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联合编目与Z39.50标准协议应用研究
2011-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胡广翔,金培华,杨齐
621
344000
无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重点研究课题“应用Z39.50标准协议实现异构图书馆系统间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合作”的研究成果。书中把对Z39.50协议标准的发展历史与国内外应用的分析与联机联合编目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图书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共分五章,首先分析了实施联机联合编目的基本概念和重大意义,在目前实行此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中国社科院在此项目的使用情况,然后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其原理、使用方法,内容翔实丰富,是一部重要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胡广翔,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编目部主任。
序
内容提要
编者的话
第一章 联机联合编目与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应用研究
一 联机联合编目的基本概念
二 联机联合编目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的社会化
(二)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的专业化
(三)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的自动化
(四)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的标准化
(五)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六)有利于实现书目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七)有利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
(八)有利于加快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
三 建立联机联合编目网络的必要性
(一)图书在版编目的状况和不足
(二)书商制作书目数据的状况和不足
四 建立联机联合编目网络的可行性
(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
(二)计算机设备技术的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改善
(四)文献著录标准日趋完善
(五)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保障
(六)大型书目数据库的建成
(七)国外成功运作模式借鉴
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联机联合编目建设的历史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初战告捷
(二)开发新的软件系统进一步加强联机编目功能
六 全国社会科学院联机联合编目研究与实践
(一)申请立项、批准和完成时间
(二)全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系统文献编目历史回顾
(三)时代背景分析与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完成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五)本课题研究目标的界定
(六)运行全国社科院联机联合编目的两种模式
(七)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八)联合目录建设的阶段性发展
(九)全面实施联机联合编目工程
(十)联合编目中心网站的搭建与运行模式
(十一)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十二)对本课题指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价
(十三)今后工作展望
引文出处
参考文献
附件
第二章 Z39.50应用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的应用
一 Z39.50的早期发展
(一)Z39.50的由来
(二)在北美的早期实施
(三)在澳洲的反应
(四)在欧洲的早期应用
(五)Z39.50的影响和局限
二 Z39.50协议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应用
(二)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方面的应用
(三)在图书馆虚拟联合目录服务方面的应用
(四)在图书馆资源门户建设中的应用
(五)Z39.50协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 Z39.50协议规范全球应用推广概况
(一)应用机构的地域分布
(二)应用机构类型的分布
四 国外Z39.50协议应用案例介绍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Z39.50维护局的Z39.50网关
(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Z39.50服务器
(三)OCLC联合编目服务
(四)欧洲图书馆虚拟联合目录
(五)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目录(AMICUS)
(六)澳大利亚联合目录
(七)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应用
五 Z39.50协议规范在国内图书馆界使用推广的情况
(一)发展概况
(二)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四)中国科学院联合目录
(五)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
(六)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
(七)香港地区的中文协作编目
引文出处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网站
第三章 Z39.50协议规范及相关技术分析
一 Z39.50协议规范概述
(一)Z39.50协议的基本原理
(二)Z39.50协议的发展历程
(三)万维网中的Z39.50
二 Z39.50协议应用的网络环境
(一)网络与通信协议
(二)TCP/IP 通信协议的端口
(三)网络安全与网络防火墙
三 与Z39.50应用相关的技术标准
(一)字符集编码
(二)数据格式
(三)元数据类型
(四)与图书馆联合编目应用相关的技术规范子集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网站
第四章 Z39.50协议规范的技术实现
一 本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一)实施环境
(二)需求分析
(三)系统平台的基本架构
(四)服务器的配置与环境设置
二 系统的技术实现
(一)联合编目数据更新的几种主要模式
(二)关于Web Service
(三)开放档案信息系统与企业服务总线
(四)联机编目系统的架构设计
三 系统的安装与设置
(一)服务器端的安装与设置
(二)dp2catalog编目客户端软件的设置
(三)ECO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编目客户端软件的设置
四 下一步项目建设工作计划
(一)书目数据质量控制
(二)联合编目软件功能的完善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版权页:插图:(三)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的自动化传统的手工编目工作业务劳动强度高、速度极慢。后来,随着MARC机读书目数据和计算机编目软件系统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编目,使图书馆人看到了自动化的曙光。以后,又出现了北京图书馆、上海申联、北京图联、深圳图书馆等书目机构发行的机读书目数据软盘或光盘,工作效率又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书目数据的共享。但是,共享软片或光盘数据最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差。图书到馆后,要想利用这些软盘或光盘的书目数据有时要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就使得离实时的数据资源共享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对编目工作的进度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也逐步开始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联机联合编目。通过联机联合编目,使得一个成员馆对某种文献的编目成果,可以为参加到该联机共享网络系统的所有成员馆共享,成员馆只需通过本地网络终端的计算机,利用著者、书名、ISBN或ISSN号、主题、分类号、出版地、出版时间、资料类型、系统控制号等检索点,查找出联合编目中心MARC数据库中本馆所需的记录并下载,就可直接生成自己的书目记录,不必重新再进行原始编目。若没有检索到所需数据,则从终端按MARC格式对该文献进行原始编目,并把它作为网络系统书目数据库的一条新记录存储后上传到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提供给其他成员馆使用,从而达到编目资源共享的目的。实施联机联合编目的结果是,大大减少了输入信息的手工劳动,避免了重复性工作,大大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实时的书目数据信息共享。(四)有利于实现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在传统的手工编目工作中,标准化的问题尚未提到工作日程。就是在计算机单机工作阶段,标准化问题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书目数据不标准、不规范、不统一,使得编目数据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各个图书馆之间也很难做到资源共享。
《联机联合编目与Z39.50标准协议应用研究》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