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航运史话

张后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张后铨  

页数:

211  

字数:

13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孕育和诞生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航运势力的入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它既直接扭曲了旧式木船航运业的嬗变过程,又从客观上刺激了新式轮船运输业的产生。半殖民地化进程与近代化进程的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航运百年沧桑史的基本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航运史,是一部民族航运业备受外国列强侵略、摧残、欺凌、排斥的屈辱史和灾难史,同时也是一部在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及其代理人的重重压迫下顽强崛起,为挽回江海航权,振兴民族航运奋起抗争、艰苦探索、曲折前进的斗争史和发展史。

作者简介

  张后铨,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水运报刊社原总编、编审。1986~2000年,作为副总编参与组织编写《长江航运史》丛书,个人被中国航海史研究会授予一等奖。1997年,主编的《中国水运》杂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授予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为全国交通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期刊,其个人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人事厅、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国优科技期刊突出贡献者”称号。出版有《招商局史》(近代部分)、《招商局与深圳》、《航运史话》、《长江航运百年探索》、《招商史话》、《招商局与汉冶萍》等专著多部,共300余万字。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专著获得过中国航海学会一、二等奖和湖北省经济史学会科研一等奖。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西方舰船大举入侵中国江海面貌剧变
1.臻于鼎盛的木船运输
2.飞剪船横行伶仃洋
3.间谍船三探长江口
4.木舟长矛迎战坚船利炮
5.洋人出任上海港务长
6.遭到毁灭性打击的豆石运输
7.外轮出没与海盗护航
8.英国舰队的“试探性旅行”
9.外商向支流内港的渗透
10.沙俄船队武装远征黑龙江
11.越俎代庖近五十年的赫德
12.旗昌公司垄断江海航运
13.烽火中的太平天国水运
14.第一艘国产轮船“黄鹄”号
二 华资航业宣告诞生中外竞争不断加剧
三 民族航业艰难发展航运体系初步形成
四 日军疯狂犯我江海中国航业奋起抗敌
五 战后航运畸形发展海员工人奋起斗争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赫德将中国江海航运管理权紧紧抓在手中,1862年指示各海关成立理船厅,1867年又亲自拟订了《各国各海口引水总章》。同年,在赫德建议下,总理衙门批准设立海务司,隶属于总税务司,兼理沿海与长江、珠江的航道、航政事务。1872年,赫德拟文撤销海务司,另设总营造司与总巡工司(下设巡工、巡灯、港务三司),前者掌管全国江海各口行船工程,兼管船舶检验业务,后者则全面负责航道、航政、港务管理事宜。至此,在总税务司控制下的近代航运管理建置构架已基本形成,并沿用30余年。  随着近代航政、港政、航道管理机构的建立,江海航运管理的分散、落后面貌有所改观,航运设施也有所改善,客观上对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过某些积极作用。赫德本人也做过一些有益事情,提出过一些较好的建议。但是,以赫德为首的海关越俎代庖,包揽一切,被中外人士称为“国际官厅”。从总税务司到总营造司、总巡工司及所属各级管理人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连稽查、水巡捕等一般职位也全被外国人占据。赫德本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经常直接插手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连李鸿章这样的首辅大臣对他也敬畏三分。  1908年,赫德已有73岁高龄,因年老多病,不得不请假回国,但仍不肯辞去总税务司之职。1911年,赫德在英国病逝,才卸掉任期长达49年的总税务司职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航运史话 PDF格式下载



留着慢慢看挺好的


航运人为什么不读一些航运史话?


不错,航运方面中国人也是有着辉煌的创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