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言说的立场

汪涌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汪涌豪  

页数:

213  

字数:

16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汪涌豪所著的《言说的立场》中收录的文字,是近十年来作者个人在专业之外所作的文化批评的集结。共四辑。
阅读《言说的立场》,将帮助读者进一步认清中国文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

汪涌豪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与美学,兼及文化批评。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批评的考究》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屈从市场的文化
如此“大人之学”
粗鄙的狂欢
娱乐痴迷中的偶像崇拜
网络恶搞与批评的正当性
向孔子学习什么
读史的智慧
当历史遭遇粉丝
失落的年节
山寨!山寨!
达人秀的未来
孝子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辑
检视幸福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存续
奈何欲望都市嘉年华
日常的城市
依稀识得民国范
被误写的杨人梗们
真大师的真精神
文化的入超与赤字
一种跨越歧见的力量
他者镜像中的文化自省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宏富之路
亟待塑造世界的中国观
第三辑
“浅阅读”的危险
“碎读”的品质
原典阅读与人的基础教养
阅读何以与文明有关
经典删改的误区
语文的出路在哪里
另一种汉语危机
文言文的当代际遇
翻译的危机母语的困境
又见“书业宝贝”
书市的文化成色
第四辑
时尚的文学
文学的商业化“腰封”
是穿越还是逃避
需要安顿的诗人
如此有官场而无小说
丰富的城市贫乏的城市小说
文学的小时代
被丑化的中国人
贺岁片的诚意
青歌赛的文化素质
艺术创造中的技术迷思

章节摘录

  但这里要问的是,这就是作家写不好城市的主要原因吗?个人的感受,天下万事之吊诡与人性之复杂,有时候莫过于以下这种情形: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不能很好地把握,恰恰是因为对它过分的投入。落实到城市书写就是,我们的作家太急于想融入城市了,我们急着想要拥抱城市,并希望马上与它趋同,结果不但没能看清城市,反而迷失了自己。  譬如,我们通常会在城市小说中读到许多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描写,进而读到安顿在其中的都市人的膨胀野心与咸湿的欲情。这种被批评家认定是缺乏城市体验的浮表现象之所以频频出现,固然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关注有关,但作家本人对城市的世俗化想象与物质化期待,不能不说也是一重要的原因。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越是发达的城市越如此。当然,也不是到处都有灯光璀璨的大街或烛气熏天的吧台。到了晚间,为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反多见深锁重门,张灯帘后的安谧与静寂。这些,见多识广的作家们不会不知道,但为什么还偏好由这些外在的符号切入,并仅停留在这些符号上呢?其背后受世俗欲望支配而产生的那种急于摆脱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生存焦虑,难道不是一望可知的吗?说得偏激一点,那种对灯红酒绿的好奇,对名来利往的留意,对后现代状态下人的种种不确定际遇无法克制的窥伺与憧憬,通过小说中人物与情节的暗换,已多少透露了作家本人的内心秘密。所以,不是作家还缺乏城市经验,类似意义上的经验他们已经足够;同时,他们贫乏而糟糕的表现也与城市的同质化无关,而只与处在发展初期,城市中的他们太等同于城市中热俗的全体有关。  比照古典时期伟大的作家,这一点尤其明白。那些古典作家,被时间承认的描画城市的圣手,通常都有高过一般人群的认识水平与道德视境。他们熟悉城市如同熟悉自己,故凡所摹状或臧否,都别有意味和洞见。在文学的世界里,地球的各端,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但我们的作家无暇体知这些。他们的身姿太贴合城市了,甚至只在城市勾留;心理上更多降格取媚,与习俗相迎合,以至于写什么和怎么写,都不经意地带上了从市井习得的浮嚣与功利,既精细地掐算城市人的阅读口味,又时时虑及可能到来的改编与票房。那些伟大的古典作家可以是“城市的叛逆”,并不妨做“城市的浪子”,但他们与城市的逐利者讨食者却很难拉开距离。所以,笔下精到的城市书写自然是看不到了,深刻的思想更别指望,因为他们的心思从未能照及城市的谷底,也不敢冲冒这样的风险,即为了对城市有所批判与究诘而牺牲小说的可读性,包括那种庸常的逻辑。如果是那样,他们会觉得太不值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言说的立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