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术史话

龚产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龚产兴  

页数:

17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内容概要

  以往,不少学者在谈到1840—1949年的百年美术史时,都感叹于“拘飞泥守旧,故步自封”,“国画之在今日,已是到了穷途末日”,“不及千年前之先民”,云云。但实际上一百年来的美术史可圈可点之处还是不少的。即使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也还有人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变革创新。如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他们看到了复古主义的危害,甩掉了拟古的沉重枷锁,面向现实,师法造化,开创了中国画的新境界。更何况,近百年美术,绝不仅仅是传统的中国画得到发展,还有油画、壁画、新闻画、画报、漫画、月份牌、新兴木刻、商业广告画、雕塑、美术教育等也都显现了新的面貌。这就是本书想带给您的对近百年美术史的新认识。

书籍目录

一 美术世纪谈
1.鲜明的时代烙印
2.近代美术中反复争论的几个问题
二 海上画派
1.海上画派的形成
2.海派的早期画家
3.海派的主将任伯年与虚谷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海派画家群
5.后海派大家吴昌硕、黄宾虹
三 岭南地区的中国画与岭南画派
1.苏六朋和苏仁山的人物画
2.居巢和居廉的花卉草虫
3.岭南画派
4.广州国画研究会
四 扬州、京津地区的中国画
1.扬州地区的中国画
2.宫廷绘画的没落与摹古派的余绪
3.北京画坛新转机
4.天津地区的中国画
五 晚清的油画与贸易画
 1.晚清的油画风格
 2.晚清的贸易画
六 西洋画的引进与传播
 1.振兴中华,重视美育
 2.留学生一一传播西洋画的先锋.
 3.早期的西洋画画家
七 美术学校的兴起
1.师范学堂一马当先
2.先声夺人的私立美术学校
3.国立美术学校的创建
4.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
八 美术教育的功臣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
1.筚路蓝缕,“三公”其先
2.徐悲鸿
3.刘海粟
4.林风眠
5.为美术教育鞠躬尽瘁
九 美术社团的蜂起
1.中国画会、画社
2.西洋画会
3.人间画会
十 画报的肇始与画报画家
 1.画报之发端
 2.《点石斋画报》与吴友如画室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画报高潮
十一 漫画艺术的繁荣
1.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
2.漫画艺术的新高潮
3.革命根据地的漫画艺术
4.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
5.解放区的漫画
十二 新兴木刻版画艺术
1.鲁迅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2.有关美术社团
3.抗日战争时期的木刻
4.解放区的木刻艺术
十三 近代雕塑艺术
十四 近代民间美术
十五 近代书法篆刻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近代美术是否真如上面所说呢?不是。即使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也还有人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变革创新。如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他们看到了复古主义的危害,甩掉了拟古的沉重枷锁,面向现实,师法造化,开创了中国画的新境界。何况,百年美术,绝不仅仅是传统的中国画得到了发展,还有油画、壁画、新闻画、画报、漫画、月份牌、新兴木刻、商业广告画、雕塑、美术教育等也显现了新的面貌。 百年美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受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所制约,而且还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许多新画种的产生,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记录着近代社会民族危机和复杂的矛盾,丰富并深化了近代美术的社会内容。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纷纷入侵我国,随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的冲击,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大动荡、大变化的历史氛围中,近代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态,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而内因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如:太平天国的壁画。自洪秀全定都天京(南京)后,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开始大兴王府建筑,随着装饰的需要,“门扇墙壁,无一不画,登高上壁,勉为设色”。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为了修建这座王府,他们曾以重价聘来数百名刻工、画工、技工。我发现其中有些刻画和画工都是中国著名的能人,是从远方各地聘来的。”由于画家、画工生活在战争年代,所以王府内的壁画出现了战争题材,像《革命军事形势图》、《防江望楼图》、《水战图》等,还有一些直接反映贫苦农民劳动生活的《樵夫拔刺图》、《砍柴图》、《四季捕鱼图》、《木工图》。


编辑推荐

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美术史话》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美术史话》为《近代精神文化系列》之一,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近百年美术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美术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