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全两册)
2011-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郭铁民
郭铁民等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套装上下卷)》收录了作者30年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问题的主要文章,代表了作者的经济学思想和观点。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实践等若干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郭铁民,福建永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第八届省政协委员。先后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教参(含合作)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及英文版)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担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职务。
上卷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运用
生产力布局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学习资本循环的一点体会
《资本论》阐述的经济效果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马克思工资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马克思积累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信用制度探讨
西部开发应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学习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大工业发展对农业影响的
论述的思考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
学习列宁论提高劳动生产率
谈谈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两个“三大决策”的理论突破和重要意义——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
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的一点看法
陈征经济学思想述评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
试论积极稳妥地改革全民所有制形式
横向经济联合与所有制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理论问题的探讨
法人财产权是一组完整的权利
股份合作制经济比较研究
合作制与股份合作制——新中国合作经济制度的沿革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形式、性质和规范原则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点看法
关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秩序问题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
对坚持和发展平等互利原则的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开放的模式选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几个问题(上)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几个问题(下)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的体会
“十五”计划建议突出的三大重点和最新信息
正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几个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与发展打攻坚战,乡企怎么办
多向度创新推动民营企业新发展
关于“蛋糕”做大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思考——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战略分析
我国构建民营企业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
产业融合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认识
生物产业发展应走产业融合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做好“三个结合”
城市是什么,如何发展——上海世博会的经济学意义
第三部分 福建改革开放问题
走质量创优,产品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新路子——福建省对外贸易出口经济效益问题刍议
台湾对外贸易前景及中国大陆对台贸易
厦门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出现新势头——厦门经济特区调查报告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在于再造微观经济基础——福建省工业企业活力调查的思考
福建省个人收入分配体制中期改革研究
福建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拓展周边经济的关系
福建省二轻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问题探讨
加快福建省的开放和开发必须使知识和人才成为战略资源
相对平衡发展战略: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思路
解决福建省经济发展“快中有慢”的对策思路
着力构建福建省发展战略通道重在内联外拓开阔发展视野
福建省发展产业集群要理清思路
浅谈城市综合竞争力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因果——以福州市为例
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的几个问题
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
应高度重视商贸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福建省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发挥闽台商缘优势,构建闽台共同市场
闽港澳经贸合作30年:效应与经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论构建福建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下卷
第四部分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0个一号文件的历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交响曲——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一种生产力
论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论农地股份合作制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要有新的视野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真正把握好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
就业状态与农民增收
加入WTO,政府在农业方面该如何作为
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个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探究乡镇机构改革
福建省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
论闽台合作中产业链的构建
再论闽台农业合作中产业链的构建
“六大员”:福建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机制
福建省“六大员”与农村社区化建设对接的思考
第五部分部分研究和调研报告
股份合作经济:九十年代城镇集体经济改革的主题
福建省山区民营企业发展要有新思路——福建省(山区)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与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就业状态: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福建省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加快福建省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福建省农村‘六大员’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调研报告
闽港澳经贸合作30年:回顾与展望
第六部分 附录
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经验——访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院长郭铁民教授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记者访谈录
谋求“三农”新突破——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郭铁民
把雇主品牌推向国际论坛——《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专访
郭铁民经济研究述评
插图:1.对城市地租特性的分析陈征认为:城市地租和农业地租有其共同点,城市地租和农业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是地租的基本形式;地租运动规律都是价值规律在土地经济运动过程中迂回表现的具体形式。但城市地租也有不同于农业地租的特殊性。(1)在农业中土地本身作为生产工具起作用,由土地生产出的农产品称为土地产品,其使用价值的形成离不开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农业地租直接包含在土地产品的价值之中,和土地、土地产品密不可分。城市则不同,土地作为地基、场地、操作基地发生作用。厂房、商店、民宅等虽然建立在土地上,但它们不依赖土地的自然肥力,也不能生产土地产品,因而城市地租不直接包含在土地产品中,如城市工业用地的地租,包含在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中;商业用地的地租包含在该商业所经营的商品中;居民住宅房租,只是用工资的一部分来支付。(2)农业对土地的利用,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投入土地的资本仅改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而土地的自然肥力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的土地使用,主要依赖于社会条件即土地资本的投入。城市土地不是作为一般的地,而是作为具有城市功能的地起作用,完全是人们对其进行改造的结果。它的经济意义生成于社会条件。在这里,土地的地理位置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不同的地段提供不同的级差地租或垄断地租。(3)农业中买卖、租赁土地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作为生产手段起作用的土地本身。城市则不同,土地是房屋的载体,房屋是土地上的建筑物,作为建筑物的房产与作为建筑物载体的地产结合在一起,地租与房租结合在一起,建筑物产权转移必然伴随土地产权的转移。因而在经营房地产时,往往会出现土地投机。2.对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理论的探索陈征对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探讨了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存在的必然性,论述了城市绝对地租的来源及其量的确定。人们通常认为:由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即会产生地租。陈征没有停留在这样一般性的认识上,而是进一步指出: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除了有租赁关系外,还必须有产生地租所必备的客观经济条件。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套装上下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之一。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帮朋友买的书,因为同学急用,预期送货时间可能要十多天,所以有点不爽,可还好,才4天就到了!!!效率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