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
2012-1
新世界
龙吻
246
无
人们常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并说此语出自胡适先生之口。但实际上,胡适先生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他所说的正是与之相反的一段话:“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这是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中介绍詹姆士的实在哲学理论时说的话,“女孩子”只是他用的一个比喻的说法。胡适原话是讲哲学的,与历史毫无关系。但是却被后人讹传为胡适说了一句“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正如胡适的原话被讹传成与其原意几无相关的话一样,真实的历史也一直在被人们随意打扮,历史史实被篡改,历史人物被脸谱化,历史事件被掩盖,而且这些“被打扮”之后的历史一直在讹传。比如蔡桓公明明不曾见过扁鹊,但是他讳疾忌医的故事妇孺皆知;宋子文明明清康自律,但是他却被厚诬为祸国殃民的官僚资本家;海瑞明明心理变态虚伪残忍,但是他却被后人当成是清官楷模道德完人……诸如此类被随意打扮的历史比比皆是,但是不明就里的人却深信不疑,既误读了古人,又误导了自己,并且还参与了讹传。 中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评论往往是“非此即彼”,如果一个人做过一件影响比较大的好事,就有可能被认为整个一生都是完美的英雄,而不问其过错,比如抗击后金的袁崇焕,人们只赞扬他的功绩,而不计他乱杀功臣的过错;如果一个人做过一件影响比较大的坏事,就可能被认为是整个一生都在犯错,从不问其功绩,比如卖国求荣的汪精卫,人们只彰显他卖国的罪恶,而不光大其早期革命功绩。此仅为正反两例,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被高度脸谱化了,美化之则美化成完美英雄,丑化之则丑化为千古恶魔,根本不去客观认识,久而久之,以讹传讹,也就使得我们无从正确了解历史,客观评判历史人物,一直以错为正,循环往复,代代传讹。 本书正是基于太多对古人的误读,对历史人物过度脸谱化的认识而编写,书中选取了被误读最深,被脸谱化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七十余个,分门别类地正本清源,让人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些古人,从而给他们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不再因“历史的积毁”而将一些优秀的古人看成恶魔;不再因“忠奸”难以辨别而将忠者看作奸,奸者误认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与愚的真相”而将智者当成愚者,将愚者捧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艺作品的‘无中生有’”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恶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盖棺定论”而对其只贬不褒;不再因为“光环”的照耀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为某些阴影而认为某些历史人物一无是处。 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力争使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我们的先辈,公正地评价青史留名的先人,让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面貌更加接近真实。
我们在读历史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与我们曾以为真实的历史不同,甚至相悖的地方。许多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部分或者完全被扭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物被扭曲是因为一些艺术作品改编的需要,有些则是固有的误区。
本书所选取的六十多位历史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本着以正史为依据,参考史学界的考据,以客观公正为原则,尽量还原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既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给读者带来真实的历史知识。
第一辑 历史的积毁
1.帝辛不“纣”,商纣王被古人厚诬
2.刘邦是英雄还是流氓无赖
3.吕雉虽是最毒皇后,但也有可称道之处
4.蔡邕哭悼董卓不能说明他对汉室不忠
5.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
6.杨广功大不输唐太宗,只因二世而亡被骂千年
第二辑 拨开迷雾辨是非
1.华歆本是道德高尚之人,却被诬为为虎作伥之辈
2.“不倒翁”冯道不倒只因胸怀天下,而非忠于一姓一国
3.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势,何来飞扬跋扈
4.秦桧并非金国奸细,千年骂名替高宗背
5.李秀成虽然写了“自供书”,但是否“叛变”不能一概而论
6.李莲英位高权重属实,但从未肆无忌惮为非作歹
第三辑 智与愚的真相
1.后主刘禅不痴不愚,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2.李世民兄长李建成德才兼备,绝非无能贪财好色之流
3.唐高宗李治并非懦弱无能之辈
4.岳飞忠君,但并非一味“愚忠”
5.韩侂胄是奸臣吗?
