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H.W.詹森(H.W.Janson),A.F.詹森(A.F.Janson),J.E.戴维斯(J.E.Davies)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3-7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

H.W.詹森(H.W.Janson),A.F.詹森(A.F.Janson),J.E.戴维斯(J.E.Davies)等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  

Tag标签:

无  

前言

欢迎走进詹森经典教材的第七版,之前的版本曾向数代英语学子介绍了艺术史。对于众多教授艺术史入门课的教师而言,詹森这个名字与我们介绍的主题是同义的。1962年普兰蒂斯•霍尔出版公司首次出版《詹森艺术史》时,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仍执掌白宫,而安迪•沃霍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詹森的著作紧扣西方艺术,强调艺术技巧与风格,观点鲜明。作者曾说,《詹森艺术史》并非简单串联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品,而是娓娓述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部艺术风格及其转变的历史。詹森的著述关注其探讨的艺术品的视觉及技术特征,不乏异常雄辩之辞。本书为数代学者确立了一个艺术史的经典名录。虽然经过了大幅修订,新版教材依然在主要方面承袭了詹森著作的先例:内容限于西方艺术,但另辟一章介绍伊斯兰艺术及其与西方艺术的联系(早期版本的读者会记起伊斯兰艺术是包含在第一版中的)。讨论始终集中于艺术品本身、艺术品的创作及其视觉特征;将艺术家的贡献作为分析的重点部分。新版教材结构沿用了詹森确立的主线,北方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盛期文艺复兴分别单辟章节介绍,现代各重要时期则按其风格分别介绍。本版另新增文字,叙述不同文化框架下艺术随时间嬗变的过程。这些文化传统,欧洲称之为自己的遗产,美国人则通过与欧洲的联系也将它们称为自己的文化遗产。新版《詹森艺术史》新颖在何处?“以艺术史之博大,无人能胜任其中所有部分的研究。”——H. W.詹森,摘自《詹森艺术史》第一版“序言”《詹森艺术史》第七版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仔细修订、集体劳动的结晶,对艺术品的探讨颇有深度。书中融入了各个专业领域的新发现,包括考古学新发现,如《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新的文献证据,如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的相关资料;以及新的解读方法,如民族主义在浪漫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调整结构,前后呼应多数章节重新组织,按年代顺序讨论各时期艺术的同时,穿插介绍各种艺术表现方式,摒弃了前几版将二者孤立处理的更为形式主义的做法。我们不但按照詹森的做法,将不同艺术品联系起来,还强调艺术赞助和艺术品的功能及其创作的历史环境。我们探究了艺术品被用于支撑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方式。解读文化西方艺术史涵盖众多独特的时间段和文化期,我们有意将此作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看待。于是我们提出,伊特鲁里亚艺术是伊特鲁里亚文化的体现,而不是罗马艺术的先驱抑或希腊艺术的追随者。我们自知对于某些历史时期的了解有限,但还是研究了艺术史家们如何从艺术品中得出结论。名为艺术史家的观点的专栏能帮助学生看清本学科的研究步骤,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史家进行论证的方法。原始文献是詹森著作各版本的独特之处,也已纳入书中各章,以支持所作的分析,并就正在探讨的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艺术史中的女性本版《詹森艺术史》另一大特色,是女性的比重大大增加了。我们将这些女性作为艺术家、赞助人或艺术观赏者进行讨论。由于受到现代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启发,我们将艺术上对女性的描绘视为有关女性的特定文化观念的表达,或视为某种象征。艺术品、媒介和技法本版新添大量艺术品,以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变化。大约四分之一的艺术品都是新增的。书中讨论的艺术媒介也有扩充,不仅包括现代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还涉及所谓的早期次要艺术,如挂毯、金属制品和瓷器。材料与技法专栏重点介绍了艺术史中的这一领域。图像本书不但增添艺术品,且对每幅作品进行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我们从艺术品所属机构直接获取了最新的照片,以保证得到最精确权威的插图。只要有可能,所有图像均为彩色。逐章修订各章均由六位专家审定,再经过一次全面彻底的互审,因此,修订内容纷繁复杂,难以尽数。每一变化均以方便艺术史师生使用为宗旨。以下列表列出了新版的主要内容:走近艺术这一全新的部分介绍了艺术史分析的模式,定义了艺术史各种术语,同时,还概述了本学科的重要问题。第一章:史前艺术本章增加篇幅,纳入了更多信息介绍艺术品发现的各种背景,详述了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理解艺术品的方法。本章还提供了更多样的解读方式,并澄清学者们以某种方式重构史前世界的原因。第二章:古代近东艺术充实内容,调整结构,分别介绍古代近东在同一时期兴盛的各种文化。第三章:埃及艺术本章更新有关埃及世界观的讨论,并将埃及艺术品与之联系起来。收入更多表现女性的艺术品,例如著名的《王后泰伊雕像》。第四章:爱琴艺术这一部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研究艺术品和建筑来构建关于古代社会的认识。同时详细介绍那些为增进我们对古代社会认识的个人,例如海因里希•施利曼和阿瑟•埃文斯爵士。第五章:希腊艺术本章新增重要艺术品,例如精美的《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文字结构彻底调整,更符合时间顺序,不再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叙述。扩充有关雅典卫城的建筑及整个希腊化艺术的讨论。第六章:伊特鲁里亚艺术修改关于伊特鲁里亚艺术的讨论,将其描述为当之无愧的视觉文化,并非希腊艺术的延续或罗马艺术的先驱。本章加入了慕罗的宫殿建筑。第七章:罗马艺术本章的特色是大幅增加对共和时期艺术的介绍,并更详细地讨论了广义上罗马时期的建筑。增添了新的作品,如壮观的庞培剧场。文字结构彻底调整,按时间顺序而非艺术形式来组织。第八章: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艺术本章突出介绍了基督教为罗马帝国认可时,在早期基督教艺术中发生的变革及政治因素,更深入地讨论建筑,强调当时人们如何体验各种建筑物,研究了所用形式的意象(即含义)。本章还增加篇幅,讨论圣像及具有争议的破坏圣像运动。第九章:伊斯兰艺术本章重新介绍伊斯兰艺术,试图在综述伊斯兰艺术的同时,强调其与欧洲(西方)艺术的联系。两种艺术共有的许多价值标准也在本章有所探讨。第十章:早期中世纪艺术本章加大对早期次要艺术的讨论,更深入地探讨爱尔兰手稿的含义,及其与罗马艺术的关系。增加篇幅讨论查理曼大帝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及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推进此进程。这一章更注重当时对女性的态度及艺术中表现女性的方法。第十一章:罗马式艺术加大对朝圣之路艺术的讨论,包括卡多那的圣文森特教堂和圣热尼•德•枫丹教堂。详细讨论女性作为艺术题材和赞助人所发挥的作用。本章结构调整后,融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获得以下认识:尽管这些艺术品存在本质区别,却表现出共有的愿望和恐惧。第十二章:哥特式艺术调整结构,删除意大利艺术(现收入第十三章)和部分国际哥特式的典范(现收入第十四章)。本章引入新例子(如拉昂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内景),使有关哥特建筑发展过程的介绍更具说服力。