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籁之音

理查德·哈维尔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理查德·哈维尔  

页数:

299  

字数:

300000  

译者:

臧博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小到大,我都称呼摩西·弗洛本为父亲,但他根本不可能是我父亲。尽管始终明白我是别人的“种”,可歌圣摩西·弗洛本还是一直把我当儿子,我也叫他一声“父亲”。如果有人胆敢问起这件事,他总一笑置之,好像这问题愚蠢透顶。“他当然不是我儿子了!”他会说。“别开玩笑了。”  每当我鼓起勇气问他关于我自己的身世,他会伤感地看着我。“请不要,尼古拉。”他会沉默一会儿,然后这样说。似乎我们曾经对此事达成过什么君子协定,我现在却食言了。慢慢地,我开始明白,我永远无从得知自己的身世了,因为只有我父亲知道这些秘密,而且,它们会跟着他一起进入坟墓。除这一点之外,我所拥有的一切,足够其他同龄的孩子们羡慕不已。从威尼斯到那不勒斯,最后到伦敦,我一直陪在他身边。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直到我去牛津上大学。即便在那以后,当我开始自己那份无关紧要的事业后,我们彼此分开的时间也从未超过两个月。我去欧洲最负盛名的歌剧院,听他一展歌喉。我也曾在马车里陪在他身边,车外成群崇拜者追赶  着马车苦苦哀求他露一下脸,哪怕只是微笑一下。可是,这么多年下来,我却从  来未曾了解到一点点关于可怜的摩西·弗洛本的事情,最多就是知道他是闻名遐迩的歌圣:他轻挥手,就让贵妇们神魂颠倒;他歌声低回,听者皆动容而泣下。  所以,去年春天父亲去世之后,我在他的遗物中发现这一摞纸,您无法想象我有多么吃惊。更令我惊讶的是,在这些遗稿中,我竟然发现了许久以来一直苦苦追索的问题的答案:父亲和我的身世;我名字的来历;关于我的母亲;还有那加在他身上的罪恶一幕。事情到底如何发生的,他从来都缄口不言。尽管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这些文字是专门留给我的,但我坚信,他会乐于让世人知道这些故事。他是一位歌手,请不要忘记这一点,当他歌唱时,总会打开窗户,街上行走的男男女女,在经过窗前时总能听到他天使般的嗓音。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颇负盛名的歌剧演唱家
“歌圣”摩西·弗洛本出生在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个钟楼里,他的母亲是钟楼的看守人。因为从小伴着世界上最洪亮、也最美妙的钟声长大,所以孩提时的他就已经拥有了极其优美的嗓音…“当年轻的摩西·弗洛本发现了教堂里发生的种种罪恶后,被驱逐出了村庄。他仅仅凭借自己的天赋开始在这个危险丛生的世界里打拼。不久之后,他用自己的美妙嗓音征服了世人,却也因天赋开始了他人生中悲惨的命运之旅……
《天籁之音》是一本需要逐字逐句、细细品味的好书。

