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面对现代性挑战

雷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雷颐  

页数:

2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旨在集近30年来实践、研究与探索之成果,寻求对今天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共识。

作者简介

雷颐,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先后当过知青,军人、工人,然后考上大学,再读研究生。这种经历,使他成为“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学者”。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主题绪论 现代性的语境第一章 “天下”的破灭 一 华夏中心的“天下观” 二 中国不“中” 三 体制的届从 四 “礼仪”的屈从 本章小结第二章 “地方性知识”与“普适性知识” 一 “师夷长技”的艰难曲折 二 器物的“性质” 三 “特殊”与“普适”的激辩 四 从“西学”到“通艺” 本章小结第三章 国家观念:从伦理到契约 一 两种国家观念 二 “通上下” 三 权利观念的引入 四 私权与公权 五 “立个人” 本章小结第四章 制度失败 一 制度变革的初次尝试与挫败 二 被动的“新政”与“立宪” 三 改革与革命 四 立宪派“革命化”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杨国强 无以“共”,何以“和”?许纪霖 宪政是民主的根本保证刘昶 宪政框架下,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萧功秦 “旧者已亡,新者未立”姜义华 百年发展,屡败屡战吴景平 尊重辛亥,理解辛亥冯筱才 革命的使命应是让民意成为合法性的渊源季卫东 法治与宪政民主是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王永钦 土地制度决定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路径杨奎松 政治文化应从培育诚信商业精神做起曾亦 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对当代仍有现实借鉴意义沈志华 谁也不想把国家越办越穷张济顺 民众了解真实历史是探索宪政之路的前提许小年 改革之路非走不可陈小鲁 宪政是突破官商勾结陷阱的可靠制度安排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不易,改良更难人心变乱最可哀编后记

章节摘录

  如果他们认定清政府是真立宪,则革命党的活动空间将十分有限,更难成功;如果他们认定清政府是假立宪,温和变革的前提就全然而失,革命党就能轻易得逞。  事实说明,清政府在巨大压力下的让步妥协非常有限;它的立宪无论是理论原则还是具体实践,都远未达到温和的立宪派的要求,更未能让社会各界相信其“真立宪”。当一个政权的统治基础都对其动机大表怀疑、毫不信任,对其所作所为大表反对时,这个政权就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恰为激进的革命准备了条件。此时,清政府就面临着这样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一场暴力革命,恐怕已难避免。  如前所述,在此《钦定宪法大纲》公布前的1907年,立宪派就号召和平请愿,召开国会。而1908年7月22日清廷公布施行的《各省谘议局章程》、《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却意外地为立宪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同日,清廷谕令各省限一年之内一律设立谘议局。8月27日,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和《逐年筹备事宜清单》,规定各省谘议局应于1909年正式成立。宪政编查馆随后电知各省速设谘议局筹办处,具体负责谘议局筹办事宜,包括选民调查和编制选民登记册,训练司选员,组织初选、复选,处理选举中涉讼事件等,直至谘议局正式成立。  所谓谘议局,是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最先提出这个动议的,是还受慈禧宠信的两广总督岑春煊,早在1907年6月,他就在一份奏折中提出各省设立谘议局的主张。他提出中央“速设资政院以立上议院之基础”,而“省城谘议局即各省之总议院”。同年10月19日,朝廷决定各省设立谘议局。  ……


编辑推荐

“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是现代性由先而后的历史展现过程——1840年,由英国挑起中英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暴力、屈辱和反抗中开始了‘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过程。”雷颐的这本《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以此观点为前提,顾了清末中国首次面对现代性问题时的反应,并探讨了对其后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面对现代性挑战 PDF格式下载



现代性在中国的接受历史进程如何


从清王朝的角度看看那段历史


这是一送别手足的文章,也是一篇家训。通体以“知足不辱”为中心意思,诫告其弟不忘昔日艰难贫苦,珍惜今日家境稍好的来之不易。语言朴实而有真情。
  病梅馆记(清)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1),苏州之邓尉(2),杭州之西溪(3),皆产梅。或曰(4):“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5);以欹(6)为美,正则无景(7);以疏为美,密则无态(8)。”固也(9)。此(10)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11),以绳(12)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13)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14)。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5)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16)。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17),明告鬻(18)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19),删其密,夭其稚枝(20),锄其直,遏其生气(21),以求重价,而江、浙(22)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23)哉!
  予(24)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25)之三日,乃誓(26)疗之:纵之,顺之(27),毁其盆,悉(28)埋于地,解其棕缚(29);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30)。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31),辟病梅之馆以贮(32)之。 呜呼!安得(33)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34)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了解过去才能正视未来思考未来。事实说明,清政府在巨大压力下的让步妥协非常有限;它的立宪无论是理论原则还是具体实践,都远未达到温和的立宪派的要求,更未能让社会各界相信其“真立宪”。当一个政权的统治基础都对其动机大表怀疑、毫不信任,对其所作所为大表反对时,这个政权就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恰为激进的革命准备了条件。此时,清政府就面临着这样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一场暴力革命,恐怕已难避免。


清末历史究竟何样,学界民间多有论著。但苦于第一手资料的缺失,很多无据可查,多野史存焉。张鸣涉猎广泛,以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见长,写历史事件以史料为支撑,又多个人见解,不急不躁,从容尽显。


我是看了书作者的视频演讲才买的他的书。作者已经是尽力在体制框架内尽力的说话了,就这样也已经算是一本很好的书了,绝对有助于你跳出教科书的历史观,来重新看待曾经的我们。


比较晦涩点。跟预期的不一样


写得很严谨,改良不成,就成就了革命。


此书学术好书


还没有开始细读


喜欢这一套书,每本都买,书中内容很有针对性,喜欢这样的书。


刚出了新书,读了开头,感觉对理解很多当下问题有意义。


仍然是现代化的视角,很老套


这本书拿到读了几篇就爱不释手,语言简洁明快,很多论述鞭辟入里,发人深省,这本书不是纯学术的书,是有强烈的经世致用,引昔为鉴的好书。尤其对当前的改革有启发作用,中国的现代性还没完成,如果我们最后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改革,终究难免重蹈晚清的覆辙!!


写的还是不错的,分析的很多原因,


包装精美,品质保证,不错不错!!!


深沉的思考,理性的认识,反思后方能前进。


书可能好,不过还没有看


好书!好好看看!


面对时代的挑战


雷颐先生的作品


很不错,对研究这块东西能有很大的帮助


方便,送货速度快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