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马立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马立诚  

页数:

380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  言  一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是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的话,他提供了认识历史的一个维度。  历史事件已经永远逝去,绝无可能在今天原原本本复现。在文本和视像中复现的历史,是历史在学者心灵中的重演,科林伍德称之为“历史的想象性”。历史事件是人的思想对象。  比如,很长时间里,对王安石变法是赞颂的。改革开放以来,新锐历史学者否定了王安石变法,指出他的路径依赖和增长模式问题严重,连一个梳子、一把芝麻都必须由官方销售,对民间竭泽而渔。在新锐历史学者的文本中,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呈现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面貌。再看抗日战争,究竟国内不同力量在抗日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抗日叙述就呈现很大差异。改革开放史也是如此。在一些左派眼里,改革开放是“劳动人民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  不同的历史叙述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认识和思考,是思想。  因此,认识历史思想,思考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  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自由的初步扩展,为各种思潮面世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宽容,使我们能够触摸到各种思潮大致的逻辑和边界。由此起步,中国思想界开始进入一个群雄初起的春秋时代。  由于本书篇幅所限,只能概要勾勒出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这八种思潮,包括了官方的和民间的思潮。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邓小平思想之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这八种思潮,或部分重合,或彼此分立,或激烈争辩。透过这八种思潮,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有助于我们探知中国的未来。这里要说明的是,八种思潮并非囊括了当代中国全部社会思潮,比如基督教思潮就没有包括在内。本书讨论的八种思潮,是在当前语境下能够在大众传媒上公开进行论述和博弈的社会思潮。  三  这八种思潮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意识”;二是这些思潮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密切的联系。  先看第一点。为什么这30年会出现八种思潮?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这就促使人们的思考不断突破既有观念框架,寻求对策方案。打个比方说,这八种思潮,犹如八种药方。从各路名医的主观意愿来看,都是意图展示平生绝学,对症施治,起沉疴于病体,致安康于民众。但药方各不相同,少不了争执一番。30多年来,不同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变化的形势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各种思潮的起伏涨落也就呈现出参差的状态。  再看第二点。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西方三大主流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对中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百年,起起伏伏,有目共睹。  社会主义思潮传到中国,先后演变和产生了四种社会主义:一是根源于斯大林主义的毛泽东模式社会主义,如今老左派思潮即为毛泽东模式社会主义的遗存;二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民主社会主义;四是新左派的社会主义思潮。但是,新左派虽然激烈批评资本主义,他们主张的社会主义却比较模糊。  保守主义并非如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顽固的反动思潮。保守主义是一种正常的文化选择,是一种面对挑战的历史性反应。保守主义主张保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皇权专制制度、太监制度、凌迟制度和裹小脚风俗等当然不在优秀文化范畴之内),试图用现代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阐释、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珍视伦理、道德、审美、语言方面的宝贵遗产。就此而论,海内外新儒家一些领军人物是为代表。保守主义并非一味维持现状,也不排斥自由民主,而是致力于以自己的主张改进现状。一般来看,保守主义比较审慎,不赞成剧烈突变的革命。自由主义也反对人为建构乌托邦,主张逐渐演进,因此自由主义也含有保守的成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是相通的。  至于民族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其定义、阐释和研究的理论框架也来自西方。  四  由于中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系统,所以中国的左右之分,与国际上左右划分标准不一样,在很多问题上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在欧美,左和右在政治上都支持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国不是这样。