6.慈安太后不愚不蠢,理朝政慈禧都听令
7.黎元洪是“黎菩萨”,但一点儿也不糊涂
第四辑 文艺作品的“无中生有”
1.诸葛亮主内政是高手,用兵打仗根本没那么“神”
2.周瑜胆识过人,并非气量狭小
3.张飞非但不“粗”,更是智谋过人
4.鲁肃有主见有智谋,从不畏首畏尾
5.蒋干才貌双全,绝非败事之徒
6.魏延固然跋扈异常,但未生“反骨”
7.苏定方不奸不恶,当真平定四方
8.张士贵没有嫉贤妒能,有军功能识人才
9.任成王李道宗对李唐立有大功,不是奸佞之辈
10.徐茂功不是牛鼻子老道,而是唐朝开国大将
11.唐僧胆识过人,既不迂腐也不愚蠢
12.潘仁美既仁且美,枉负骂名千余年
13.庞籍功劳不输潘美,但比潘美更“惨”
14.武大郎又高又大,的确“死不暝目”
15.陈世美岂被包拯所铡,德行高尚比窦娥还冤
16.福康安不是乾隆私生子,而是能征善战的“福将”
17.刘墉才能超群,但并非刚直不阿不畏权势
18.纪晓岚实为“世故老人”,不曾嫉恶如仇
第五辑 盖棺难定论
1.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诱因
2.曾国藩的历史功过?
3.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4.“六不总理”段祺瑞的功过是非
5.吴佩孚的另一面
6.张作霖与日本人狼狈为奸了吗?
7.“贿选总统”曹锟的生前身后事
8.宋子文谤满天下究竟有多冤?
第六辑 光环的背面
1.李广难封,难说只因“命不好”
2.少年英主孙仲谋,晚年却成昏残帝王
3.“千古一帝”唐太宗为遮丑,开了帝王干预修史的先河
4.王勃才高八斗,但为德不卒秘密杀人
5.“湿青衫”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活生生逼死了一个琵琶女
6.冯延巳词品高于当世,人品却“低三下四”
7.科学家沈括无所不通,人品却大为有亏
8.张居正鞠躬为国,但也有一些“不正”之举
9.海瑞也许有一定的道德,但不是完人似虚伪
10.董其昌书画独步天下,为祸乡里也无人能比
第七辑 这些人并非一无是处
1.王莽祸乱汉室,也并非一无是处
2.北齐开国帝高洋虽然荒淫残暴,但也曾多有善政
3.童贯虽有专权乱政之嫌,但军功不能一笔抹杀
4.宋高宗偏安东南是真,但昏庸无能不实
5.金主完颜亮固然残暴荒淫,但雄才大略也非常人能比
6.贾似道误国致宋亡,但也曾为南宋立过大功
7.崇祯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也曾勤政爱民
8.世无巨贪和珅,难有《红楼梦》传世
版权页: 因为高力士数次立功,所以唐玄宗一直对其十分信任。而高力士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行事谨慎,非常低调。他自称:“供扫酒之余,遂蒙侍从之顾,扶戴明皇,逼畏艰难,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诚,事必记心,言无漏口,日慎一日,将二十年。”故有的史书称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当时在朝廷内外都很有声望的张说、张九龄、李邕等贤相名臣都对他十分尊重,非常赞赏。可见他为人处事,品行作风是非常好的。历史上的大多数宦官都是阿谀奉承之辈,唯皇命是从,但是高力士却并非如此,他敢于对唐玄宗的错误决定提出反对意见。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对高力士说:“现在天下无事,人民安居乐业,我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处理,你以为怎样?”高力士说:“天子大权不可让他人代柄,李林甫权势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权在握,谁还敢议论政事!”玄宗很不高兴,没有听他的,结果后来真的出现了李林甫专政,朝臣无一人敢言的情况。 754年,唐玄宗又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指杨国忠),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高力士觉得玄宗过于盲目乐观,如此一来会导致大权旁落,必然酿成祸患,便对玄宗说:“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无忧也?”高力士所言“云南数丧师”是指杨国忠隐瞒在云南用兵损兵折将20万人。“边将拥兵太盛”是指安禄山领三镇节度使,兵强马壮,心怀叵测,而朝廷又无武备的情况。作为一个宦官,能严肃地提出问题,暗指两位玄宗最赏识的将相,已是不顾安危。唐玄宗知高力士忠心,并不怪罪,只“徐思之”。唐玄宗虽然没有因为高力士的直言而问罪于他,但是却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后来果然招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致使唐玄宗只好逃至成都,此时他才痛悔不已地对高力士说:“悔初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安史之乱,危及两京,唐玄宗避乱入川,仓皇逃跑,途经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死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又逼迫玄宗杀杨贵妃。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玄宗犹豫不决,气恼无奈之下,责问将士:杨国忠就算该死,有杨贵妃什么事?