这一章还新增关于圣礼拜堂和西班牙哥特式艺术的讨论。第十三章:13—14世纪的意大利艺术本章将13—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发展情况与欧洲其他地方区分开,以便突出它在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之间所发挥的桥梁作用。新收入的作品包括西莫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和西班牙教堂内佛罗伦萨的安德烈亚所作的《救赎之路》。新增一部分讨论14世纪意大利北部的艺术。第十四章:14世纪北部欧洲的艺术创新本章置于15世纪意大利一章之前,新的结构融入了一个特定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品,历史背景得到凸显。本章更新了对于一些关键作品的讨论,详细介绍版画制作及印刷书籍。第十五章:15世纪意大利的早期文艺复兴将艺术置于特定的时刻或地理区域中,联系历史背景来讨论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调艺术赞助人的作用。新增部分介绍佛罗伦萨以外的艺术。这一章在国内背景之中,介绍了嫁妆箱奁的饰板和其他艺术品。包括的新作品有:安杰利科修士在圣马可修道院创作的《圣母领报》,布鲁内莱斯基的孤儿收容院,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为乌尔比诺宫廷所作的作品,以及曼泰尼亚在曼图亚的作品《绘画之屋》。第十六章: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1495-1520年解释了六位重要艺术家一直得到学界专题式的详细研究的原因。集中讨论了1495至1520年这一段时期,将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的相关内容移入第十七章。增加了达芬奇的画作《维特鲁威人》和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子像》。更新了艺术作品的讨论,包括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乔尔乔内的《暴风雨》。第十七章:16世纪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与风格主义本章按地理方位,首先讨论美第奇公爵统治下的佛罗伦萨,然后转向罗马、意大利北部及威尼斯等其他地区。强调宫廷及教皇对艺术的赞助,以及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的建立。讨论中涉及晚年的米开朗基罗和提香。新增部分讨论了布龙齐诺、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以及拉维尼娅•丰塔纳的作品。第十八章:16世纪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本章探讨了五大地理区域的艺术作品。在讨论宗教改革和其他危机的过程中,考虑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传播,及各个地方传统的发展。新增了关于《伊森海姆祭坛画》的讨论。第十九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本章研究了卡拉瓦乔和贝尼尼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了宗教修道会和教皇制度,深入解释了女性、女艺术家、穷人和市井人物的作用,以及十七世纪生活方方面面的特点。新增的艺术品包括贝尼尼的《祭台华盖》和他的一件雕塑作品的草图,委拉斯凯兹的肖像画《胡安•德•帕雷哈像》,以及真蒂莱斯基的《隐喻画自画像》。第二十章:尼德兰的巴洛克艺术本章研究了荷兰政治、宗教方面的差别和艺术上的关联。通过研究鲁本斯的工作室,探讨了他的重要性。在讨论荷兰景观、平静生活、北部欧洲风俗画的过程中,这一章介绍了开放市场这一概念,并通过朱迪思•莱斯特(新增)、克拉拉•彼得斯(新增)和拉歇尔•鲁伊斯的画作,集中讨论了这些女性艺术家的新地位。第二十一章:法国和英国的巴洛克艺术本章通过普桑的画、琼斯和雷恩的建筑,对古典主义这一概念进行了思考。新的作品包括普桑的《罗马将军之死》和《在帕特莫斯岛的圣约翰与风景》,勒布仑的面部表情图,以及雷恩设计的圣玛莉里波教堂的尖塔。第二十二章:洛可可艺术本章以华托和弗拉戈纳尔的画作为例(包括《热尔桑画店》和《秋千》),探讨了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介绍了罗萨尔巴•卡列拉的粉笔画,维热-勒布伦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们》,并以塞夫尔的瓷器为例,强调了装饰艺术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第二十三章:启蒙时代的艺术:1750-1789年本章经过重写,将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由新古典主义转移到大致从1750至1789年的这一段时期,强调新古典主义对逻辑、道德和古典时代的依赖,同时指出,人们日益重视情感、非理性和艺术的崇高。本章收入了以下艺术家的作品:门格斯、巴托尼、汉密尔顿、德比的赖特、加布里埃尔和佩尔。第二十四章: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1789-1848年本章结构经过了完全的修改,解释了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强调了情感、个人自由和个人经历的重要性,研究了想象力、天赋、自然和异国特色。这一时期,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大势已去,本章将浪漫主义置于这样的背景中进行研究,更突出地将民族主义视为浪漫主义的一个主题。第二十五章:实证主义时代: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拉斐尔前派,1848-1885年本章以实证主义的概念为中心,以确凿事实和艺术家们记录的社会剧变为基础展开。本章还扩充了关于摄影的讨论,关注钢铁在工程和建筑上、特别是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中的使用情况。将罗丹和象征主义联系起来,讨论现实主义时加入了杜米埃和米勒。第二十六章:进步与无止境的渴望: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新艺术风格,1880-1905年本章强调历史背景而非现实主义传统,强调这一时期动荡的心理及其在艺术上的体现。有关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内容置于本章芝加哥学派中。摄影部分现加入了了克泽比尔的《你,女人中神圣的艺术》,并在女权主义的背景下加以探讨。第二十七章:走向抽象: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年本章是按时间顺序大幅调整后有关现代艺术的三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这一章内部按照主题重新组织。引起1904至1914年之间艺术形式和风格巨变、并最终导致抽象主义诞生的各种社会力量在本章得到强调。本章极为重视杜尚的影响。新收入的作品包括勃拉克的《葡萄牙人》,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2号》。这一部分还大幅度修订了美国艺术。第二十八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本章的中心内容是一战的影响、创立乌托邦及揭示高层面现实的必要性,尤其是超现实主义所反映的现实。这一部分按时空顺序讨论达达主义,还详尽介绍杜尚在美国的经历,新增《泉》这一作品。这里以曼•雷和达利的作品为例介绍电影。本章讨论还涉及蒙德里安和风格派的建筑、包豪斯艺术家和建筑师。第二十九章:从战后到后现代:1945-1980年本章突出凯奇和劳申伯格对美国艺术发展的影响,加入了布莱希特的观念艺术、卡普罗的偶发艺术和环境艺术。其他添加内容包括:鲁沙、弗莱文、塞拉,以及关于白南准和海瑟的最新探讨。以新增的艺术家大卫•哈蒙斯和朱迪•芝加哥为例,这一部分关注了种族认同及性别问题。第三十章:后现代时代:1980年至今的艺术本章以简明的语言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突出了这一时期的多元主义,以及艺术无极限这一观点。新增建筑师包括文丘里、摩尔、约翰逊、哈迪德、里伯斯金和皮亚诺;新增艺术家包括巴斯克雅、霍尔泽、珀尔克、维奥拉、冈萨雷斯-托雷斯、史密斯、赫斯特和蔡国强。

