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造福民生

林祖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林祖华  

页数:

426  

字数:

385000  

内容概要

民生问题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全面考察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轨迹,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教训。

作者简介

  林祖华,1964年12月生,江苏海门人,法学博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主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教材10余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社会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序——周一平 /
绪论
  一 民生改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 造福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三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研究意义
  四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研究综述
  五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生理论概述
  一 “民生”一词的历史沿革
  二 民生的内涵及其特点
  三 民生概念的相关概念
  四 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理论形成和发展
  一 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源泉
  二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其重要理论基础
  三 近现代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四 中国共产党不断造福民生的理论发展史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造福民生艰辛探索
  一 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逐渐认清国情,重视工人农民运动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三 抗日战争时期:减轻人民负担,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四 解放战争时期:加大土地改革力度,建立人民政权
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生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保障群众生活,稳定民心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三大改造”完成,剥削制度彻底消灭
  三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急躁冒进,民生改善“欲速不达”
  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民生改善步履维艰
  五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左”倾依旧,急于求成,百业待兴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生不断改善
  一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民生改善的基础
  二 世纪之交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转换,促进民生改善
  三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新阶段:以人为本,民生建设大发展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造福民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一 坚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践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二 坚持改进完善党的领导,勤政廉洁巩固执政党地位
  三 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
  四 坚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
  五 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实现民富国强和社会和谐
  六 坚持制度建设法律保障,加强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
  七 坚持安定团结稳定局面,保证民生改善的顺利进行
  八 坚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确保人民群众尊严和体面
  九 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时代的特点改善民生
  十 坚持共建共享公平正义,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结束语 任重而道远明天会更好
  一 正视现实,中国民生问题解决还需不断努力
  二 善于借鉴,吸取世界各国改善民生成功经验
  三 充满信心,社会主义中国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注民生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建立监察制度,健全监察机构。1947年11月,朱德在同冀中各经济部门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冀中的经济部门包括工商局、银行、商店等,都要建立监察制度。监督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情况,监督、教育所有人员好好工作,保证不贪污,不浪费,不造假账,不作假报告。”华北人民政府建立以后,成立了华北人民监察院,开展了由行政监察机关主持的专职监察工作。1949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成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1948年8月16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华北人民监察院为行政监察机关,设人民监察委员会,由院长和人民监察员5人至9人组成。其任务是检察、检举并决议处分各级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公营企业人员违法失职、贪污浪费及其他违反政策、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并接受人民对上述人员的控诉。华北人民监察院在检察揭发违法失职行为、整顿政纪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华北地区整肃政风工作的开展。它是促进解放区廉政建设的重要杠杆,也为新中国的国家行政监察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和条件。  总之,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仅用四年的时间以排山倒海之势,以几万人起步的“小米加步枪”击溃了靠美国援助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原因何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之中都不忘关注民生,通过土地改革保障民生,坚持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安定民生,加强反腐倡廉赢得民心。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写道:“整个来讲,不论是对中国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或者是对国内国外的观察家,共产党都能给他们这样一种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是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希望中国在各民族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个真正独立而强有力的地位。”“在共产党取得全国(大陆)胜利之前,他们对其控制地区的统治很少表现出集权主义的倾向;他们似乎是仁慈的、宽容的、友善的,他们的原则是自己活,让他人活,而且帮助人家活。1947年、1948年和1949年,当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地区、一座又一座城市的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受人欢迎的‘解放者’的行动。”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国情,制定了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赢得了民心,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持革命斗争的积极性,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民生幸福安康的新纪元。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造福民生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党建读物,推荐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