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秩序与自由

安继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安继民  

页数:

331  

Tag标签:

无  

前言

哲学虽是研究世界、社会、人生的学问,而哲学家却往往只是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所以就有维特根斯坦晚年的哲学挠痒说。人生有一种痒,即对自己生存背景及生命本身都“想”有一种确定性的理解,这“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心里发痒的过程,为了止住这人心的痒,于是就有了哲学这种痒痒挠。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不能读书,但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世界人生的痒并非从读书而来,正像金岳霖说的那样,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一种人可以叫做“哲学动物”,你把他关进监狱,他还是要思考哲学。我大概就是这动物世界中的一员吧!20世纪末,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冯学会上,我中午和余敦康先生同桌就餐,中江先生依然是一副轻松可爱的斗鸡相,瞪着眼挑余先生的话茬。余先生突然发话说:“你们知道怎么做冯先生的好学生吗?我把他送进棺材时他说:要想当我的好学生就要超过我。你敢吗,王中江?”然后环视着对我们说:“你们都要敢做自己的哲学家,这才是冯先生的好学生。”在回郑州的路上我和秀昌先生讲:“其实余先生说得非常简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随性所至地写下去,死而后已罢了。”此后我就来了一个大而无当的灵感:用“秩序与自由”解读“儒道互补”。这个想法两个月后得到崔大华先生的肯定,随后又得到方克立先生的极大赞赏和鼓励。国家课题立项后,就此“大胆的假设”开始“小心的求证”,其过程之艰难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可国家课题是有期限的,延期了一年,第二年又只剩下一个季度,国家规划办在网上催,河南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也当面催,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自己颇喜欢的一些散金碎玉像当今的礼品店柜台小姐做包装一样,努力弄成七级楼阁,让它如题所言,至少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理论结构”并且有“现代价值”。2006年底将课题成果呈上去,谢天谢地,评审专家们不知被我的文字拨动了哪根心弦,大多打了高分,顺利过关了。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的塔西雅娜女士打来电话说:“你能不能给我提供些资料啊!以我的名义写份报道。”我说:“五位专家评委的评审意见都匿名反馈给了我,我抄给你你看着办可以吗?”她说:“OK!”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三份2007年12月18日的院报,第四版上有塔西雅娜女士的手笔,报道我这个课题结项了。我很高兴专家们不管是赞美还是指正,都是很负责、很认真地说着学术话,没有什么大而空的官腔,塔西雅娜女士简练地概括了专家们的评价。

内容概要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怎么样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当代视点的问题。从“秩序与自由”的视角来观照传统中国的“儒道互补”问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秩序是文化形态的理性外现;自由是文化持续的基本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存续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她拥有独特的秩序形态和自由动力是自明的。本书的目的是揭示以儒道互补为主的中国文化形态和哲学理念在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中生效的内在理路和机制。