内容概要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H•W•詹森(H•W•Janson) 译者: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 H•W•詹森(H•W•Janson,1913-1982),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艺术史学的传奇人物,曾任纽约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詹森出生于圣彼得堡,后随家人迁往德国汉堡,就读汉堡大学期间师从艺术史大师欧文•潘诺夫斯基。后接受潘诺夫斯基的意见移民美国,于1942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艺术院校协会主席,《艺术通报》编辑,还是美国文艺复兴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并曾任主席。詹森主要致力于文艺复兴艺术和19世纪雕塑的研究,主要的学术著作有《多纳太罗的雕塑》和《19世纪雕塑》等,晚年主要关注东西艺术对话。1962年撰写出版了艺术通史著作《詹森艺术史》,大受欢迎,很快成为美国艺术史教育的标准教材。A•F•詹森(A•F•Janson),美国北卡罗来纳威明顿大学艺术史教授,博物馆策展人,H•W•詹森的儿子。从他父亲于1982年去世到2004年,由他负责修订《詹森艺术史》。J•E•戴维斯(Penelope J•E•Davie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助理教授。她主攻希腊罗马艺术与建筑,同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她的著作《死亡与皇帝:从奥古斯都到马可•奥勒利乌斯时代的罗马帝国墓葬》曾获瓦萨里奖。沃尔特•B•丹尼(Walter B•Denny),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艺术史教授,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的策展顾问。他的著作包括有关奥斯曼土耳其地毯、织物和瓷器的书籍,以及有关细密画和建筑的论文。弗利玛•福克斯•霍弗里希特(Frima Fox Hofrichter),美国布拉特学院艺术与设计史系教授、系主任。她的著作《朱迪思•莱斯特,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位艺术家》曾获美国艺术院校协会的米勒德•迈斯出版基金奖。约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现居纽约市的独立学者,批评家及艺术史家,主要关注现代艺术。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约翰和马布尔•林林艺术博物馆策展人,俄克拉荷马城艺术博物馆董事,新泽西州纽瓦克博物馆美国艺术策展人。安•M•罗伯茨(Ann M•Roberts),美国森林湖学院艺术教授,新版《詹森艺术史》的主要作者。专攻文艺复兴的艺术史家,她发表了众多有关北方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散文、论文和评论。她的研究主要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大卫•L•西蒙(David L•Simon),美国科尔比学院耶特艺术教授,2005年获学院的巴塞特教学奖。出版的著作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其分馆修道院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罗马式雕塑目录。