《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是基于太多对古人的误读,对历史人物过度脸谱化的认识而编写,书中选取了被误读最深,被脸谱化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七十余个,分门别类地正本清源,让人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些古人,从而给他们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不再因“历史的积毁”而将一些优秀的古人看成恶魔;不再因“忠奸”难以辨别而将忠者看作奸,奸者误认为是忠;不再因不知“智与愚的真相”而将智者当成愚者,将愚者捧为智者;不再因看了“文艺作品的‘无中生有’”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恶不赦;不再因一些人的“盖棺定论”而对其只贬不褒;不再因为“光环”的照耀而认为某个历史人物十全十美;也不再因为某些阴影而认为某些历史人物一无是处。
无
历史果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么?
阅读这本《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着实令我震惊和吃惊!他们----这书里所列的六十多位历史人物,据书中所述,绝大部分人物颠覆了我一贯对它们的认知(虽然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认识全部也都来源于书本)。从既往历史书籍或文艺作品中走来的他们,或英勇、或忠诚、或高尚、或奸佞、或无情、或卑劣……这些历史人物形象那么深深地定格于心中:诸如打造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李世民;武大郎“三寸丁谷树皮”;陈世美负心汉;潘仁美害死杨继业;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李莲英坏事做尽,帮助慈禧害死光绪珍妃;后主刘禅从《三国演义》中众所周知是“扶不起的阿斗”,作为亡国之君竟向司马昭称我在这里很好,简直就是“乐不思蜀”!等等所有这些历史人物,如果你还在保留着对他们以上这些看法的话,那么这本书告诉你,错了,错了,你真是大错特错了!
《最容易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以正史为依据,参考学界的考据,有理有据地为我们修正对六十多位历史人物的失真看法。“千古一帝”李世民并非完美得没有瑕疵,相反“玄武门之变”当中的残酷,为遮丑,竟开帝王干预修史之先河,先后两次查看《起居注》(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著作),把对自己不好的文字删减掉,这样一个虚伪的唐太宗。武大郎并非长得“三寸丁”,而是高大英俊神武,非但不卖烧饼而且是一名小清官,其妻潘金莲也非荡妇而是贤妻良母一名,并且史上并无西门庆其人。说陈世美是负心汉竟然是比窦娥还冤,历史上真实陈世美是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岳飞不是秦桧害死的,真凶是宋高宗赵构。后主刘禅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也曾知人善任,人家说“乐不思蜀”乃是生存的智慧……
这一切的一切,直让你看得瞠目结舌了吧?反正我是震惊了!一边很过瘾地读着这本给历史人物正本清源之作,一边还不忘思考。是什么把这人给弄得真假不是了?是众口铄金!是以讹传讹!是历史的迷雾!是无中生有的不负责任的文艺作品……总之历史的积毁,把历史人真实的面貌模糊乃至颠覆了!好与坏之间,到底真实与虚假各有多少?我们还应该毫无置疑地相信一切历史的说法么?
读完这本书,竟让我对历史产生了一些怀疑。因为历史是人写的,而历史很大程度上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罢了。
不过还是希望记录历史之人不要随意给历史打扮。历史只需要本真不修饰的记录,这样后世人才能了解到至真实的历史。
古往今来,历史给予我们的智慧毋庸置疑,后人从中受益匪浅,不少历史人物被后人膜拜,还有很多古人被世人诟病。那些历史人物或被评价为英雄、或枭雄、或忠良、或奸臣,而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呐?完美得毫无瑕疵,或者坏得一文不值?老百姓不会追究本源,我们接收到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就是什么样的。其实想一想,世上没有一个完美至极的人,同样,反派人物也不是一点优点不可取。
在现代生活中,误会频频发生,我们经常被表象或思维定式匡住,误解他人。那么,历史人物是否也有被误读?中国漫长的五千年文化,复杂的历史背景,人们的行为背后是否有着复杂的、有苦难言的缘由?以及一些人的功绩在某些环境下是否被无限扩大了?
