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

夏先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夏先良  

页数:

255  

内容概要

本书回答中美贸易究竟平衡还是不平衡,回答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涉及的焦点问题,比如贸易不平衡的成因、本质、影响、解决办法和未来走势,特别是回答人民币汇率是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首要因素、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不是造成美国失业的罪魁、升值人民币能否再平衡中美贸易、美国提出的碳关税和低碳经济战略能否再平衡中美贸易等重大问题。中美两国通过战略对话促进市场开放和经贸深度合作,在国际不平衡中求得全球平衡,是未来的根本出路。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中美货物贸易发展及其平衡
 第一节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特征与平衡状况
 第二节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的相对地位
 第三节 解决中美货物贸易失衡关键在于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
第二章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贸易的平衡
 第一节 中美服务贸易增长的特征与平衡状况
 第二节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增长与平衡的情况
 第三节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变化情况
 第四节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第五节 中美双边知识产权及其贸易的平衡情况
第三章 中美双边投资引致贸易的平衡
 第一节 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引起贸易及收益的平衡状况
 第二节 中美双边间接投资收益的平衡状况
 第三节 中国对美债权投资的风险评估
 第四节 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的结构调整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夸大了中美贸易规模上不平衡的严重程度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由相对经济实力而非市场供求决定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经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
 第四节 中美经济贸易失衡本质上是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第五节 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而不可能通过汇率调整实现
第五章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多重成因
 第一节 FDI和国际产业转移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 国际美元信用本位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原因
 第三节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策性原因
 第四节 美国储蓄、投资失衡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宏观经济背景因素
 第五节 贸易统计差异是引发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制度和统计方面原因
 第六节 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国际分工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基础性原因
 第七节 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决定性因素
 第八节 服务贸易是研究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第六章 中美贸易失衡对产业和就业的影响
 第一节 中美经常账户差额只是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一小部分
 第二节 美国就业率、失业率趋势与中美贸易逆差趋势不一致
 第三节 美国贸易赤字没有减少就业机会
 第四节 中美产业分工结构性失衡决定的经贸结构性失衡扩大了美国就业
第七章 中美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回顾
 第一节 外贸竞争力的界定
 第二节 中美外贸竞争力的总体比较
 第三节 中美外贸竞争力的行业比较
 第四节 中美外贸竞争力的产品比较
第八章 中美贸易再平衡的低碳经济之路
 第一节 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利益角逐
 第二节 低碳经济技术开发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调整
 第三节 中美贸易再平衡未来趋势
 第四节 中国应对碳关税和绿色经济浪潮的策略
第九章 中美贸易关系调整与展望
 第一节 美国“再产业化”、“出口倍增计划”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节 后危机时期改善中美贸易关系的战略思路
 第三节 中美走向建设性合作伙伴贸易关系的前景展望
第十章 世界经济仍不确定
 第一节 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不确定性的根源
 第三节 中国面临的新问题、新对策
第十一章 中美差距、互补与合作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中国与美国经济规模差距仍很大
 第二节 中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第三节 中美加强对话与合作
 第四节 中美殊途同归

章节摘录

  根据联合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中国1992~2003年共12年的出口贸易中垂直专门化与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程度作了分年度的计算。结果显示:在这12年中,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垂直专门化的价值比率已从1992年的14%上升至21.8%。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垂直专门化的价值比率上升得更多,从1992年的14.77%上升至22.94%。来自日本的中间品在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品的垂直专门化程度占比大约为1/5,如果加上来自韩国的中间品进口,那么日、韩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在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垂直专门化程度中约占1/3,说明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反映了东亚对美国的产业链效应。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教授Tyler Cowen(2006)的研究认为,产业转移是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根据他的统计,在1985年,美国对中国内地、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贸易逆差占了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52.3%;但到2005年,上述比例已降至40.9%。另外,中国出口产品的很多原料来自其他经济体,中国只不过是最终产品出口地,因此承担了“最后的压力”。所以其认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增加,主要是因为亚洲制造和组装产业链向中国转移。  张燕生等(2006)的研究也支持了上述观点,他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原东亚各国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设立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中国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而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不错,比书店实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