书籍目录

序言17 导论走近艺术23 第一部分古代世界 第一章史前艺术1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2 解读史前绘画6 旧石器时代的雕刻8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12 定居社会与新石器时代的艺术13 欧洲建筑:坟墓和仪式17 小结19 第二章古代近东艺术21 苏美尔艺术22 神庙建筑:连接天地23 雕塑与镶嵌24 视觉叙事27 圆筒印章29 阿卡德艺术29 雕塑:权力与叙事31 新苏美尔复兴31 建筑:乌尔的塔庙32 雕塑:古蒂亚雕像33 巴比伦艺术33 《汉谟拉比法典》33 亚述艺术34 帝国艺术:表现皇权35 晚期巴比伦艺术37 皇宫37 近东地区性艺术38 赫梯人38 腓尼基人39 伊朗艺术39 早期伊朗艺术39 波斯帝国:美索不达米亚传统的世界继承人40 波斯与伊斯兰统治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43 小结45 第三章埃及艺术47 前王朝时期和王朝初期艺术48 《纳米尔国王石板》48 古王国:黄金年代50 古王国墓葬群50 吉萨金字塔:国王新角色的反映52 表现人物55 中王国:通过艺术重新肯定传统59 皇家肖像:表情与比例的变化60 墓葬建筑60 新王国:重现光荣62 帝王谷中的皇家陵墓62 众神之庙64 块雕67 新王国陵墓画像68 阿肯纳顿与阿马尔纳风格69 阿马尔纳风格70 图坦卡蒙与阿马尔纳的余波72 纸莎草卷:《亡灵书》73 晚期埃及74 小结76 第四章爱琴艺术79 初期基克拉迪艺术80 米诺斯艺术82 克诺索斯王宫84 壁画:描绘仪式与自然85 米诺斯陶器88 米诺斯雕花石器89 末期米诺斯艺术91 迈锡尼艺术92 建筑:城堡92 迈锡尼墓葬及其内容物96 雕塑98 小结99 第五章希腊艺术101 希腊艺术的兴起:几何风格102 几何风格陶器103 几何风格雕塑105 东方化风格:开拓视野105 微型器皿105 古风艺术:城邦的艺术108 纪念性神庙建筑兴起108 石雕112 建筑雕塑:建筑焕发生机115 瓶画:宴饮的艺术119 古典时期120 古典雕塑121 雅典卫城的建筑与雕塑128 古典时期晚期140 古典晚期建筑:城市建筑与宗教建筑141 古典晚期绘画145 亚历山大时代和希腊化时期146 建筑:学者传统与戏剧风格147 城市规划149 希腊化时期雕塑:表情与运动150 希腊化时期的绘画157 小结158 第六章伊特鲁里亚艺术161 墓葬艺术162 坟墓及其内容物162 建筑169 城市规划170 雕塑171 赤陶和青铜中蕴含的活力171 小结175 第七章罗马艺术177 罗马早期和共和国时期177 建筑:混凝土革命179 雕塑184 绘画189 帝国初期190 肖像雕塑191 浮雕193 建筑201 行省艺术及建筑209 民居艺术及建筑212 帝国晚期219 肖像雕塑219 浮雕221 建筑223 罗马帝国晚期的行省建筑225 小结228 第二部分中世纪 第八章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艺术235 早期基督教艺术237 君士坦丁之前的基督教艺术237 基督教得到官方承认后的基督教艺术241 拜占庭艺术253 早期拜占庭艺术253 偶像破坏论战264 中期拜占庭艺术265 晚期拜占庭艺术273 小结275 第九章伊斯兰艺术277 伊斯兰艺术的形成279 宗教建筑279 世俗建筑282 伊斯兰风格的发展282 宗教建筑283 奢侈艺术285 伊斯兰艺术与波斯传统286 建筑286 伊朗的人物或动物艺术形式288 古典时代289 法蒂玛王朝的艺术影响289 阿尤布人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突厥人291 古典末期的艺术和建筑292 蒙古人的赞助293 帖木儿的赞助294 马穆鲁克人的赞助295 纳斯瑞德人的赞助:阿尔罕布拉宫297 晚期三帝国299 欧洲和亚洲的奥斯曼人300 伊朗的萨非时代302 印度的莫卧儿时代306 伊斯兰艺术的延续和变化307 小结308 第十章早期中世纪艺术311 盎格鲁—撒克逊和维京艺术312 动物风格314 爱尔兰—撒克逊艺术316 手抄本316 加洛林艺术321 雕塑321 绘画装饰书籍322 建筑325 奥托艺术330 建筑330 金属制品333 帝国庄严的传达者:牙雕与手抄本337 雕刻338 小结343 第十一章罗马式艺术345 罗马式风格的首次登场347 建筑347 大型石雕348 成熟期的罗马式艺术348 朝圣教堂及其艺术349 克吕尼教派的建筑与雕刻355 克吕尼教派壁画364 西多会建筑与艺术364 其他本笃会建筑与壁画365 书籍插图366 罗马式风格的地方变体371 法国西部:普瓦图371 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371 托斯卡纳地区373 默兹河谷的默兹风格375 德国375 诺曼底和英格兰376 罗马式时期的悖论382 小结383 第十二章哥特式艺术385 法国早期哥特式艺术387 圣德尼:絮热与哥特式建筑的开端387 沙特尔大教堂391 拉昂大教堂393 巴黎圣母院394 法国盛期哥特式艺术396 沙特尔大教堂的重建396 亚眠大教堂405 兰斯大教堂407 辐射式风格或宫廷风格410 圣礼拜堂412 特鲁瓦的圣乌尔班教堂413 手抄本彩饰413 法国晚期哥特式艺术415 手抄本彩饰415 雕塑417 建筑:火焰哥特式420 哥特式艺术的传播420 英格兰420 德国425 西班牙428 意大利:哥特式艺术预览430 小结431 第三部分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 第十三章13—14世纪的意大利艺术437 教堂建筑与托钵会的成长438 阿西西的方济各会439 城市教堂及其陈设品441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扩建445 市政府建筑:市政厅448 托斯卡纳地区的绘画448 奇马布埃与乔托449 锡耶纳:杜乔和西莫内作品中对圣母的虔诚452 彼得罗·洛伦泽蒂和安布罗焦·洛伦泽蒂457 危难时期的艺术家与赞助人460 意大利北部463 威尼斯:稳定的政局与辉煌的建筑463 