果真如此的话,后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正本清源,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这些古人,也许会对自己有所启迪。身为历史专业硕士的龙吻先生的这本《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正是为被误读的历史人物正名。读者会惊讶的发现被世人完全接纳、从未怀疑过的结论背后是一个大相径庭的真相。被历史认定的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并非心狠手辣,他开拓疆土,为后来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先决条件,他之所以在百姓心中那样残暴,没人性,是源于新朝帝王为了笼络人心将前朝亡国之君诬蔑为残暴之徒。背负千年骂名的秦桧并非金国奸细,他的遗嘱便可以为他正名,他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替高宗背了骂名。大家众所周知的后主刘禅,不能被称作“扶起不起的阿斗”,他在治国、军事上颇有建树,“乐不思蜀”是他的生存之道罢了。说到《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小说以及众多影视剧给大家的印象,武大郎是个又矮又丑的冬瓜,潘金莲是个淫荡恶毒的妇人,然而,历史中,根本就没有西门庆此人。武大郎的故事只是因为他的同窗好友因对他误会编出来诋毁他的。被影视剧塑造得高大全的张居正也是有很多“居不正”之举,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小人。被传颂得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其实一般,《三国演义》和影视剧为他制作的光环过大了。
读到此,读者是否会对这些历史真相瞠目结舌?很多历史就这样被扭曲了。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只有追本溯源,探究正史,才能还历史一个公道,才能给后人一个真正的过去。
我们对一个著名的古人的印象一般来自何处?我想,应该有不少人跟我差不多,基本是源自历史教科书、文艺小说、传记、影视作品等等载体。除非是有兴趣或者有需要而专门从事过相关研究的,不然,一般对古名人大概都只有个笼统的印象,不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不过,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在我看到听到的这些古人的事迹里,若陈述人将其设定为好人,那此古人几乎完美无瑕得世间难找,如诸葛亮、李世民、包拯、海瑞者;若将其设定为坏人,那此人必臭名昭著得世人皆知,如杨广、秦桧、陈世美、和珅之流,非好即坏,非白即黑,不留一点中间地带。
这与我所具备的社会常识相悖甚远。我基本上无法相信一个人只有纯粹的好,没有一丝坏,或者只有纯粹的坏,没有一丝好。在我看来,人身上都同时存有善恶两种因子,只看所处的环境和外界现实的诱惑将哪一种因子勾引得破茧而出,纵是好人也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坏人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将人性一概而论违背客观事实,也显得过于单调和不真实。
而现今最容易将历史人物塑造成极端形象的,我想,就要数影视作品了。诸葛亮永远是神得不能再神的神机妙算,海瑞清廉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与巨贪和珅在银屏上频频斗法的纪晓岚、刘墉更是机智如神不畏权势嫉恶如仇,但历史上真实的他们,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一书中均可以找到答案。在这本书里面,你可以看到许多耳熟能详的古人,可以读到许多与他们长期所传之盛名不相符的真实故事。
原来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带头美化成料事如神、战无不胜的神人的,他在主持内政方面确实是高手,为人也清正廉洁,兢兢业业,但在军事才能方面是很有限的。海瑞不像传说的那么刚正不阿,清廉端正,甚至还有自行造假的嫌疑。刘墉原来根本不是罗锅,他与和珅同朝为官时间原就不长,也从未与之正面冲突过。刘墉确实有超群的才能,也算正直之臣,却也不乏圆滑之处,尤其是在面对和珅时。纪晓岚为人世故,讨好皇帝,而且竟还是个色情狂,他从未身居要职,只是一个普通官员,不可能与和珅对抗,顶多是不同流合污而已。
令人咋舌吧?!
是应该读读这样的书,尤其是现在深受电视、网蛊惑的一代,以电视剧、小说中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几乎丧失了对客观事实的鉴别判断的能力。我们不仅要从历史真实中去认识一个人,更要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一个人,这于古于今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读了《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一书,我理解了“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层累论”史观非常有洞见,但要谨慎使用。在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受到西学的冲击,让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一方面,激进一些的人希望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改造中国文化,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而也有很多人看到传统文化的迟暮,希望通过整理国故来振兴国学,挽狂澜于既倒。由此形成了《新青年》和《国衡》两个阵营的对垒。其中的纠葛我们不去讨论,倒是在这种中西文化冲突中,形成了我们看待历史的新思路,这就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辩派,通过对以往历史的重新考证,来确认我们到底有什么国粹。成果很多,其中“历史是经过层累形成的”观点就是整个古史辩的智慧结晶,开创了另一种历史研究规范。基于这种基本史观,历史学家对古代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例如认为经过历史的变迁,古代的很多人物都会被后来的人按照当时的环境进行改造,嫁接。比如对三代中的明君和暴君,越是到后世,明的会更明,暴的会更暴,层层加码,具体就是尧舜禹汤和桀纣幽厉等人,而且越古的人增加得越多。但是,要做好古史辩,如何详细的考证史料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没有这一部,就可能是对历史的穿凿。这一点对于古史辩学派的人也具有约束意义,在当年,古史辩的很多结论就遭到很多史学家的质疑,
