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

谢立中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谢立中 主编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辑选编了部分与“过程-事件分析”和“结构-制度分析”这两种社会分析模式及其之间的争论有关的学术论文。 “过程-事件分析”是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期间开始倡导的一种与所谓“结构-制度分析”不同的社会分析模式。这种社会分析模式(及其更新近的称呼“实践社会学”)在国内社会学界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张静教授等人与孙立平教授之间就这两种分析模式的是非优劣所展开的争论也一度为相关人士所关注。本辑精选了主要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及部分相关作者)撰写的、与这两种社会分析模式及其之间争论密切相关的代表性论文10篇及其他论文1篇,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和理解这两种社会分析模式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本书适合高校社会学系师生,研究机构人员,对社会学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专题: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范式及其转变/孙立平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李猛周飞舟李康迈向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分析:一个导论/李猛“法律”是如何实践的/强世功关系/事件、行动策略和法律的叙事/赵晓力“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农村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孙立平“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孙立平迈向对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分析/孙立平《基层政权:乡村政治诸问题》节选/张静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谢立中其他论文中国社会学与西欧社会学:距离与接近/罗兰

章节摘录

  (1)组织所在的制度环境是组织资源的唯一或主要供给者,而资源输入是组织生存的关键因素。  (2)组织领导者的晋升、收入等个人利益完全取决于等级体制中上级的决定。在中国,“单位”所具有的再分配性质使其对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这就使单位这一类型的组织制度化要比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所分析的制度化程度更高,而且也更复杂。这主要表现为:  ①短缺经济和福利的单位分配制。在社会主义短缺经济再生产①中,单位作为李所说的“小福利国家”,需要比韦伯式的正规科层制或威廉姆森式的等级制中的组织拥有更多的资源。这是因为技术性组织只需要输入与生产的技术性目标直接相关、最终可以归入成本之中的资源,也就是“投入”。但在短缺经济和再分配体制下(正如科尔内所指出的,二者相互依赖),单位需要为成员解决住房、医疗、交通工具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个人在市场上购买的商品或劳务。单位的这种福利性质使其必须从制度环境输入大量“非投入”性资源。这就加剧了单位的制度化程度。  ②多重控制参数。比较经济学家申克指出,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政府管理体制中,上级对企业的组织往往依据多个参数。这一点在中国最为典型。


编辑推荐

  孙立平: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范式及其转变  李猛:迈向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分析:一个导论  孙立平:“过程一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农村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  孙立平:迈向对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 PDF格式下载



如果是学社会学专业的,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收到书,还未开始阅读~ 印刷没有问题


本辑选编了部分与“过程-事件分析”和“结构-制度分析”这两种社会分析模式及其之间的争论有关的学术论文。 因此,它是一本论文集,不要误以为是一本学术专著。


这是一本论文集的集合,如果对中国社会学熟悉的话,我相信“过程——事件”或“结构——制度”分析法一定对他们也产生过或明或隐的学术影响。谢立中教授选编的这本书聚集了当时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对这两种影响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分析法的论述,如李康、张静、赵晓力、李猛、孙立平、谢立中等熟悉的名字,也有一些目前不从事学术的代表性文章,值得一阅。


虽然这套书只是北大社会学者一些论文的合集,但是其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很多文章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是中国社会学者了解社会学新潮流的一个窗口
通过阅读这些书,读者对社会学的一些传统争论和问题可以有一些了解
当然这套书更多的是启迪智慧
没有一种观点是永远正确的
我们要做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建议报考北大的同学们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