米兰:维斯孔蒂家族与北欧的影响463 小结467 第十四章15世纪北部欧洲的艺术创新469 宫廷艺术:国际哥特式471 法国王室雕刻471 彩饰手抄本:《日课经》474 波希米亚与英格兰475 中心城市与新艺术477 图尔奈的罗伯特·康平477 布鲁日的扬·凡·爱克480 布鲁塞尔的罗杰·凡·德·维登485 15世纪晚期的尼德兰艺术488 贵族对珍玩宝器、个人书籍与挂毯的嗜好488 南尼德兰的木板绘画490 北尼德兰492 早期尼德兰风格对各地区的影响494 法国494 西班牙495 中部欧洲496 印刷与版画艺术499 科尔马与巴塞尔的印刷中心500 小结501 第十五章15世纪意大利的早期文艺复兴503 佛罗伦萨(约1400—1430年):建筑与建筑雕刻的古代灵感505 洗礼堂之争505 布鲁内莱斯基与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507 为圣米迦勒园中教堂创作的多那太罗与南尼·迪·班科507 布鲁内莱斯基的孤儿收容院510 佛罗伦萨家族的礼拜堂与教堂:1420—1430年511 布鲁内莱斯基的圣洛伦佐教堂512 布鲁内莱斯基在圣十字教堂:帕奇礼拜堂514 斯特罗齐家族、圣三一教堂与真蒂莱·达·法布里亚诺515 马萨乔在新圣母教堂516 布兰卡奇礼拜堂518 佛罗伦萨风格的传播:1425—1450年519 比萨519 锡耶纳520 帕多瓦521 美第奇时代的佛罗伦萨:1430—1494年522 雕塑与建筑雕塑522 15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教堂与女修道院526 家庭生活:府邸、陈设与绘画,约1440—1490年530 贵族府邸531 为佛罗伦萨收藏家创作的英雄形象532 府邸绘画534 肖像画539 文艺复兴风格的回响:1450—1500年541 意大利中部的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541 在曼图亚工作的阿尔贝蒂与曼泰尼亚544 威尼斯547 罗马与教皇国550 小结552 第十六章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1495—1520年555 佛罗伦萨与米兰的盛期文艺复兴556 达芬奇在佛罗伦萨556 达芬奇在米兰557 改造女性肖像画562 罗马复苏563 布拉曼特在罗马563 米开朗基罗在罗马与佛罗伦萨565 米开朗基罗服务于教皇尤利乌斯二世568 拉斐尔在佛罗伦萨和罗马574 威尼斯581乔尔乔内581 提香584 小结585 第十七章16世纪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与风格主义587 晚期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教会、宫廷与风格主义589 16世纪20年代的佛罗伦萨宗教绘画589 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从王朝到公国590 罗马改革596 米开朗基罗在罗马596 天主教改革与耶稣堂602 贡扎加家族统治的曼图亚605 T型宫605 帕尔马与波洛尼亚607 柯勒乔与帕尔米贾尼诺在帕尔马607 拉维尼娅·丰塔纳在波洛尼亚608 威尼斯:祥和的共和国609 桑索维诺在威尼斯609 提香610 提香的艺术遗产613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与晚期文艺复兴建筑615 小结618 第十八章16世纪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 与宗教改革621 法国:偏好意大利形式的宫廷趣味621 城堡与宫殿:意大利建筑的变体622 城堡内部的艺术625 西班牙:控制全球的权力与正教628 埃斯科里亚尔宫629 埃尔·格列柯在托莱多630 中部欧洲:宗教改革与艺术632 格吕内瓦尔德的《伊森海姆祭坛画》633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与北方文艺复兴635 改革时代的宗教与宫廷艺术640 城市中的绘画:人文主义题材与宗教动乱642 英格兰:宗教改革与权力645 尼德兰地区:世界市场648 城市与宫廷:大卫与戈萨埃特649 安特卫普:商人、市场与道德观651 小结657 第十九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659 意大利绘画661 卡拉瓦乔与新风格662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665 天顶画与安尼巴莱·卡拉奇668 意大利建筑673 圣彼得大教堂完工与卡洛·马代尔诺673 贝尼尼与圣彼得大教堂674 装饰中的建筑元素676 巴洛克的另类人物:弗朗切斯科·波洛米尼677 都灵巴洛克:瓜里诺·瓜里尼680 威尼斯巴洛克:巴尔达萨雷·罗根纳682 意大利雕塑683 早期巴洛克雕塑:斯蒂法诺·马代尔诺683 巴洛克的发展:詹洛伦佐·贝尼尼683 古典主义的另类人物:亚历山德罗·阿尔加迪686 西班牙绘画688 西班牙静物画:胡安·桑切斯·科坦688 那不勒斯与卡拉瓦乔的影响:胡塞佩·里韦拉689 迭戈·委拉斯凯兹:从塞维利亚到宫廷画师690 修会与苏巴朗694 虔诚的极致: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牟里罗695 小结695 第二十章尼德兰的巴洛克艺术697 佛兰德斯698 彼得·保罗·鲁本斯与巴洛克风格的确立699 安东尼·凡·代克:服务英格兰宫廷期间的历史画和肖像画705 佛兰德斯本土艺术和雅各布·约丹斯706 布吕盖尔传统706 静物画707 荷兰共和国710 哈勒姆学院:亨德里克·霍尔齐厄斯711 荷兰的卡拉瓦乔主义者:亨德里克·特布吕根711 哈勒姆艺术家与弗兰斯·哈尔斯712 新一代哈勒姆画家:朱迪思·莱斯特715 伦勃朗与阿姆斯特丹的艺术716 市场:风景画、静物画和风俗画721 风景画:扬·凡·霍延723 城市风光画:雅各布·凡·雷斯达尔723 建筑画与皮埃特·萨恩列达姆725 静物画:威廉·克拉兹·海达725 花卉画与拉歇尔·鲁伊斯726 