右支持宪政民主,而左不赞成宪政民主。另外,中国的右也赞成完善社会保障,保护人权,这等于是干了欧美左派的事情。  再比如,在欧美,力主改革的往往是左翼。但在中国,情况恰相反。  又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欧美归于左的一路,在中国却被说成是右。限制自由,限制工会农会的活动,在国际上常常是右翼作为,在中国被看成左的主张。  中国有人主张按照国际划分方式重新厘定中国的左和右。但中国的左右分野早已约定俗成,尽人皆知。一提左右,大家都知道你在说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打乱重来,更添混乱。  本书是按照中国目前区分左右的标准展开评述的。  五  曾有一个流行的理论说,什么是左?超过时代,超过当前的情况,把将来才能实现的东西拿到现在来做,在行动上冒进乱斗,这是左。落在时代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这是右。  这个说法显然有问题。中国共产党多次代表大会都庄严承诺,将来一定会把中国建设为“高度民主”的国家。为什么左的势力不把民主搬到眼下来做呢?  中国的左到底是什么?高放在《左的来龙去脉》一文中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众多消极因素成为滋生左的思潮的肥沃土壤。大量自然经济的手工劳动小生产、农民的平均主义、君主专制主义、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级制、家长制、个人崇拜、官僚主义等,都使左的东西更加根深蒂固,更具群众基础,并成为左的历史根源。”高放:《高放政治学论萃》,团结出版社,2001,第63页。  在这样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向后看的。左的势力所主张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无疑是落后的东西,毫无“将来性”可言。  汪晖在《现代性问题答问》一文中曾经谈到左对自由权利的压迫。他说:“就以人们普遍关心的自由权利面临的危险而言,20世纪的历史证明,它既来自右的方面,如4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也来自左的方面,如斯大林主义和当代中国历史中的让人难以忘怀的悲剧。”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三联书店,2008,第502页。  综合以上两种意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国的左,是压迫自由和民主权利的东西。  六  萨特在20世纪60年代说,左和右已经是毫无意义的空壳了,左和右不再具有分类价值。意大利政治理论家诺贝尔托·博比奥在2010年最新版的《左与右——政治区分的意义》一书中说,直至今天,左和右的区分不但没有废止,而且还相当广泛地深入人们生活中。这个说法站得住脚。比如,2011年9月,丹麦选出第一位女首相赫勒,中外媒体都称她是左翼,会带领丹麦“向左转”。2011年10月17日,法国社会党选出该党参加2012年大选的总统竞选人奥朗德。法国媒体称他为左派,中国媒体也说他是左翼。  能不能想象全国所有的人对复杂的政治思想问题都持同一种意见?显然不可能。有意见分歧,自然要分成派别。分成派别,就要用简要的词汇概括,左和右就是这样的字眼。当然,用左和右来描述政治见解的区别,来自一个契机,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同观点的议员,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用座位排列的空间概念区分政治观点,纯属偶然。但是,这个说法一旦沿袭下来被人们接受,就形成定式,不易更改了。左和右具有描述性意义和评价性意义,正如很多政治术语一样,左和右不那么精确。另外,左和右争执的问题不断更新。一些冲突不再重要甚至消失了,新的冲突出现了。比如西方现在的左和右不再向法国大革命时期那样,争论民主和共和问题,而是争论移民问题、堕胎问题、税收问题、社会福利问题、政府干预程度问题等。  七  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是文化大突破、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至今人们回忆起这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仍然充满自豪。众所周知,这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环境比较宽松,百家争鸣,思潮活跃。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诸子百家,然而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两千年,思想原创力逐渐枯竭,一直到清末,中国思想没有越出先秦的范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构建有利于思想创新的宽松环境,是促进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途径。  当今中国各种思潮的交流、交锋、交融,是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也是软实力喷涌的源泉。因此,贯彻“双百”方针,减少行政干预,避免用权力代替思想、压制思想,促进各种思潮健康发展,并且形成制度化的竞争环境,实乃当前文化改革的要义。  八  本书部分内容,曾以专栏文章形式,在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的《经济观察报》连载并上网,引发海内外反响。余英时、郑永年、葛兆光、王辉耀、徐友渔、雷颐,以及博源基金会的秦晓、何迪均对此项研究给予肯定,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作者在此表示感谢。另有一些台湾读者阅读之后,发来邮件讨论。其中,一位署名渔父的读者来信说: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江亢虎、张君劢等人就引进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民主党的主张,希望在相关章节中补充进去。我回答说,文章评述的大陆八种思潮起止时间,大体上是从1978年到2008年。部分章节为了理清脉络,在时间的前后节点上有所突破延伸,但也以这30年起伏变化为主。这一点,也应向本书读者说明。  作者  2011年11月