作者简介

  理查德·哈维尔,出生在新罕布什尔州,曾在达特茅斯学院研习英国文学。与妻子、孩子现居瑞士巴塞尔。《THE BELLS》(《天籁之音》)是他的第一部小说。

书籍目录

故事要从几口神奇的大钟讲起。它们总共三口,是用破旧铁锹、耙子、锄头、破铁锅、钝了的铧头还有生了锈的旧炉子等材料铸造而成。每口钟在铸造时,都熔进了一枚金币。它们看起来黑黝黝的,表面很是粗糙,只有钟口的边缘处一溜的铮亮,那是因为无数次,母亲都用她的铜槌敲打在钟的这个位置上。母亲身材娇小,刚好能在钟楼里,在这三口钟下跳舞。伴随着旋转的舞步,她轻快地在光滑的木地板上掠过,手里的铜槌同时敲在钟上,金属撞击声顺着钟的顶端一直游走到她跷起的脚尖。
所有乌里山谷的居民们都认为,它们是世界上声音最大的钟,不过我现在已经见识过声音比它们还要大的。它们被挂在乌里山谷最高的地方,确实声震四野。钟声可以从琉森湖一直传到圣哥大路上。钟声问候过来自意大利的商贩;当瑞士的士兵们穿行在乌里路上时,他们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当钟声响起时,连附近的牛群都拒绝前行,最肥胖的人也没了食欲,因为捧在手里的碗随着钟声震颤不已。就连在附近吃草的奶牛,也早就变得耳聋。虽然在早上、中午、晚上我妈敲钟时,年轻的牧者都躲在棚屋里,听力却也落得像老年人一样差。
我就出生在这里,在那个小教堂顶上的钟楼里,也是在那里长大。遇到天气不错的日子,我还可以在阳光下酣睡。只要妈妈不挥舞铜槌,就会抱着我待在钟楼里,这里虽有四堵墙,却不遮风不挡雨。她替我挡住寒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她从未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也不曾与她交谈,但当我咿呀学语之时,她一直看着我的嘴巴。她经常逗我笑,而当我会四处爬动时,她拽着我的腿,以防我从钟楼的边缘掉下去丢掉性命,那下面可都密布着尖锐的石头。她教我学会走路。我的每只手里都紧紧握着她的一根手指,随着她一圈圈走,一天之中,钟楼的每个边沿我都会经过上百次。要论空间大小,我们的钟楼就是个小天地,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地方简直像监狱。但要论声音,钟楼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地方。这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蕴藏在这口钟的身体里,母亲敲击它们的一瞬间,这些美妙的声音就被释放到人间。那么多人听到过这雷鸣般的、环绕在山林间的钟声。他们要么对之咬牙切齿,要么被它强大的力量鼓舞,还有的会为听到这钟声而兴奋异常,甚至在激动过后两眼变得无神,四顾茫茫;也有人在钟声的掩盖下,大声哭泣,释放出内心的悲怆。但他们并未发现这钟声的美丽之处。他们也发现不了。这钟声之美,只有母亲与我才配享受。
我也希望故事就这样开场,我的母亲还有那几口钟,我的亚当和夏娃才有的嗓音,我的快乐还有悲伤。但这当然不是现实。我有一位父亲,我母亲也有一位她的父亲,就连这些钟也有自己的父亲。它们的父亲是理查德·柯奇玛,他在1725年的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倚在桌边时,竟然认为看到了两个月亮。
他闭上一只眼睛,眯着另一只眼睛,这样看起来,月亮像个圆乎乎的绒毛球。他左右瞅了瞅:阿尔特多夫的广场上涌进了200人——这是一个处于瑞士联邦地图上最中心位置的小城,人们也以此为傲。他们聚集在一起庆祝今年的大丰收、新教皇就职。甚至这个和煦的夏日午后,也值得他们为之欢呼雀跃。这200人踩在能没去脚踝的烂泥里,手举满杯的用乌里产的梨做成的杜松子烈酒。这200人,个个都喝得与理查德·柯奇玛一样烂醉。
“静一静!”他突然喊了一声,已近午夜,四下里并没有其他声音,他的喊声传出老远,但听上去热情而清楚,一如转悠在他脑子里的想法。“我想说几句!”
“要说就说!”其他人吼道。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而在他们头顶,阿尔卑斯山在月光的映衬下,就像一口黑牙,看上去连牙龈都溃烂了。
“那些猪狗不如的家伙!”他站在桌子上,一边高喊着,一边举起酒杯,还差点摔下来。其他人应声欢呼,一起诅咒苏黎世那些猪狗不如的富人。他们还咒骂了伯尔尼的那些“臭狗”,这帮浑蛋有人有枪,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爬上山来征服乌里。那些家伙住在遥远的北方,甚至从未听说过乌里这地方。
P1-2

