡差别问题》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通过大量的实证材料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乡差别及其来龙去脉作出清晰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差别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再者,本研究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差别形成的原因和缩小城乡差别的措施作出了客观论证,从而有助于人们对中国的城乡差别问题作客观公正的认识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时期中国城乡差别问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