内容概要

  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作者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作者简介

  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凤凰卫视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主题
第一章 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无古人的创举011  
邓小平“8?18”讲话: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
政治体制改革放慢脚步
关于新权威主义的争议
第二章 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
    ——老左派思潮
  第一波:“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的交锋
  第二波:问一问姓社姓资 
  第三波:四份万言书抹黑私营经济
  第四波:呼唤再来一次“文革”
第三章 新左派新在哪里
    ——新左派思潮
  新老左派有什么区别
  新左派的主张及相关争论
  新左派和国家主义
第四章 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曾遭诅咒
  民主社会主义是何方神圣
  李洪林和王若水:民主社会主义
  最初的啼声
  胡绳等老一代共产党人质疑斯大林、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
  王占阳和胡星斗:普遍幸福主义和
  宪政社会主义
  谢韬事件
  华炳啸:超越自由主义,走向
  宪政社会主义
第五章 自由是个新道统
    ——自由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浴火重生及第一次失落
  90年代:自由主义复起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1995:刘东和雷颐率先批评新左派
  资中筠:自由是个新道统
第六章 压弯的树枝:狂飙突进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思潮
  一把双刃剑
  激烈的反西方言论
  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主张中国在经济上
  “光荣孤立”
  战争也是中国发展的机遇?
第七章 民粹主义急流涌动
    ——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的六项内容
  火烧赵家楼和毛泽东的民粹主义
  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民粹主义具有反市场倾向,往往是专制
  主义的工具
第八章 大陆新儒家的政治诉求
    ——新儒家思潮
  贬斥海外新儒家,志在建立儒教政权
  儒家文化特区说
  由儒士共同体实施仁政
  儒教与宪政的纠结
  郑家栋事件的冲击
  易中天、袁伟时vs秋风
第二部 分专题讨论
  马立诚 八大社会思潮的基本脉络
  杨继绳 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几点看法
  雷颐 紧贴当代中国社会脉络
  高全喜 归纳社会思潮需要建立谱系
  李楯 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三个维度
  郑也夫 民间宗教应进入思想史研究的视野
  竹立家 改革与意识形态
第三部 分相关链接
  从文化史、学术史到思想史
    ——近30年中国学界转变的一个侧面
  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的历史与未来
  进入21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加强研究下层民众思想
  注重民间思潮的欧洲思想史
编后记

章节摘录

  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上讲话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也只有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正确不正确。  但是汪东兴坚守阵地。6月15日下午,他在中央直属新闻单位的会议上直接点了“特约评论员”的名,并且几次点名批评胡耀邦。他严厉指责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负责人胡绩伟和曾涛,要他们二人接受教训,下不为例。  令汪东兴狂怒不已的是,就在他发出警告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邢贲思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月24日,《解放军报》又发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这篇文章是胡耀邦组织撰写的,得到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的坚决支持。30日,《理论动态》和《人民日报》同时发表《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这些文章都是反击“凡是派”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胡乔木在论战初期采取抹稀泥态度,实际偏向“两个凡是”。他在社科院大会上讲话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指真理标准讨论)是一致的,谁说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就是造谣,就是分裂中央。  6月20日,胡乔木去了胡耀邦家里。他对胡耀邦说,争论是党校挑起来的,我不同意再争论下去,要立即停止争论,再这样争论下去,势必要造成党的分裂。  胡耀邦不同意胡乔木的意见。  到了7月,汪东兴仍然寸步不让。他在山东视察时说,“文化大革命”成绩是主要的,是毛主席肯定的嘛。不要砍旗,不要丢刀子,还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华国锋则指示中宣部和《红旗》杂志,对真理标准讨论“不介入”、“不表态”。这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持保留态度。  7月21日,邓小平找张平化谈话,警告他不要对真理标准讨论设置禁区。  22日下午,邓小平找胡耀邦谈话,对他说:“你们的《理论动态》,班子很不错啊!你们的一些同志很读了一些书啊,不要搞散了,这是个好班子。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得好,根源就是‘两个凡是’。”胡耀邦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时,全国大部分媒介相继发表文章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势有如火上浇油,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展开。理论界、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的知识分子由于在“文革”中遭受惨重打击,纷纷冲上前线,批判“两个凡是”。  但是,到了10月,上层的形势仍呈胶着状态。3日,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在信访工作会议上讲话说:“现在有人要翻天安门事件的案,这不是又在压中央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有些话有些问题……有的人用主席的话批主席……有的不仅针对毛主席,也是针对华主席。”  最终,在11月11日到12月15日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解决了“两个凡是”问题。  华国锋为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议题很有价值,但当时“文革”遗留问题堆积如山,压在人们心头,不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很难转移。  ……


