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谍影

新独秀 新世界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新世界  

作者:

新独秀  

页数:

362  

字数:

330000  

内容概要

  1949年三四月间,渡江战役前夕。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机要人员冯儒收到一份密电,内容是屠杀二监的共产党员。消息很快由共产党潜伏特工传递给游击队,游击总队队长陈言等人即商量武装营救。屠杀前夕,保密局特情处处长杜林甫收到卧底——“观音”发来的密电:保密局有共党卧底!杜林甫遂将计就计,屠杀时间不变,地点秘密置换,几十名政治犯倒在雨花台畔,共产党营救人员中了伏击,全部牺牲!谁是“观音”?谁是卧底?谁是叛徒?围绕国防部的重要战略文件——“长江防御计划”,敌我双方穷尽心智、步步惊魂;国共谍人斗智斗勇、险象环生!这是一场充满了智慧、勇气、和悬念的谍海殊死大搏杀!谁——才是最后的赢家?真正的赢家……

作者简介

  新独秀,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音乐、书法、哲学、历史、军事、密码学爱好者;曾在南京某军队院校研修情报资料。自1990年始,陆续在香港《文汇报》、《上海文化艺术报》等发表小说、诗歌、文艺短论、杂文。

书籍目录

引言
楔子
一 梅岭峥嵘
二 密令屠杀
三 电波疑云
四 紧急营救
五 瑶岗闻惊
六 溪口兵略
七 血染金陵
八 兵锋何处
九 谍影孤行
十 绝境生死
十一 敌我谜阵
十二 与蛇同眠
十三 聚焦江防
十四 笛声杀机
十五 魂断?路
十六 密码冥想
十七 死亡宴会
十八 要害窃听
十九 红颜杀手
二十 迷宫探路
二十一 智险谍取
二十二 惊天陷阱
二十三 战栗之舞
二十四 林秀之谜
二十五 卒子冤魂
二十六 深剑出鞘
二十七 天翼折翅
二十八 喋血双雄
二十九 将军扼腕
三十 爱恨对决
尾声 暗剑悲歌
后记