风俗画:扬·斯蒂恩727 隐私风俗画与扬·维米尔728 杰拉德·特·伯赫的精致风俗画730 小结731 第二十一章法国和英国的巴洛克艺术733 法国:路易十四风格735 法国油画和版画735 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744 雕塑:贝尼尼的影响749 英国的巴洛克建筑750 伊尼戈·琼斯与帕拉第奥的影响750 克里斯托夫·雷恩爵士751 约翰·范布勒和尼古拉斯·霍克斯穆尔754 小结755 第二十二章洛可可艺术757 法国:洛可可的兴起758 绘画:普桑派对鲁本斯派759 法国洛可可式室内装饰768 英国:绘画与版画制作770 威廉·荷加斯与叙事画770 托马斯·庚斯博罗与英国肖像画772 乔舒亚·雷诺兹773 德国、奥地利与中欧的洛可可艺术775 约翰·菲舍尔·冯·埃拉赫775 雅各布·普兰德陶尔776 巴尔塔扎尔·诺伊曼777 多米尼库斯·齐默尔曼777 意大利778 提埃波罗与幻景式天顶装饰画778 卡纳莱托780 小结781 第四部分现代世界 第二十三章启蒙时代的艺术:1750—1789年789 1760年之前的罗马:新古典主义的源头791 新古典主义的基本艺术原则:门格斯、巴托尼、汉密尔顿791 1760年之前的罗马:浪漫主义的源头793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795 雕塑与绘画:历史主义、道德观与古代795 当代历史画的诞生798 建筑与室内设计:帕拉第奥风格的复兴799 英国早期浪漫主义802 建筑与景观设计:崇高与如画802 绘画:理智与情感并存805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809 建筑:理性古典主义809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高峰:朴素与空想812 绘画与雕塑:表达启蒙运动价值观814 新古典主义的顶峰:雅克—路易·大卫的绘画817 小结821 第二十四章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1789—1848年823 绘画825 西班牙:弗朗西斯科·戈雅825 英国:精神强度及与大自然的纽带827 德国:弗里德里希的泛神风景画834 美国:作为隐喻的风景画以及风俗画的流行835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新古典主义绘画838 法国:涂绘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景画842 浪漫主义风景画848 雕塑851 浪漫主义时代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安东尼奥·卡诺瓦851 法国浪漫主义雕塑:与古典模式决裂852 建筑中的浪漫主义复兴853 英国:崇高和如画854 美国:新生共和国的古代风格855 法国:帝国风格857 德国:创造一个新雅典857 小结859 第二十五章实证主义时代:现实主义、印象主义 与拉斐尔前派,1848—1885年861 法国的现实主义862 19世纪40、50年代的现实主义:描绘当下社会境况863 现实主义对学院价值观与中产阶级品位的抨击867 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的另类形式872 英国的现实主义880 拉斐尔前派881 唯美主义运动:个人心理与压抑的性欲884 美国的现实主义888 科学现实主义:托马斯·埃金斯888 人像与自然主义风景:温斯洛·霍默与艾伯特·比尔施塔特889 摄影:批量生产艺术的机械方法891 首创892 记录世界892 报道新闻:新闻摄影报道895 摄影作为艺术:画意摄影和组合成像896 建筑与工业革命898 钢铁玻璃建筑:火车站顶棚与展览会场898 历史折衷主义与技术899 宣示未来:埃菲尔铁塔900 小结901 第二十六章进步与无止境的渴望: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与新艺术风格,1880—1905年903 后印象主义905 保罗·塞尚:迈向抽象905 乔治·修拉:寻找社会与画面的和谐908 劳特雷克:半上流社会的艺术911 文森特·凡高:借由色彩与象征的表达912 保罗·高更:逃离现代社会915 象征主义918 纳比派918 法国其他象征主义作品919 法国之外的象征主义920 美国艺术中的象征主义潮流924 罗丹的雕塑925 新艺术风格与对现代设计的追寻928 新艺术风格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929 美国建筑:芝加哥学派932 理查森:奠定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933 路易斯·沙利文与早期的摩天大楼934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草原住宅935 摄影937 画意摄影与摄影分离派938 纪实摄影940 运动摄影与活动图片941 小结943 第二十七章走向抽象: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年945 野兽派946 立体主义949 传统的折射与粉碎:《阿维尼翁少女》949 分析立体主义:毕加索和勃拉克952 综合立体主义:拼贴的力量952 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的影响954 德国表现主义954 奥地利表现主义961 毕加索与勃拉克之后的巴黎立体主义962 意大利未来主义:行动主义与艺术963 俄国的立体未来主义与至上主义966 立体主义与幻想:夏加尔和基里科968 马塞尔·杜尚与现代艺术的进退维谷970 现代主义雕塑:布朗库西与马约尔971 美国艺术974 垃圾箱画派974 军械库展览:现代主义进入美国974 美国首批现代主义者:达夫与哈特利975 欧洲的早期现代建筑976 奥地利与德国的现代主义建筑976 德国表现主义建筑979 小结980 第二十八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983 