编辑推荐

《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系博源基金会之“博源文库”的一个系列。本套丛书总序由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教授撰写。 马立诚编写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是该系列中的一册,收录《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由儒士共同体实施仁政》、《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三个维度》等文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PDF格式下载



今天读了《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为马立诚老师所著,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马老师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作者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


这本书是我今年早期看的十几本书里面最花费脑力、也是最拓展我对当下思潮及相关社会现象认识的一本书。说最费脑,是因为第一次认真阅读一本研究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书,对于一些学术性以及专业性的概念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作者已经算是用很平易近人的话语去阐述了;说最拓展,是因为书中谈到的八种社会思潮,也许不尽完整,但其对于我们厘清和捋顺当下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争论,仍十分有益,不失为一本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话说回来,虽然作者作为一位称职,甚至可以说非常优秀的学者,他已经尽可能地在书中保持中立的态度,但我还是大约感觉到了作者对八种思潮的倾向。平心而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只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真正领略思想的精髓和光芒。正如书后的编后记所说,其意义在于:“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也正如为此书提出意见的学者李楯所言:“我们基本上是快退出历史舞台的人,但是我们有责任把一些事的真相讲清楚,以留待更年轻的人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他们所要走的道路。”


精彩要点:
  要点1:邓小平贡献最大的是其“南方谈话”,在“南方谈话”以后,竞争观念、自由观念、平等观念和追求私人财富的精神在大陆崛起。
  要点2:老左派们认为应该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把城里一切被私有化的财产重新收归国有。在城市要打倒炒房地产的私营房地产商,把他们所建的房屋全部没收,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
  要点3:西方新左派第一反对资本,说资本奴役着我们,我们任何人跟资本对抗不了。第二是反对大公司。中国的新左派也照猫画虎提出反对跨国公司统治、反对资本、反对市场、反对全球化,等于只是做一个邮递员,没有结合中国的情况,未融进中国的现实。
  要点4:自由主义者在今天的中国主张推动民主发展、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保障人权、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推动问责制、预算公开、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

  要点5:民族主义主要是非理性,是以血缘作为认同基础,忠于本民族的最高利益。

  要点6:民粹主义思潮有五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极端贫民主义,穷人的就是对的,富人的就是错的;二是反对代议制民主,要求直接参与政治决策;三是要求结果平等,而不是起点平等;四是道德至上;五是诉诸暴力。
  要点7:海内外的新儒家有不同,美国、台湾、香港的新儒家比如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主张提高道德:“吾日三省吾身”。大陆的蒋庆们说最重要的是把中国的政权掌握在儒家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改成为尧舜禹,公务员考试考六经。
  要点8: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恩格斯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分为两拨人,一拨人放弃暴力革命,一拨人坚持暴力夺取政权。前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把赞成暴力的拢来,成立共产国际。反对暴力的那批人成立社会党国际,今天的生命力还特别强大。国内徐景安、王占阳也提出要根据人民是否幸福来判断社会主义标准,而非公有制所占比重。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 马立诚 著


该书条理清楚,对中国当代的八种典型思潮的观点及争论有很好的论述,最后一部分的学者评述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个人思想的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读者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总体来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推荐阅读。


马先生是记者出身,因而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本书中他列出的当代八种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并提出了他的看法和判断,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因此使我们在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者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把握,举重若轻,分条析理,娓娓道来,一一陈列,比较了然。就各种思潮来看, 有的在指点江山,却非激扬文字,却透着酸腐;有的针砭时弊,但所给药方不对路,要走老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诸种社会价值,即便不是普世,也是现代,相互间如何排序,此中就有不同主义。