章节摘录

  我帮着她爬上屋顶,我们站在那里,手牵着手,我拉着她倒着走,她跟着我,但瘸了的那条腿拖着,走得很慢。我们从钟楼下来,经过院长的窗户。我们走过围墙,然后进入城市里。豪斯·达福特是我毫不费力就能找到的地方,因为这一年里,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一趟,尽管从来没有进去过。我带着她走过黑暗的街道,根据在鹅卵石路上的脚步声辨别方位,还有风的方向。我们甚至都没有说话——没有说话,是因为我们生怕被别人听见,而且也都觉得这次相遇如同梦境,任何一点儿声响都会破坏这美梦。她轻轻地抓住我的胳膊,直到我们来到豪斯.达福特,在这样的夜里,那地方显得黑影绰绰。我走到她身后,拥住她,在她耳边低语。“就在这里,”我说道,“下个星期,还会来的。”我轻轻推了她一把,将她推到那个能看到花园的大门口,松开了手。  她再次转过身来,但我已经消失了。我像一个鬼魂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阿玛利亚来看过我的那个晚上,我偷偷来到了乌里奇的房间。我用那把他给我的钥匙打开房门。我没有敲门。起初,那房间里毫无声响,我觉得这个早已老朽不堪的家伙可能已经死去了,但当我走进房间,通过火炉中透出的火光,我看到这位唱诗班指挥正坐在桌边。他那空无一物的眼窝朝着自己的合在胸前的双手。他那已经化脓的脑袋上一根头发都没有。  他毫无动静,但我知道他肯定已经听到我进来了。他一点儿声响都没发出来,就像一具尸体。我带来了一根蜡烛,用炉子里的炭火点着。我爬上了梯子。他连头都没有转过来。  梯子的第四级上已经满是尘土了,可见乌里奇清洁习惯也就是到这里为止。过去一年中估计都没有人爬过这段梯子。在第二层,一条很长的过道里堆满了椅子、卷起来的地毯、破烂的相框、摔碎的花瓶,还有一堆脏兮兮的银餐具,这些东西堆在那里堵住了四扇门。靠近观察之后,我发现这些椅子、地毯,还有相框上还盖着一层什么脏东西。灰尘?血?我喉头一堵,赶紧陕速退身,躲开这堆恶心的杂物,然后沿着盖满灰尘的楼梯继续往上,到了最高的一层,楼梯的尽头有扇门,我推开了它。  这是紧邻房顶的一间屋子,房间呈狭长状。天花板是向下倾斜的,所以当我走到房间尽头那扇宽大的窗户边时,我的脑袋正好顶在房梁上。房间里到处都盖着厚厚的灰尘。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部小说拥有令人惊叹的独创,史诗般的场景设定,情景丰富而通俗易懂,《天籟之音》是一本需要逐字逐句、细细品味的好书。  ——凯西·玛丽亚·布坎    (《纽约时报》畅销书《瀑布断流之日》的作者)  只要翻开这本书,你就会茶饭不思,欲罢不能地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当我读完全书之后,故事中的人物还有他们令人心碎的爱情、他们所失去的一切,还有他们所一直坚守的,都令我久久不能忘却。我想告诉各位读者,这是一本你根本无法抵抗的书,至于作者,好样的,再接再厉!  ——M.J.罗斯(国际畅销书作家、《前世今生》作者)    充滿历史厚重感的、引人入胜的作品……字里行间投射出歌剧的味道。  ——《柯克斯评论》    故事精彩,却令人感到揪心之痛……这是一部浸透人性深处苦楚与辛酸的故事,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    《天籁之音》于读者之醍醐灌顶,一如《香水》让读者回味悠长。这是一部冲击感官、又震撼心灵的小说。  ——萨拉·杜南特


编辑推荐

  2011?感动全球?最值得我们期待的小说,荣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三十多种语言畅销全球200万册。  生命中掠过的激情与旋律、勇气与希望,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人生吟唱,如流转的名声,悠悠不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籁之音 PDF格式下载