章节摘录

  一 梅岭峥嵘  “停下。”一个冷漠而干硬的声音在疾驰的斯蒂倍克轿车内响起。  身着黄色军服的司机立即踩住刹车。  漆黑锃亮的斯蒂倍克在山路上微微一顿,随即稳稳地停住。它身后的两辆军用吉普车猝不及防,轮胎与地面发出短促的摩擦声,然后也半仰着头停在约20度坡角的山路上。斯蒂倍克前面的一辆吉普车也随之立住脚。远远望去,四辆车子颇像四只爬山小憩的甲壳虫。斯蒂倍克里的两个士兵挺直身板,端坐在正副驾驶座上,目视前方,一动不动。  “就在这里吧。”冷漠的声音再度响起。  “是!”  驾驶座上的两个人立刻敏捷地推开车门跳下车,动作之快仿佛是被座椅使劲弹出去的。两人各一个箭步,分别跨到车子的左右门,一个标准的立定姿势,然后几乎同时拉开车门。  右侧车门的下方慢慢伸出一只黑亮的美式军靴,纤尘不染。接着,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钻出车外。最后,他把他的另一只脚从车内抽出,并放在平整的沥青路面上。他伫立山路,环视远方。此人40岁左右,英武挺拔,结实的身板把将军服撑得棱角分明,胸膛前和双肩上那崭新的中将军衔徽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左腮后侧的刀疤似乎在告诉人们他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就是国民政府国防部监察局处长、中将宁默之。  “哎呀!这么多梅花啊!”从左侧车门出来的年轻女郎拍着双手,兴奋地说道。  女郎身穿“猎式”军服,一顶美制船形贝雷帽斜戴在秀发上,显得英姿飒爽,不逊须眉。尤其是那一对被军装裹缚着的乳房愈显饱满有力,加上她清秀粉嫩的面庞,浑身上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她叫汪碧茹,国防部监察局机要科科长,中校。她近乎雀跃着向宁默之走去。  与此同时,前后三辆吉普车上跳下七八个端着冲锋枪的士兵,并迅速以宁默之为中心,分布在半径100米左右的山坡上。  “叫郑少青过来。”宁默之对汪碧茹吩咐道。尽管他只要稍稍提高一下嗓门,百十米外的郑少青准能听见,但他似乎很吝啬那多用的一点力气。  “小郑,过来。”汪碧茹招着嫩葱似的小手高兴地喊道。  “来了。”郑少青答应着,同时把手枪插进枪套,然后整理了一下军仪,快步跑到汪碧茹身边。  “汪科长,什么事?”郑少青问道。  “处座叫你。”汪碧茹说。  “报告处座!”郑少青习惯性地正姿敬礼。  “嗯。不用。”宁默之眺望梅林,并不看正在敬礼的郑少青,而是摆摆手,示意郑少青不必如此郑重。  “今天,我们是来赏梅的,散散心,都放松一点儿,不必过于拘礼。”宁默之边说边向梅林走去,音色稍稍温和了一些。  汪碧茹和郑少青左右相随。  钟山北麓,梅花岭上。春光烂漫,如锦如霞。眼前的朵朵红梅和抽芽绽绿的梧桐杨柳相得益彰,它们和远处山体上的苍松翠柏一起把紫金山装扮得如诗如画。  “这是我第五次来这里赏梅了。”宁默之拾阶而上,“春居金陵而不赏梅,实为憾事。”  “是,处座。可是今年赏梅与往年不一样哦!”汪碧茹故意慢吞吞地说道,有点调皮,又有点神秘。  “有什么不一样?”宁默之不解地望着他的下属。  “我们正想喝喜酒。怎么啦?不想认账啦?”汪碧茹反过来将他一军。  “什么喜酒?”郑少青也疑惑不解。  “是谁刚刚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啊?”汪碧茹得意地含笑。  “哦,是这么个喜酒!”宁默之不由得浅笑了一下,“我还以为是你们当中谁有婚姻之喜或生日之喜……”原来,宁默之不久前才晋升为中将处长。  “处座晋衔,这可比任何事都要喜庆啊!”郑少青为自己没想到这茬事而感到不安——忽视顶头上司的喜事是官场大忌啊,犯什么错误都别犯这种错误!尽管宁默之好像在这方面不太计较。想到这里,他连忙用言语弥补自己的过失:“要好好庆祝一下。我和汪科长负责办一下……”“嗯,回去再说吧。”宁默之含糊其辞地说。说话间,三人已来到梅花丛中。“自抗战胜利还都金陵以来,我几乎每年都陪总裁来梅岭赏梅。能陪侍君侧,聆听教诲,确是宁某一生之幸啊!”宁默之拈花感叹。郑少青在心里嘀咕道:“你不过是在‘赏梅团’外围转转而已,又进不了核心圈,谈什么‘君侧君侧’、‘教诲教诲’的!”嘴上却说,“是啊。这份光荣并不是什么人都有的。总裁对处座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对呀!这个酒是逃不掉的!”汪碧茹还没忘掉那即将到来的喜酒,兴致勃勃地附和道。“可是今年,”宁默之有点伤感地说,“总裁以国为重,决然引退,去都还乡,我等……”他似乎说不下去了。汪碧茹觉得有点扫兴,只得默默无语地随行着。行不多远,却见山顶崖畔耸立着一个六角小亭,飞檐立柱掩映在红肥绿瘦之间。  “走,我们去登高望远。”宁默之说。  三人提腿攀登。片刻工夫,已来到亭子跟前。只见正面匾额上雕着两个朱红大字:“梅亭”。两根褐色立柱上挂着一副对联:  龙蟠江水天堑割神州为南北  虎踞钟山地脉隐王气于东西  三人凭栏而立。极目远望,顿觉钟山雄伟、天地苍茫。山脚下的长江如一条依稀的白练,蜿蜒向东。长江以北,平原阡陌消失在天之尽头。  “这个位置看风景真好。”汪碧茹说。  “在此处登高望远,方感到……方感到……”郑少青似乎在斟酌着字句,其实是故意引宁默之抒情感怀。因为他知道,宁默之好这个。他是有名的酸秀才,不但在国防部有名,在整个国民政府中也有名。  宁默之是黄埔四期生,和张灵甫、谢晋元、林彪、袁国平是同学。平素少言寡语,性格清僻,但极有文才。一旦开口,则珠玉迭出,锦绣连篇。当时黄埔的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拎墨汁”——“宁默之”之谐音也。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叶挺麾下任营长,打过著名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左腮后侧的伤疤就是那场战斗留下的记忆。抗战开始,他任第九战区作战参谋。陈诚对他的寡言和文才都很欣赏。陈诚认为,在自己身边奉职的人,稳重寡言是极其重要的品性。某次酒酣之后,陈诚挥毫写下“党国墨汁”四个字送给宁默之。勤务兵把这四个字挂在宁默之的办公室。宁默之一坐班,便看到这四个字,只能苦笑。想把它摘下来,又觉得有负陈诚一片赏识之心;不摘,确实不雅。  后来,国共重新开战。他奉命调入国防部监察局任首席监察官至今。  时事变迁。但对宁默之来说,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他每到一个新部门,“拎墨汁”的雅号就紧跟其后。  所以,郑少青知道,此情此景,他们的中将处长要往外倒墨汁了。  “方感到什么呀?”果不其然,宁默之接过郑少青吞吞吐吐的话头,说道,“是不是感到钟山虎踞扬子龙蟠所言不虚啊?”他说到此处,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遥望对岸:“共产党刘邓、陈粟所部,蚁集江北一线,妄图涉险渡江。可是,他们如若也站在这个‘梅亭’上来俯瞰天堑要塞,马上就会知道他们的计划是多么的荒唐!你们看这长江天堑,江面最宽处达10公里,最窄处也有两三公里。加之江水滔滔,暗流汹涌,他们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过来。即使勉强渡江,可登陆战不是那么好打的。石头城历来易守难攻。加上汤恩伯、白崇禧在千里长江陈兵百万,且有桂海青、周至柔的海空两军立体配合,战略防线可谓固若金汤。共产党的如意算盘岂能实现?”  一席话说得汪碧茹、郑少青频频点头。  “当此之时,我拟口占一绝,以不负此情此景,亦不负这历史性时刻。”  他望着脚下嵯峨的山体和东逝的江水,慢慢吟诵道:“紫金腾上压江声,铁血梅花建邺城;王气森森千百载,于今……于今……”  他沉吟着,似一时找不着合适的诗句。接着瞄了一下左右两人,心想:“作什么诗!对牛弹琴!这两人虽有些才干,不是绣花枕头那一类的,但要读懂欣赏我的诗,还差一截。”想到此处,遂感到索然无味,说:“回去再作吧。时间不早了。”  三人于是转过身来,刚欲下亭,忽见一个士兵气喘吁吁地爬上来。“报告处座……”  “什么事?”宁默之的声音又恢复了一贯的冷漠。  “局里请您马上回去。”  “你怎么知道的?”  “他们……小高把电话打到梅林管理办,梅林管理办的人就找到了我们。”  “哦。说什么事了吗?”  “他没说。我也没问。”  “好。知道了。”  宁默之拾阶而下,边走边伸出右手腕,看了看那块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英纳格手表。  “英纳格”告诉他,现在是公元1949年3月15日16时30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谍影 PDF格式下载



东西是不错,但是我等了一个礼拜才收到货。买的时候说第二天就能收到。而且我是杭州本地,书从杭州的仓库出来,还去了趟无锡又转回杭州才到我手里。打了客服反映问题完全没有回应,形同虚设!当时因为是业务上的需要,看了页面上第二天到货的说明才在当当买的书,不仅没有及时到达,影响了业务,还搞得心情极不好。以后再也不会在当当买任何东西,我也会和周边的朋友宣传你们的服务,流程就是这样糟糕的。
发表评论的时候还网页错误了,更加来气!服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