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
2009-1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欧阳恩良 主编
482
无
读者眼前的这本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的第四辑。此前已经出版了三辑,题目分别是《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2006年)、《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2007年)、《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2008年)。这个集刊是社会史研究中心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因第一次研讨会与会论文较多,分两辑出版,现在出版的第四辑、第五辑是第三次研讨会的论文集。 我们已经举办的三次研讨会,其主题分别是“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晚清以降的经济和社会”,“近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社会控制与文化传播”。我们选择的这些会议主题,看起来比较广泛,但是我们的出发点,主要是希望推进这些领域中一些理论问题、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会议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如2005年的第一次研讨会,主旨在于提倡社会文化史研究,这是当时方兴未艾的一个研究领域,会上对市政建设、市民生活;乡村建设、乡村生活;城乡社会文化、民间习俗等问题进行了研讨。2007年的第二次研讨会,重心在于推进社会经济史或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使社会史与经济史更好地结合,会上研讨的主要内容,一是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考察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状况及其社会原因;二是从“三农问题”的角度关注农民生活与农村建设问题;三是区域经济与区域社会的问题。2009年的第三次研讨会,则以推进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目的,就一些比较前沿的领域展开研讨,会议主题所提出的社会流动、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三个领域,都是近几年开始受到关注的新问题。
本书收录了2009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以“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为主题,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社会阶层与团体、慈善救济、社会控制、城市治理、农村与农业、工商经济等方面的论文,作者分别为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学者。透过本书描述的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的多面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学术界关于这一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动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中心以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和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是一个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开展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活动、进行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学术机构。中心聘请数名相关领域的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并聘请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理事或特邀研究员。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等。本中心的宗旨是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促进历史学创新。本中心成立以来,举办了系列学术会议、出版了数辑“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并接待了海内外学者来访等多项活动。
序一序二 社会流动河北省新河县的社会流动与户口变化动向清末湖南社会流动与湖南社会的近代化转型近代同乡资源的流动与制度运作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挫折 会阶层与团体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近代埠际贸易体系中的上海闽商青岛社会与青岛华商1920年代上海“中小商人”团体的构成与性质国民革命时期长沙商民协会与苏广业店员联合会的冲突 慈善救济力禁“花田”重农桑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起源新探中国红十字会创始诸人之地位考辨全面抗战前中国红十字会战地救护工作述论谁为国捐躯? 社会控制三十年来国内关于民国社会控制问题研究述评清代内河水运中的河盗、湖盗、江盗民间组织与民众运动民国初年的民间教门述论 城市治理从天津脚行制度看近代搬运业的变化近代北京城市治安管理述论上海华界的垃圾治理及对社会的促进(1927~1937)马路上的对抗 农村与农业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问题及其他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官营农业移民政策初探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劳动及其影响统购统销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 工商经济20世纪上半叶的江西公路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美国白银政策与中国银本位制度的终结20世纪30年代东亭镇的工商业及其发展命运
但放在民国社会大环境中来考察其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却起步较晚。民国成立伊始,就把传统使用的夏历(阴历)改为国际通用的阳历,但考虑到民众的接受,在使用阳历的同时继续使用阴历,形成了民初历法上的“二元格局”。阴阳历并行,显示了北洋政府对民间社会控制力的软弱。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内政部发起风俗调查与陋俗改良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国民政府在改良风俗的同时也扩大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实现了对地方的支配和对民众生活的干预,社会控制力度加强。②但对风俗的改良绝非轻而易举,通过新式时序节日的颁布与执行情况可以看到,国家权力想要进行基层渗透,扩展社会控制仍存在诸多困难。③对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政府向来是允许其存在的。客家的民间信仰有助于客家社会宗族聚居地形成,同时也具有协调族群关系、维持社区稳定的社会整合功能,所以得到官方认同,成为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的窗口。④由风俗习惯沉淀而形成的习惯法也是一种社会调节手段,壮族的习惯法惩戒条约就对当地社会调控的作用很明显,调控功能的存在使得其可以用自身的力量塑造社会。但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也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如何平衡、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融合和对接已有初步的研究。⑤上述研究都论述了政府对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社会控制,侧重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而对风俗习惯和信仰对国家控制的反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赌博是由来已久的民间陋习,危害较大。近代社会从各方面展开了对赌博的禁止,但成效有限。能否禁止赌博除了文化价值系统的调适外,更主要取决于社会控制系统和整个社会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和完善。
《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不仅内容丰富,涉及广泛,而且对会议主题所包含的社会流动、社会控制、文化传播三个领域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其中有关社会流动的论述,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社会流动和不同地域间的空间流动。在社会流动方面,论及了社会地位上下变动的垂直流动和从业领域变动的平行流动。有关社会控制的论述,在盗匪、宗教、帮会等问题的研究中,体现了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两个方面、控制的制度和控制的运作两个层次。在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制度层面,显示了三种控制系统,一是国家通过权力、法制而实行的制度性控制状况;二是各类社会组织通过自己的体系、规制而存在的自治性控制状况;三是各种公众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通过名誉、信仰而发生的自律性控制状态,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被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运作层面,反映了制度实施状况、反控制状况、失控状况和缺控状况及其原因所在。有关文化传播的论述,既涉及了传播的内容和载体,也涉及了传播的形式、途径和效果;论述的对象包括图画、电影、戏曲和小说,虽新老话题都有,但均不无新意。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