八种社会思潮的划分可能有问题,但并不影响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流派。所有思潮中,自由主义可能是最有生命力的,但纯粹的自由主义并不适合中国,在中国应该是以自由主义偏左一些,左派偏右一些,再加些民族主义,可能更好。


介绍了中国现存的八种社会思潮,比如,自由主义,左派。。等等。


当代思潮中认真实行的不多,多在一些文化圈子里吹牛,也不乏一些标新骗钱的家伙.当然也有一些人想以其思想影响中国的社会,可总是躲在书斋中,没有深入群众.真想具有实际影响力,非有行动不可.


里面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八种社会思潮、、获益匪浅


研究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了解当代社会的好教材。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介绍了当代中国八种思潮,这种书好,可以让人保持着一种批判和辩证的态度去阅读,不轻信任何一方,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


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梳理它们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读后令人啧啧称赞。


本书详尽的介绍了当代中国8种社会思潮。虽然是本学术专著,但行文流畅,语言平实,易于阅读。而且在叙述8种思潮时,以事实求是的态度来辩证的看这8种思潮。是本好书。


该书梳理条理清楚,对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及透视当代中国的深层次问题,具有非常好的意义。
一直想找这方面的书,终于找到了!
好好读读!


作者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介绍了八种思潮。没必要跟着作者的思想走,有自己的是非分明观,有自己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内容非常实用,有利于对当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的整体把握,建议可以结合《意识形态(第10版)-起源和影响》一起学习。


很受用的书,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做了深入的分析,值得一读


真的是一本好书,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潮变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多位学者向我推荐。


文中前八章的解读朴实有据,后半部分的分享更加让人了解中国的社会思潮构成和关系,精辟!!


本书以新闻记者深度报道的笔法,记载了8中流行的政治社会思潮,其中对于新左派、自由派的记述,尤为详尽。本书对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讨论,也较有意思。可惜的是,如果这些讨论得到学术的滋养,或许会更好一些


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及其源流嬗变有了更多的了解。


思潮,一定意义上能反映中国未来的方向。。八种思潮,能值得我们深思,也许还有更多,期待百家争鸣。


讲社会思潮的书很多,马老师的这本著作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只论及了有代表性的八种社会思潮,但是从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我们可以对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了然于心。


分析当代中国思潮的力作


非常值得一看 探索当代中国的启蒙读物 了解身边的人 都是那种思潮 非常有用


看完对中国当代主要思潮有一深入了解


讲述当代中国思潮的理想教材


拿到书后基本是一口气读完的。作者对当下的八种社会思潮都有详细的介绍,很是入木三分。值得一读


归纳当下社会的八种社会思潮,希望是引发思维的撞击,产生科学进步的火花和人性的关怀,而不是党同伐异。若能如此,实乃国家之大幸也。


了解下现在的思潮,有必要,最起码看看现在网上发评论的都是受到些什么思想影响


值得一读,八种社会思潮,读了该书,认清了一些社会现象。


系统的整理了影响的当代的各种思潮,让人不觉各种社会现象之下暗潮涌动。


写得很务实的一种书,对当代社会思潮做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值得一读。


近几天正在拜读此书,深入了解并掌握了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现状以及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考。


了解中国社会思潮的好书


了解中国社会思潮的指导性书籍


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思潮,很有好处!


半本介绍这八种思潮,半本是论文选。要是在介绍的同时再多点评论就好了,不过倒也客观。


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解很深刻,提出的八种思潮很有代表性,值得一读。


书买来,没来及仔细看呢,很想了解是那八种思潮呢?


对当前的几种社会思潮做了一个归纳总结,材料也较为翔实!


