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卜子夏考论

高培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高培华  

页数:

461  

字数:

34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卜子夏考论》系统考证了子夏及其“西河党派”作为孔门正宗嫡传的历史地位。作者广泛搜求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族谱家乘等所有有关子夏的资料,并由中辨讹求实、去伪存真、钩玄提要、缕析条分,深为全面地研究了子夏其人、其事、其学、其行,考论他对孔子教育思想作出了怎样的总结和传承,为读者勾画出“这一个”经作者价值判断后认定为真实的孔门高足卜子夏。

作者简介

  高培华,华中师大教育学博士,河南省教科所所长兼书记,省教育史志、年鉴主编、编审。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子夏研究的意义与基本构想
第一章 从“河济之间”到“洙泗之间”
  第一节 子夏籍贯家世生卒年考证
  第二节 子夏孔门求学考述(前期)
  第三节 子夏孔门求学考述(后期)
第二章 子夏西河教授考述
  第一节 西河教授序曲:子夏“心战”考
  第二节 西河教授的时间、地域和经历考
  第三节 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考
第三章 子夏传授《六经》考析
  第一节 传《诗》传《书》考
  第二节 传《礼》传《乐》考
  第三节 传《易》传《春秋》考
  第四节 “发明章句”、“于诸经独有书”
第四章 继承与发展孔子教育思想
  第一节 子夏参与主编《论语》考论
  第二节 子夏的教育目的论和德育论
  第三节 子夏对于教学论的贡献
  第四节 子夏对于教师论的贡献
结语 子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附录 陈玉澍《卜子年谱》补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时间、地点既定,则孔子与子夏当时的境况随之明朗,孔子“无盖”、子夏“有盖”而孔子不借的真实原因,也就随之豁然显现。  行人是外交官,而“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子夏刚及弱冠之年出任卫国行人,自然是官位较低、官阶属于“下大夫”的小行人。《论语,先进》记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由此可知一旦进入大夫之列,出行必须乘车,依礼不可步行。子夏任小行人官阶虽然不高,却是职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必须配置装备齐全的车辆,否则难以保证迎宾送客应有的礼节。因此,子夏车“有盖”,是因为行人职责的特殊需要,并非因为他比孔子富裕。子夏“有盖”既是履行职责的必备工具,那么,在阴雨天当其迎来送往正需要车盖的时候去借,一旦借出去就可能影响其公务,造成迎送“邦国宾客”失礼的后果,除非其另有多余的。孔子说“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就是说子夏家境贫寒,没有多余车盖,即除了他常用的之外并无二“盖”,所以才不让门人去借。春秋时代,用车不合礼制、接待宾客失礼决非小事。孔子以“知礼”闻名,教导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自然不会只顾自己方便而将弟子置于可能失职、违礼的境地。这就是子夏“甚短于财”却“有盖”,孔子出行需用“盖”却不让门下弟子去借的真实原因。  在子夏任官以后,孔子仍说“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除了说明子夏并无多余的车盖之外,也可证明子夏为官并未谋求个人致富,更没有损公肥私、假公济私。孔子所言不仅是了解子夏的经济状况,也隐含着十分信任子夏人品和为官操守之意。《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子贡论子夏曰:“学之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孔子曰:“《诗》云:‘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而商也,其可谓不险也。”这里所说的正是子夏任小行人履职尽责的出色表现。子夏名列孔门“四科十哲”,是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贫则贫矣,岂能成为吝啬之徒!假如子夏真如《孔子家语》所记“甚吝于财”,其为人和为官哪里还称得上这个“贤”字?又哪里会得到孔子和子贡的高度评价?这高度评价在《孔子家语·弟子行》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述,其前后矛盾、不可尽信有如此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卜子夏考论 PDF格式下载



子夏传经而续道功不可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