达达主义985 苏黎世达达:让·汉斯·阿尔普985 纽约达达:马塞尔·杜尚986 柏林达达987 科隆达达991 巴黎达达:曼·雷992 超现实主义993 毕加索与超现实主义994 巴黎的超现实主义997 具象超现实主义:马格里特与达利998 超现实主义与摄影1000 超现实主义物品1000 有机雕塑1003 巴黎的让·阿尔普与亚历山大·考尔德1003 英国的亨利·摩尔与巴巴拉·赫普沃思1004 创造乌托邦1004 俄国的构成主义:生产主义与功利主义1005 风格派与普遍秩序1007 包豪斯:创造“新人类”1009 机器美学1012 美国艺术:现代性、精神性与地方主义1017 城市与工业1017 装饰派艺术与国际风格1020 寻求精神性1022 地方主义与国家认同1024 哈莱姆文艺复兴1025 墨西哥艺术:寻求民族认同1027 迭戈·里韦拉1027 弗丽达与布拉沃10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1029 美国:现代性的挫败1030 欧洲:法西斯兴起1031 小结1034 第二十九章从战后到后现代:1945—1980年1037 纽约的存在主义:抽象表现主义1038 超现实主义向抽象表现主义过渡的桥梁:阿西里·戈尔基1038 抽象表现主义:行动绘画1039 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1041 纽约雕塑:戴维·史密斯和路易丝·内维尔森1043 欧洲的存在主义:人物表现主义1044 让·迪比费1045 弗朗西斯·培根1045 摒弃抽象表现主义: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艺术1046 对生命的再次呈现与解剖绘画1046 环境艺术与行为艺术1048 波普艺术:以消费文化为主题1051 50年代与60年代的形式主义抽象艺术1055 形式主义绘画1055 形式主义雕塑1058 多元的70年代:后极少主义1059 后极少主义雕塑:几何与情感1059 大地艺术与特定地点艺术1060 观念艺术:作为观念的艺术1063 电视艺术:白南准1064 具有社会关怀的艺术1065 街头摄影1066 非裔美国人艺术:种族认同1066 女性主义艺术:朱迪·芝加哥与性别认同1069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1070 国际风格的持续:路德维希·米斯·凡德罗1070 雕塑性建筑:具有意义的团块1071 小结1074 第三十章后现代时代:1980年至今的艺术1077 建筑1079 后现代建筑:有所指涉的风格1079 新现代主义:高科技建筑1083 解构主义:对抗现代主义的权威1086 建筑、体验与记忆:丹尼尔·里伯斯金1089 后极少主义与多元主义:无限可能1090 绘画回归1090 雕塑1094 解构艺术:情境成为意义1094 装置艺术与录像艺术的力量1101 多种风格汇于一身:冈萨雷斯—托雷斯1103 对身体的执迷1104 世界性艺术:蔡国强1106 小结1107 重要词汇1111 延伸阅读1133 索引1143 鸣谢1188 译后记1190 出版后记1196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五章希腊艺术 此前讨论的艺术作品无论多么杰出,对我们而言依旧显得陌生。产生这些艺术品的古代文明与我们的文明迥然不同,我们很难在那些作品中找到与当今时代的关联。然而,希腊建筑、雕塑和绘画却能一眼就看出是西方文明的祖先,虽然它们也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一座希腊神庙会使人想起无数政府建筑、银行和大学校园;一尊希腊雕像会使人联想起现代的无数雕塑;一枚希腊钱币也与今天的硬币差别甚微。这既非巧合也非必然。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世界为典范精心建构而成。对于试图理解希腊罗马视觉文化的艺术史学家来说,这就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挑战:我们很容易以为,事物表象相似,则于今于昔都有着相同的意义,但学者们屡屡发现,这是一个危险的错误推论。 研究希腊艺术还会遇到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有三个不同的资料来源,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其一是艺术作品本身,真实可靠,可惜仅有少量存世。其二是希腊原作的罗马复制品,尤其是雕塑,它们能提供一些关于重要作品的信息,否则我们对此将一无所知。但复制品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没有原作,我们就无从判断复制品的忠实程度,有时多个复制品会呈现出同一原作的不同版本。更为复杂的是,罗马复制者对于复制品的看法与今人不同。一件罗马复制品不必精密地模仿,而是可以根据复制者的趣味、技巧或订件人的意愿加以发挥或修改。不仅如此,有些希腊雕塑的品质主要在于表面加工工艺,而这在复制品中就完全取决于复制者了。假如原作是青铜制品,而复制品是采用大理石材料,表面效果就会相去甚远。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艺术品虽分明不是原作,但其精湛工艺让人不禁犹疑它们是否乱真。 第三种关于希腊艺术的信息来源是文献记载。希腊人是最早对自己的艺术家进行详尽描述的西方民族。罗马作家吸纳了希腊人的记载,许多历史记录得以存世,尽管大多只剩断简残篇。根据这些书面记载,我们可以略知,在希腊人眼中,本民族最重要的建筑、雕塑和绘画成就是什么。这类文字证据帮助我们确定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尽管其中提到的大多数作品已不存在。而另外有一些流传至今、被我们尊为旷世杰作的希腊艺术品,却在所有文献中完全不见踪影。全面考虑文字记载与复制品及原作,将所有线索交织融汇,重现希腊艺术的发展历程,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古代艺术史学家面临的考验。

