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嬗变

宋新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宋新伟  

页数:

373  

Tag标签:

无  

前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  说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又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和研究难度的课题。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西方学者称之为“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中亚五国的成立,使国际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中亚诸国位于反恐的战略前沿且兼具能源为主的资源禀赋,这些因素都极大地提升了中亚地区的地缘价值。在文化的意义上,中亚地区同时体现出东方文明、南亚文明、欧洲一地中海文明的交汇和冲突,因此,这里被视为“东方”与“西方”文化互动博弈的连接点和接合部。深刻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构建于我有利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和谐的周边国家关系,可谓意义深远。

内容概要

民族主义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民族理论疏于中国民族主义研究,尤其疏于中华民族层面的民族主义研究,本书是民族理论在此研究领域的一个有益尝试。对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嬗变做出分析是正确认识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必要视角。本书通过对中国民族主义产生、嬗变的梳理及与西方民族主义的比较,说明其间的诸多不同。今天,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不会对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和平构成威胁。本书有助于从学理上说明“中国威胁论”的不实和中国民族主义的正当性、合理性。 本书突出了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民族主义的工具性作用决定了它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利用。其依附性决定了它必须与某种政治或社会力量相结合,表现为社会运动或历史过程,通过其所依附的对象并通过自身体现他者的性质和作用。在正确思想的导引和正当主体的运用下民族主义亦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

作者简介

宋新伟,祖籍河南西平,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新疆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08BMZ007》、2007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070103)各一项。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现状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选题意义 四 本书的主要观点及结构第一章 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产生、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出现 第一节 民族主义概述 一 民族主义概念界定 二 民族主义分类 第二节 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一 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产生 二 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出现 一 中国传统的天下一统理念 二 西方民族主义观念的传入及晚清民族主义思潮 三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取代天下主义第二章 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次嬗变及其结果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满汉合一”的大民族主义 一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民族主义主张 二 “满汉合一”民族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 “满汉合一”民族主义理论的缺陷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排满兴汉”的小民族主义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主张 二 “排满兴汉”民族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 “排满兴汉”民族主义理论的缺陷 第三节 中国民族主义第一次嬗变的结果 一 改良派与革命派民族主义主张的比较 二 改良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及其评价 三 孙中山旧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 四 中华民国建立是中国民族主义第一次嬗变的最大成果第三章 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二次嬗变及其结果 第一节 孙中山旧民族主义向新民族主义的转变 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变化的原因 二 孙中山的新民族主义思想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 一 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 四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国民党的民族主义 第三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 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二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 三 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 第四节 国共两党民族主义的比较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 国共两党民族主义的分歧 二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中国的成立第四章 中国民族主义从革命转向建设的第三次嬗变 第一节 中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际环境 一 中国民族主义建立国家任务的完成 二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三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与维护民族尊严的斗争 第二节新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与爱国主义 一 中国民族主义国家建设任务的提出 二 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 三 新中国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四 中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国内的狭隘民族主义 一 狭隘民族主义产生的一般原因 二 中国国内的狭隘民族主义 三 民族分裂主义是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 四 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第五章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主义的第四次嬗变 第一节 作为情感表达的中国民族主义 一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民族主义的突出表现 二 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诉求 三 对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分析 第二节 中国民族主义第四次嬗变的原因 一 中国民族主义第四次嬗变的国内因素 二 中国民族主义第四次嬗变的国际因素 第三节 客观看待21世纪初的中国民族主义 一 对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基本观点的评析 二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批评 三 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表达应该得到理解 四 不能用看待西方民族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国民族主义 五 中国民族主义正在逐渐走出情绪化 六 中国需要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第六章 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民族主义将会长期存在 一 民族主义赖以生存的民族国家将会长期存在 二 21世纪的国际社会仍会存在不平等 三 中国和平崛起会加剧与西方霸权主义的竞争 第二节 中国民族主义不会无限制地膨胀 一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非独立性 二 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民族主义不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一 中国民族主义不具有扩张性的内在因素 二 向外扩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三 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策对民族主义的规制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代表性专著有:唐文权著《觉醒与迷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陶绪著《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1995);罗福惠主编《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杨思信著《文化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房宁、王炳权著《论民族主义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乐山主编《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等。其中,《潜流》、《知识分子立场》和《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是论文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思潮,一改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民族主义话语保持缄默的局面,并且“由隐而显”,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焦点话题,并“时时掀起轩然大波”。社会上的事件,小到赵薇的“着装”,大到中国1993年申奥失败、“银河号”事件、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撞机事件、日本教科书事件、中国钓鱼岛事件等与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尊严相关的事件在互联网上都有评论。在这些言论与事件当中,不乏偏激狭隘的言论和行为。《潜流》一书致力于系统、全面、理性、深刻地对狭隘民族主义进行批评,针对《中国可以说不》、《超限战》、《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汇集了李慎之、马立诚、刘军宁等众多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从外交、战争和全球化三个方面对狭隘民族主义进行了鞭辟人里的批判与反思。最后,书中还对如何建设健康的民族主义给出了答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嬗变 PDF格式下载



什么是民族主义,作者根本就没搞懂,学术嘛搞那么多政治倾向的东东很让人费解。看了此书后,我对作者很失望,对学术界也很无语,这么烂的书和没有学术立场的人,不免让人唠叨几句。


此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因为题目太大,涉及面过广,故论述不够深入,所有的问题仅点到为止,缺乏深度!


很一般!这么宏大的题目,不知道开题时,怎么通过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