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循环和循环经济
2009-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朱红伟
381
无
河南大学经济学科自1927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一代一代的经济学人在此耕耘、收获。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罗章龙、著名经济学家关梦觉等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曾留学日本的著名老一辈《资本论》研究专家周守正教授从香港辗转来到河南大学,成为新中国河南大学经济学科发展的奠基人。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后,周先生率先在政治经济学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于1981年首批获得该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我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的《资本论》研究室。1985年以后,又组建了我校历史上的第一个经济研究所,相继恢复和组建了财经系、经济系、贸易系和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经济学院。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经济学类全部4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专业、3个博士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点、2000多名师生规模的教学研究机构。近30年中,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并且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了大批专门人才。
本书以肯尼思·博尔丁提出的、作为“地球宇宙飞船经济。状态下的循环经济思想为基点,以经济循环思想为主线,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模式,与建立在这一认知模式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诠释,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演化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经济循环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二,阐明了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之间的承继关系,使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本书最后提出的。内外均衡,一体循环。的论断,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朱红伟 男,1970年生,河南汝州人,博士,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4年7月获得天津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得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等。先后参与多项省、国家级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在《经济学动态》、《现代财经》等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对目前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情况的评进 第三节 循环思想与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对相关思想、理论的回顾和评述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内容框架第二章 经济学中的自然 第一节 自然的经济体系 第二节 经济过程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第三节 亚当。斯密:自然的劳动与财富的源泉 第四节 萨伊:“自然是人类的伙计” 第五节 自然的价值与价值的分配 第六节 马歇尔的经济生物学 第七节 经济过程的自然形式与社会形式 第八节 自然的地位:替代性与互补性之争第三章 循环范式的确立 第一节 对重农主义及其研究范式的意义的简单评述 第二节 重农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节 “自然法则”与重农主义思想 第四节 财富的观念 第五节 物质生产力与财富的源泉 第六节 价格与财富的再生产 第七节 “经济表”与经济循环思想 第八节 “以商品生产商品”——魁奈再生产循环思想的现代解释第四章 解析古典经济学中的“静止状态”思想 第一节 亚当·斯密关于社会发展的“静止状态”思想 第二节 李嘉图的静止状态理论 第三节 马尔萨斯的静止状态理论 第四节 穆勒的静止状态理论 第五章 经济均衡与经济循环 第一节 从经济均衡到封闭的循环 第二节 经济循环的动力——熵定律与经济过程第六章 循环的自然与自然的循环 第一节 “宇宙飞船式的地球”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战略 第二节 封闭圈中的生态学和经济学 第三节 自然的循环——“宇宙飞船经济学” 第四节 “物质守恒定律”与“物质平衡原理” 第五节 作为生命科学的经济学: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比较 第六节 产业代谢理论和产业生态学 第七章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八章 循环经济中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 第九章 结论、思考以及对未来研究的构想参考文献后记
插图:第二章 经济学中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对人类生活进程和质量的影响,一直是人类所探究的最古老的话题之一。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事言,到风俗习惯、制度和法律,乃至哲学、科学和技术等,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多多少少地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于自然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关注领域。例如,以物理学、生物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物理意义自然界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文学、哲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则把对自然的理解上升到了审美和形而上的层面,试图从中发现宇宙、生命的意义和启示。而经济学看到的则是自然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把自然看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对于自然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到人类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和方式。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来说,生存是第一要义,对于人类来说同样如此。不管是人类进化的前身还是几十万年前现代意义上的人类的出现,生存和生计问题一直是人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自然作为人类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的栖身之地和早期一切生活资料的来源之地,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一定是先从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来源开始的,也就是说是先从物品的物质属性出发来看待物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把研究和增进人类福利为己任的学科来说,经济学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最悠久的学科。只是随着分工和交换的发展,特别是货币的发明,围绕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所产生的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使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认识更多地集中于反映经济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价值方面,自然也随之从物质的自然而逐渐变为价值的自然,从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变为人类价值评价的自然。尽管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属性仍然是作为有价值的物品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但是物质属性不得不从属于价值属性。从此,“钻石与水”的矛盾则不断地被经济学家们所沉思,并从沉思中找到“钻石与水”矛盾的最新解释。
本书的基础是我于2004~2007年期间在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学位论文。五年前,我怀着激动与欣喜的心情踏入南开求学。南开的胸怀是如此的博大,对我来说,进入南开就像漂泊多年的游子回到了家。在这里我找回了自信,感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领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学术生活。三年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艰苦,但是求知的快乐和个人的进步是其他任何事情难以比拟的。与此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个人的每一点进步,实在是离不开那么多师友亲情的关爱和帮助。首先要感谢的是我尊敬的导师李慧明教授。对于像我这样来自偏僻地方,识见浅薄,也没有受过系统、规范的正规大学教育,集众多劣势于一身的求学者来说,很少有人像李老师那样给予我莫大的信任和尊重。说真的,没有导师海纳百川、有教无类的气度,我是不可能那样幸运而又顺利地进人南开的。在我心目中,李老师既是一个学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的学者,又是一个宽严相济,具有高标风范的师长。导师在学术上严肃认真、孜孜以求的精神,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并激励着我,使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经济循环和循环经济》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循环范式的确立、经济均衡与经济循环、循环的自然与自然的循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