整本书的文字清新流畅,我是一口气看完的,读着书里的文字,如同听着动人的音乐,在文字间仿佛也听到了男主人公那动人的天籁之音,惟一感到些许不足的,就是结尾写的有些太过笼统,不如前面描写的那样细致。有一种结尾太早的感觉。我在想,他们两个为什么不去找女主人公的父亲呢,或许他会给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是如此的爱他的女儿,甚至未雨绸缪的给了他女儿逃走离开的路费,也许是两个人太想在一起了,不想别的任何可能阻碍他们在一起的人介入他们之间,读完之后,唏嘘不已,余音缭绕,如同已经演奏完的钢琴曲,钢琴的余音在曲子演奏完以后,依然缭绕着余音。


作家描述了一位出生低微,具有非凡的嗓音和音乐天赋的歌唱家坎坷不凡的一生。


“给上帝一个机会,给我们一条新的出路”,也许我们都听惯了太多的安慰的话,但这句来得不一样,除了丝许的安慰,还迸射这几分力量——一种接受但不屈服的力量!这几天才刚开始打开这本书,也还没来得及看完,可整个故事也就应该这样了。也就是说在情节上不会先得波澜起伏,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兴趣。在这里面更多的饱含的是惊喜、感动。整个故事是从声音打开世界的,从一个天才的视角来展现这个世界的音符。他的怯弱、坎坷、好运以及身边的不幸,这一切都将牵动的着你的神经。当然,有些地方是我没法接受的,那便是他的听觉真的匪夷所思,或许这个世界真有这样的惊喜在等待这你我呢?………………说不真切的,但我们可以试着集中注意力,集中所有感官的力量去倾听我们周围的世界,脚步、呼吸、欢笑、体香或者啜泣、哀叹甚至咒骂。世界的声音会带给我们什么,我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的,但都可以试着去感受感受。


很喜欢这本书 很感人 即使是以前的故事 但是反映了真实的现实,摩西追求自由 主人公背负了太多


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让人感动,原来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爱的。