作者简介

安继民,男,汉族,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同年被分配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其间曾创办村镇发展研究所,现为哲学与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二十多年来,在《社会科学战线》、《中州学刊》、《香港道讯》、《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独立承担省级课题一项,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独立或与人合作出版专著、著作多部,共二百余万字。200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一 当代视野下的儒道互补 二 儒道的差异与趋同 三 儒、道的现代价值及其他第一章 儒道互补——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儒、道关系讨论的缘起和沿革 第二节 互补说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第三节 吴重庆儒道互补论批判 第四节 儒道互补,构建中国本土哲学的价值意义 第五节 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可能构建出一种理论结构吗?第一编 儒道理论的本土之根 第二章 华夏族早期统一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雪球”是怎样滚大的?  第二节 历史和“书写的历史”  第三节 五服观:血缘、地缘、等级制  第四节 生产、生活形态 第三章 中国农耕文明和地中海商业文明丛  第一节 生态中的文化对话还是对抗?  第二节 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  第三节 农耕文化有自己的秩序和自由 第四章 “二王并立”谁合法?  第一节 商、周:一个神人共在的时代  第二节 “二王并立”之谜:继承权的合法性究竟何在? 第五章 文明的阶段性特征和意义  第一节 时间空间和文化的界限  第二节 “截断”时间,取个平面  第三节 三个阶段,三种特征第二编 儒道互补的理论结构 第六章 从乙丁制到昭穆制:儒道两家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道家背后的乙丁制  第二节 孔子“不欲观”的背后  第三节 孔、老在商、周源头上的互补 第七章 儒家宗法主义和道家自然主义的互补  第一节 也谈“主义”  第二节 道与理  第三节 人与物  第四节 行与知 第八章 儒道两家理论起点的逻辑分析  第一节 从“君臣父子”说起  第二节 逻辑分析如何可能?  第三节 “子”之角色:儒家宗法主义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道家的观点:角色并非人生的囚车  第五节 亲子教化无所谓民主不民主  第六节 自发的秩序和自发的自由 第九章 儒家批判和功能性互补——庄子的言说方式和儒道互补  第一节 价值相对性对君主专制独断论话语霸权的颠覆  第二节 自然天放的人性论对儒家伦理秩序的感性抗争和功能性强化  第三节 无为自然观对一切文明形态的拒斥  第四节 批判是一种解毒剂 第十章 知识论的“转向”和中国哲学  第一节 知识论:水桶还是探照灯?  第二节 哲学、科学和神学之间  第三节 哲学和中国哲学  第四节 中国哲学研究何所为?  第五节 该做的和能做的 第十一章 庄子“天”学和“李约瑟难题”  第一节 天人关系:不设科学对象  第二节 事物“自化”:无须认识  第三节 “气”的量子论解析  第四节 气论的主要结论和“气”的定义  第五节 有机自然观的科学观察第三编 儒道互补的现代价值 第十二章 自由与秩序——道儒今解  第一节 中国传统中的秩序和自由如何可能  第二节 胡思乱想·胡说八(霸)道·胡作非为——一个直观的想法  第三节 儒家宗法主义秩序和道家自然主义自由 第十三章 墨学衰微原因与儒道互补  第一节 “适用”的未必“实用”  第二节 知识和价值的冲突  第三节 义、利的一致和冲突  第四节 纯理性是经不住环境压力的 第十四章 宇宙论问题的考察——马克思和冯友兰  第一节 宇宙起源问题的逻辑困境  第二节 传统中宇宙起源问题的追问  第三节 “莫为”抑或“或使”?  第四节 “自然而然说”与“神创论” 第十五章 冯友兰境界说的人生意义追思  第一节 生命意义面前的理性顿挫  第二节 生活意义的目的性  第三节 “以哲学代宗教”的神秘境界  第四节 境界的发生  第五节 境界的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钱、杨的翻译在倾向性上是有所不同的,钱突出的是“道”,杨突出的是“像”。在语言学的意义上,钱的翻译暗含着一个对“道”的解释,杨的翻译却暗含着一个“摹仿”的对象。胡、冯的解释,有明显的逻辑化解释向度,逻辑化也就是形式化。但二人似乎均未对这一语词形式进行逻辑分析。冯进一步提出了“定义”问题,引进了他后来在《新理学》中一再申述的“物之所以为此物者”这一关于“理世界”存在的基本认证方式,但在此没有对这一词项进行形式的展开。为了深入思考孔子思想所内含的逻辑结构,我们这里可以先抛开对话的具体内容,作一次纯形式的逻辑分析。如果逻辑确实是哲学的结构,那么这种分析就是不可避免的。否则,我们就无法在中国哲学中确立逻辑清晰的原则。当然会有人说,中国哲学并不以逻辑见长,逻辑分析方法也不见得有益于当代中国的哲学事业。中国哲学没有清醒的逻辑意识,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词项进行彻底的逻辑分析,是否会使它变了味呢?对于这样的提问,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第一,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语言只有在它的境域中才有明确的意义。如果我们执守于这样的原则,那事实上不仅会取消哲学,也会取消历史。第二,中国哲学是有不注重逻辑清晰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语言可以不遵循逻辑。非逻辑的语言不是语言。即使取福柯对疯癫的分析取向,疯话仍然是在压抑中的逻辑,而不是它在表面上的非逻辑。第三,如果说逻辑是人之所以为人所不可避免的话语方式,那就意味着中国语言进而中国哲学中实际上蕴涵着自己的逻辑。如果传统没有把它凸显出来,那正是我们应该努力克服、使之进步的时代要求。所以,作为胡、冯特别是金岳霖先生的后学,我们的口号毋宁是:把逻辑分析进行到底。

后记

除非你为了东拼西凑评职称,搞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生出来孩子固然让母亲欣喜,可那怀胎的艰辛和分娩的痛苦是不可与局外人道的。更为糟糕的是,当书稿将要付梓时,正如我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是制度化剖腹产的结果,并非自然的降生。这未免让人在些许欣喜的同时触摸到隐隐的惆怅。无论如何,学者能出书总是一件好事。我得说出为它打上种种胎记的记忆,这既是义务,也是良知的呼唤和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我终于如愿来到了本该在八年前就来的哲学所。当时崔大华先生的《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正在排印出版,我正好可以借帮崔老师校对的机会认真先睹为快。90年代是我们哲学所的黄金岁月,我们几个人自然而然地常常凑在一起辩论我们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一向不苟言笑的崔老师戏称说我和王中江、刘怀玉、高秀昌像是个“四人帮”,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试着对号入座一下,以资谈笑。因为我们确实是体制性学术团体中一个更为志趣相投的学术圈子。与他们三位不同的是,我不曾受过严格的哲学专业训练,自以为年龄最大,学问最小,但能聊忝末后,这是我的荣幸和福分,我的学术蜜月。后来我们索性和我院文学所的何向阳、郑州航院的张宝明等组成了一个读书会,共同选定一本书,大家先读,然后讨论半天,讨论后在一起吃顿饭,用轻松的方式继续未尽的话题。


编辑推荐

《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初论》: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河南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秩序与自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