号称中国大右派马立诚的力作。读此书觉得作者立意颇高,但有时又有种言不尽意之感。这是我的吹毛求疵了。真实感受看了的本书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对当代思潮做了很清晰地梳理,帮助人理性思考


矛盾多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但方向应该是向更好文明而不是倒退,当然这急不得,只有各种思潮的交锋,形成共识才是正道,而不是吵闹。


作者对于当今社会的思潮进行了总体的把握和分析。


开拓了思路,思想得到提升,了解各种思潮才能明确自己思想。


明白各种社会思潮的来龙去脉,更好地观察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洞悉世间万象。


社会思潮的分类方式很独特,让人另一个角度看清社会


简明清楚,内容充实,研究社会思潮的好书


比较全面的反映当下社会思潮现状的好书,结构清晰,行文也流畅,如此专题的内容较少见到。


每一种思潮不论对错,都很有鼓动性,都存在正确性。看完后有个体会,要用理性、怀疑、包容的态度看问题、处理问题。


思潮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有助于普及政治思潮常识


我读过几本马立诚书,都冨有启发、严竣而又文笔通顺。可惜见他另一著作《对日新思维》出版!


介绍中国当代社会思想状况的好书


思潮引领发展的可能性、客观性


现在多从利益角度研究问题,从思潮角度不错。


可以理解当前我国的政治思潮


思潮总结,好书


关于中国当代思想的正本清源之书,兼顾学术和流行,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有趣的是,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册书单,因为本书提及的不少书籍仍然能够在当当找到。


这本书特别及时介绍了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各种思想潮流,为初学者和专业人员都提供思路的指引,值得品读!


虽然还没来得及看,但是真心喜欢马立诚的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难得的了解当今中国社会各类思想观点的一本书,虽然书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是,仍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购入,当静下心来研读时,感觉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脉搏,寻找思想的发源与发展。有惊喜更有忧虑,有期望更是希望。愿景是美好的,感觉却不一样。默默的祝福我们的祖国。


看了书中的部分章节,觉得作者详细介绍了当今社会的几种思想,收获不少。个人觉得本书的不足之处是作者在介绍每种思想的时候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如果本书只是客观描述这些思想就更好了。


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很好的文库。


中国自以巨大的落差遭遇现代性以来,至今已俞160年。在这160廿多年,中国人经历了各种持续的动荡和断裂,以及持续的革命和后来极端的社会整合,知道中国经济突然爆发的最近20年。所以有很多值得我们党员去阅读的东西,好好学习吧。


但是书很不错,对于了解中国的思想发展很有帮助


之前从未涉及贵哦社会思想方面的东西,只是在历史课本上和政治课上知道点什么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等词语,学了这本书后才豁然明了。更重要的是看待问题不在那么偏激。


了解当代中国的捷径,可以看看


身在中国很多不了解的思想,从书里了解了。


了解中国社会的一把钥匙


内容全面系统,态度客观平实。对研究思考当下中国问题大有帮助。


已经看过此书,当下时代在追求物质的丰裕背景下,对社会的思想现状的剖析,深层次的探求。


是一本了解中国三十年及反思的佳作!


可以初步的了解中国近代政策的发展与变革,入门读物,值得一看。


想了解中国政治,可以看看。


这是对中国当前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总结和反思,还可以吧。


这样的书应该越来越多,中国才有希望


领导推荐的一本书,很好看。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有了个大概的分类,很清晰。


对观察当今中国有很大的帮助.


好书,正在品读。是了解不平凡历程的改革的参考书。


了解社会建设的各种思想的基础读本,很全面,讲解详细,很喜欢


了解中国是怎么了。


有些内容和作者以前出版的某些书的内容有重合


可以了解当代中国人都在想什么,不会局限于官方给你灌输的东西。


博源文库的经典,内容深刻,观点犀利,值得一读!


能把一本抽象的思想史写这的这般引人入胜,里面大量重现的历史瞬间和引证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偏颇的情绪化个人立场,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各方观点都充分表达,使人信服。


很好,值得一看,不过本书有一半是别人的文章与评论,封面应该顺便注明


很有思想深度的书。


本书虽然是一个右倾分子写的,还算客观,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希望美国人来拯救的变态奴隶心理。


书中介绍客观公正,让人对社会派系有个大致的了解


正在看,应该不错。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一本实用的思想体系读本,认清形势,


对于我这种对政治和社会不是很明了的人来说,绝对是科普宝典。


有助于认识一些社会现象下的深层因素,可以提升自己阅读素养,推荐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