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语词的探险

张桃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张桃洲  

页数:

341  

字数:

35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语词的探险:中国新诗的文本与现实》精选了著者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现象、诗人及作品进行分析和释读的论文30余篇,按照论题分为“历史的远与近”、“诗人的旧与新”、“文本的大与小”三辑,探讨新诗传统、诗歌与社会、《少年中国》杂志、中间代诗人等议题,其中尤以论述宋琳、王寅、臧棣、朱朱、黄梵、雷平阳等先锋诗人作品的文章引人注目,充满了诗与思的辩证和交响。《语词的探险:中国新诗的文本与现实》由张桃洲所著。

作者简介

  张桃洲,1971年生于湖北天门,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个人”的神话——现时代的诗、文学与宗教》等论著,主编《中国新诗总系.90年代卷》、《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诗歌读本·高中卷》。获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03)、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等。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目录

新诗研究:可能的拓展(代自序)
历史的近与远
《少年中国》的形式诗学——以新诗“发生”为背景的考察
内在旋律:20世纪自由体新诗格律的实质
去国诗人的中国经验与政治书写——以北岛、多多为例
90年代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中间代”的“代”
极限中的迂缓:“70后”诗人长诗写作初探
作为话语储备的新诗传统
诗歌的非朗诵时代
诗歌与社会:新的张力关系的建立
90年代诗歌“遗产”——新世纪诗界观察札记之
当代诗歌的微观历史
如何重返新诗本体研究?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
走向哲学的诗性探询
诗人的旧与新
聆听的眼
写一种神经质的魔术
幻视者的独语
生活之软与言辞的硬度
地域写作的极致与囿限
在倾斜与沉湎之间
语词的冒险
黑暗中的舞者
沿着书页的经脉
蒙面的“文学纨绔子
“描写一个欲望的恣肆
文本的小与大
何谓“小诗”?
“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使“舌儿生强”的R的喉音
诗人的手艺
背向历史的“回答”
日常生活之歌
死亡的非形而上之维
黑暗中的肖邦
瞬间的光华
命运的诗歌浮世绘
陷落在语词的核心
突破古典的视境
喧哗年代的精神漫游
细雾缠绕的花枝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大概受这种焦虑的驱迫,进入新世纪之后,一些诗人开始寻求诗歌重返社会、文化中心的可能路径,从而引发了一轮新的充满“偏见”的“对抗”运动。这种新的“对抗”主要体现为一种蓦然高涨的抵制技术主义、关注当下现实的呼声,和一种“为诗辩护”、维护诗歌“特殊性”及独立性的表述的冲突。这显然并非新鲜的冲突,正通过观念的重置,将原有的意识形态“对抗”转换为“政治正确”与“诗歌正确”的对立。  在一篇综论性的长文中,林贤治将90年代诗歌判定为“喧闹而空寂”的“一座空山”,他以一种严厉的语气评述道:“从整体上说,90年代的诗歌是‘流行诗歌’,媚俗诗歌,‘酷’的诗歌。这样的诗歌不问而知是缺乏深度的,或者可以认为,诗人从根本上便躲避甚至诅咒深度……它们没有意义,有的只是含义。这些诗歌由于媚俗的需要而与独创性的美学相对立,表现为一种模拟美学,文化适应美学;不但缺乏思想,也缺乏激情和想象力。”最终,他认可的是新世纪以后引起广泛关注的包括“打工诗歌”在内的“底层写作”潮流,并以具体的例证,指出今后新诗的出路和希望在于“底层写作”。林贤治的这番言论把那种直面现实的写作吁求推向了极致。  林贤治的文章发表和在网络上传播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争议,其中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诗人臧棣。臧棣在反驳林贤治论断“偏颇”的同时,着力为“诗歌的技艺问题”进行了辩护:“诗歌写作是一门手艺……对一个现代诗人的心智来说,对一个现代诗人对人类处境的复杂意识而言,锤炼技艺是我们作为一个诗人的基本工作。没有技艺,就意味着我们说出的话可能被谎言神不知鬼不觉地操控。锤炼技艺,也是我们作为诗人在自己的诗歌生涯里终身要做的事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语词的探险 PDF格式下载



新诗理论,好好的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