后记

这是中国学界和读书界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它是一部份量适中、质量可靠的西方艺术史,值得拥有在手。译毕,兹将诸事附记于此。第一件事,译书经历198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打算出版《詹森艺术史》台湾曾堉先生译本。陈允鹤先生托我将台湾版文字校勘一遍。核对原文时,发现译本意译之处较多,甚至还夹有台湾的俏皮话。即把此况报告陈先生,因而决定重译本书。此为译作之始。如何译制原作?当时学术界正探讨这个问题。从态度上分为二种:第一种主张不拘泥于质量,尽快译出,聊胜于无。第二种即我们的主张:要尽全力提高译文质量。80年代初,一时间并露头角且着手译书者既有硕学的年老学者,也有积学待发的中年学者,更有与我同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后上大学读研究生的年轻人。“尽力提高译文质量”虽然是同一句话,对于这三种人意味不同,也会各有措施。我们的措施就是“组合译制”。“组合译制”是美国翻译协会重译《圣经》的方法,当时在外交学院英语系任教的时和平、秦亚青正向美国翻译学会会长讨教这种方法。同时,“组合译制”也是玄奘慈恩寺译场的旧例。方针确定后,我约请了中央美院从事外国美术史的毛君炎、李维琨、孔长安,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张保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胡朋组成专业知识见长的一方;同时约请了时和平、孙健龙、顾上飞、以及当时在复旦的汪悦进等专门从事英语教学者组成语言知识见长的另一方。规定各人先试译一段,所有的译者通看所有试译稿,以统一规范。然后两方人员穿插分取原稿段落初译出正稿。接着互校初译稿,专业见长一方的译稿必由语言见长方校改,反之亦然。互校后,再汇集到我手中通稿。通完稿,最后交付邵大箴先生审读一过。经过一年有半的工作,事成。当时,邵先生和我都参与编辑《二十世纪文库》,执行主编李盛平动员我们将此书编入文库。因为出版编辑工作尚未做,我就冒昧地去同陈允鹤先生商量,他同意了。于是此书改由华夏出版社《二十世纪文库》编委会负责出版,并正式预告、征订,定于1989年出书。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95年,我留学欧洲归来,发现已经画好版式的书稿还存在华夏出版社的仓库里,而当年的译者已如星散。也在1995年,在中央美院任教的诸迪译出了本书1995年刚出的第五版增补的最后一章,发表于《世界美术》1997年第1期,并建议张琳、何非两位出版家征求我们的旧稿。蒙华夏出版社徐金廷总编的亲自搜寻,找回废稿重续旧事。何非先生胸有成竹,决定重整译稿,定期10个月,1997年10月30日定限。我找到仅能联络的原译者,都无意再做工作,托求高水平的校者,也未被接受。于是我只能独自抚稿思旧。一方面将旧译稿用作讲义,推敲份量;一方面通读稿件,校订内容。并先由温雁,再由盛磊、冯华年、魏苑读打印稿,做文字性编辑。10月中的一天,后三位同学突然“发难”,问我为何倡导学术的-+“诚实、认真”,却放任旧稿十年后不重制作而面世。我心中感慨不已,真可谓悲喜交集。所悲者,一本译稿,十年尘封,十多年来国内学术水平进展很大,当时所尽心力已不能符合要求。我这一代人,也已从二十多岁的年轻研究生、助教,成为游历多方的中年学者、教授,对自己的缺憾,倍觉难堪。所喜者,“尽力提高译文质量”在北大一定范围内已渐成风气。本来在“重译”与“收拾残稿”两可之间徘徊的心绪,顿时倾向于重译,犹豫难决的心情忽如烟消。这时,我手持按约整理完成的旧稿,奋勇来到何非先生面前请罪,并坚持重译。此境竟何似14年前持“台湾版”面对陈允鹤先生!当年重译多少因自以为是,今日重译则是自以为非,十几年风雨竟造就如此境遇,我心中确有一种坦荡的喜悦。何非先生很吃惊,眼中的斥责稍纵即逝,他当即表示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宁可承担出版风险,也要支持我了却心思。第二天,我召集了八位学生陈兴珠、彭俊军、李诗晗、田原、刘平、盛磊、魏苑、冯华年组成了工作小组,再一次采用“组合译制”,重译《詹森艺术史》第五版。这次重译,沿用旧译稿的全部成果,实际是第三组人加入了前两组一道工作。首先推敲确定了各种格式规范,然后各人分头根据原文重新校译,每人再分别与我逐句核译第二遍,然后译成草译稿,一部分发向选修西方美术史的北大同学广求意见,一部分由小组人等组成研讨会,每周一部详加推敲。草译稿的意见全部集中后,交与此部责任人,由该负责人与各位意见人逐条讨论、修改,打出清译稿,再由专人通读清译稿,润色,最后由我通读润色后出清译稿,结束。


编辑推荐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编辑推荐: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名人推荐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補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这可以说是一本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强。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艺术系主任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PDF格式下载



别再装文艺了,这本可以让你真文艺,更文艺


这是我要认真读的书,虽然只是在读,但是,初步的感觉是,比起国内的艺术史类图书,这部书的水平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另外感觉翻译的还好。致死,原书的标题中分明有副标题The Western Tradition (西方传统),不知为何不翻译出来?


内容丰富,图片清晰。像一本大全,而且很多东西是网上找不到的。值得拥有!


送货什么的都不错书也很好,看来得认真看了,对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孩子在美国选修了艺术史,给他买本中文版的带过去。美国书超贵。


真的好重,快递员是扛着送来的哦。还没看但相信它的水准,什么时候中国艺术也能有人编出这样一部书涅?


内容很好,建议包装上拆成小本更适宜阅读


朱青生老师负责主持的组合翻译项目,历经三十年波折,终于出版,这本西方艺术通史巨著绝对值得珍藏。P.S.第7版加入了更多的当代艺术和女性艺术家的内容。


对东方艺术观注少,如此写出的艺术史,似乎不够全面。标价贼鬼,之前300


就是。。这个不是乱七八糟的那种流水账,是有意义、有细节的实用艺术史,装帧印刷十分精良,值得收藏。是北大艺术史的教材,权威可信。


很是喜欢,一本经典的著作.值得学习参考.


翻译得总体还算比较通畅,有时句子和用词怪怪的,莫名其妙,不知原文为何。


以前自己也看过也些艺术史的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丰富,有一些观点而不是枯燥的叙述,加上相当丰富的图片,确实是一本好书!


特价来说,这绝对值得了。原价500多的话,我是不买的。老婆很喜欢。


寄送速度意想之上的快,這本書我很喜歡


书的内容很好。但收到时,书的硬皮封面的角已经折出印痕,这么贵的书,实在遗憾


给好评,质量不错。很重,很有分量,内容挺全的


印刷精美,只是过重,每次翻看都是大工程。


这次优惠幅度很大,果断入手了。有点像百科书的大部头,我要慢慢看很久


全书包含了从史前到当代的艺术发展史, 还配有1450张印刷精美的插图,爱不释手。 全书译文术语用词前后一致,看得出译者的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看完这本书,我的水平足够可以给同游西方艺术博物馆的同伴当解说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