这是我至今读过的最令我震惊的书,读这本书时哭了好几次了。


这本书之前在书店有看过,当时就想一口气看完。买回来后两天就看完了,合上书那一瞬有很多感触,值得一读。


不知怎么选的邮政物流,还要自提挺麻烦。


还没看完,但我非常喜欢


向大家推荐鬼谷子的局


还没有看,至少看了一些概述,感觉应该不错


书的质量不错,以后还会购买


刚刚看了开头,就很喜欢


文字轻松,幽默


我发现现在很多东西很难感动我!颇负盛名的歌剧演唱家“歌圣”摩西·弗洛本出生在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个钟楼里,他的母亲是钟楼的看守人。因为从小伴着世界上最洪亮、也最美妙的钟声长大,所以孩提时的他就已经拥有了极其优美的嗓音…“当年轻的摩西·弗洛本发现了教堂里发生的种种罪恶后,被驱逐出了村庄。他仅仅凭借自己的天赋开始在这个危险丛生的世界里打拼。不久之后,他用自己的美妙嗓音征服了世人,却也因天赋开始了他人生中悲惨的命运之旅……《天籁之音》是一本需要逐字逐句、细细品味的好书。 作者简介目录 故事要从几口神奇的大钟讲起。它们总共三口,是用破旧铁锹、耙子、锄头、破铁锅、钝了的铧头还有生了锈的旧炉子等材料铸造而成。每口钟在铸造时,都熔进了一枚金币。它们看起来黑黝黝的,表面很是粗糙,只有钟口的边缘处一溜的铮亮,那是因为无数次,母亲都用她的铜槌敲打在钟的这个位置上。母亲身材娇小,刚好能在钟楼里,在这三口钟下跳舞。伴随着旋转的舞步,她轻快地在光滑的木地板上掠过,手里的铜槌同时敲在钟上,金属撞击声顺着钟的顶端一直游走到她跷起的脚尖。 所有乌里山谷的居民们都认为,它们是世界上声音最大的钟,不过我现在已经见识过声音比它们还要大的。它们被挂在乌里山谷最高的地方,确实声震四野。钟声可以从琉森湖一直传到圣哥大路上。钟声问候过来自意大利的商贩;当瑞士的士兵们穿行在乌里路上时,他们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当钟声响起时,连附近的牛群都拒绝前行,最肥胖的人也没了食欲,因为捧在手里的碗随着钟声震颤不已。就连在附近吃草的奶牛,也早就变得耳聋。虽然在早上、中午、晚上我妈敲钟时,年轻的牧者都躲在棚屋里,听力却也落得像老年人一样差。 我就出生在这里,在那个小教堂顶上的钟楼里,也是在那里长大。遇到天气不错的日子,我还可以在阳光下酣睡。只要妈妈不挥舞铜槌,就会抱着我待在钟楼里,这里虽有四堵墙,却不遮风不挡雨。她替我挡住寒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她从未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也不曾与她交谈,但当我咿呀学语之时,她一直看着我的嘴巴。她经常逗我笑,而当我会四处爬动时,她拽着我的腿,以防我从钟楼的边缘掉下去丢掉性命,那下面可都密布着尖锐的石头。她教我学会走路。我的每只手里都紧紧握着她的一根手指,随着她一圈圈走,一天之中,钟楼的每个边沿我都会经过上百次。要论空间大小,钟楼就是个小天地,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地方简直像监狱。但要论声音,钟楼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地方。这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蕴藏在这口钟的身体里,母亲敲击它们的一瞬间,这些美妙的声音就被释放到人间。那么多人听到过这雷鸣般的、环绕在山林间的钟声。他们要么对之咬牙切齿,要么被它强大的力量鼓舞,还有的会为听到这钟声而兴奋异常,甚至在激动过后两眼变得无神,四顾茫茫;也有人在钟声的掩盖下,大声哭泣,释放出内心的悲怆。但他们并未发现这钟声的美丽之处。他们也发现不了。这钟声之美,只有母亲与我才配享受。 我也希望故事就这样开场,我的母亲还有那几口钟,我的亚当和夏娃才有的嗓音,我的快乐还有悲伤。但这当然不是现实。我有一位父亲,我母亲也有一位她的父亲,就连这些钟也有自己的父亲。它们的父亲是理查德·柯奇玛,他在1725年的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倚在桌边时,竟然认为看到了两个月亮。 他闭上一只眼睛,眯着另一只眼睛,这样看起来,月亮像个圆乎乎的绒毛球。他左右瞅了瞅:阿尔特多夫的广场上涌进了200人——这是一个处于瑞士联邦地图上最中心位置的小城,人们也以此为傲。他们聚集在一起庆祝今年的大丰收、新教皇就职。甚至这个和煦的夏日午后,也值得他们为之欢呼雀跃。这200人踩在能没去脚踝的烂泥里,手举满杯的用乌里产的梨做成的杜松子烈酒。这200人,个个都喝得与理查德·柯奇玛一样烂醉。 “静一静!”他突然喊了一声,已近午夜,四下里并没有其他声音,他的喊声传出老远,但听上去热情而清楚,一如转悠在他脑子里的想法。“我想说几句!”“要说就说!”其他人吼道。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而在他们头顶,阿尔卑斯山在月光的映衬下,就像一口黑牙,看上去连牙龈都溃烂了。 “那些猪狗不如的家伙!”他站在桌子上,一边高喊着,一边举起酒杯,还差点摔下来。其他人应声欢呼,一起诅咒苏黎世那些猪狗不如的富人。他们还咒骂了伯尔尼的那些“臭狗”,这帮浑蛋有人有枪,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爬上山来征服乌里。那些家伙住在遥远的北方,甚至从未听说过乌里这地方。


还没看,但收到时书面不是很好,有点脏


没看呢,希望有一天会想起来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