显然《最容易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人物》的作者龙吻先生是了解古史辩的,但是如此轻率的运用这种史观是值得商榷。对于商纣王,龙先生首先引用了《尚书》和《史记》的记载,历数了他的残忍和罪证,但是在接下来的论说中首先就说,没有商周史料没有记载,随后又谈到了顾颉刚对商纣王的考证,最后又引用了《史记》和《论语》,以及《韩非子》等文献来说明商纣王的英明。对于商纣王的残暴,《尚书》算不算史料?如果这不算,龙先生自己的引用的文献也算不得史料了。另外,顾颉刚的论证,只是说纣的恶是层层累加的,也没有更多的信息,援引子贡和李慈铭的观点似乎也支持了他的史观;而郭沫若的翻案,其实已算不得什么确凿论证,不过是郭沫若要在新中国与封建史学划清界限的政治申明而已。如果龙先生希望以此来给纣翻案恐怕比肯定纣的恶要更草率。至于希望通过《韩非子》和《左传》来论述商纣王的英明有点强词夺理了,商纣王只是拘文王,而不杀文王,已是仁义的很了,拒已实属可恶了,要好杀,当真是雷霆雨露皆是恩泽呀,而牧野倒戈不过是将士不爱国,而不是商纣王不英明,是一帮乌合之众误了英明的君王。以上的论证思路贯穿于整本书,顾颉刚的古史辩还在可容忍范围,至此,已纯粹是戏说了。呜呼,以这种方式和逻辑来讨论历史,进而希望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不亦谬乎?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关于陈世美的为人。颇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们真的会误读么?从戏文到现实是非常清晰的,戏中的陈世美就是戏中的陈世美,世间的陈世美就是陈世美,老百姓不会把康熙间的陈世美与包公戏里的陈世美混淆,就好像今天有个人叫包拯的,他杀人放火,让人不齿,但大家绝对不会误解历史上的包拯,老百姓非常清楚做了恶要被报应,清官就要让他流芳百世。这种考证意义何在?而且使用的资料是否是真正的史料还有待考证,以民间轶事老做历史考据,不知道把历史当做何物。有时候我们不会误读历史人物,倒是被所谓的“翻案”文章给搞糊涂了,才开始了误读。
考据学需要很深厚的考证功底来实现,考证事物要慎之又慎,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历史学家每以此为恨,敢不慎乎?为历史翻案还需据理力争,而不是凭借一腔革命义气。
中国历史人物有的被误读了 让人看了茅塞顿开
不知道作者写的客观与否,图着“误读”两字来的,希望有新的见解、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还没读,简单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应该是正版。
拨乱反正,或者说最起码告诉我们,人,是多面性的。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是多麽的微不足道。
值得一看,对于历史的学习很有帮助
增长知识,辨别真相
超赞,可以纠正我们平常的固有观念
每篇文章很短,没事时看一看。
说出了教科书以外的不为人知的部分
很期待的书,很不错的!
不错 很好的一本书 值得看看
5折还是不错的,希望多多开展活动
看到书里一些我原以为已经很了解的历史人物被还原出真面目,感到咋舌,原来这么多年来自己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一直被误导,直到看过这本书,才首次得修正。
书中选取了被误导最深,被脸谱化最严重的七十余个历史人物,分门别类的正本清源,还之以本来面目。这些人物的客观修正,简直是彻头彻尾的颠覆了我的认知。比如传说中清官楷模海瑞,实际上是个心理变态虚伪残忍的伪君子;传说中残忍嗜杀的吕后具有极强的政治才能,是刘邦的贤内助;一直都被作为暴君典型的隋炀帝并不是一无是处,其文韬武略当世罕见无人能匹;高力士不曾狗仗人势,从不飞扬跋扈;秦桧替高宗背黑锅承载了千古骂名;李莲英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从不为非作歹;李建成德才兼备,是个好储君……看了这些,我真不敢说自己对历史有些了解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无数出色的历史人物出于政治的需要被刻意丑化扭曲成反面教材的典型,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被文艺作品改造得面目全非。一部《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一般的存在,而曹操则被写成了窃国弄权的奸雄;周瑜的气量狭小,蒋干愚不可及,鲁肃畏首畏尾……这些都是作者的设定,并非历史的真相,而本书就力图将一些经小说、演义歪曲的历史人物还原出本来面貌;将一些被美化成完人的帝王臣子,赶下神坛,还原成凡夫俗子的本相。
盖棺难定论,古人的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不管他们是否介意,我都希望看到真实的一面。
虽然说历史究竟如何自己都无法参与和扭转,但是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应该知道是非真伪,不要再让古人蒙冤含羞。本书所选取的这么多历史人物,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大部分都是都是大家熟知的,在许多文艺作品里被反复塑造过的名角。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知道的多种轶事,未必就是他们的本来面目。很多时候揭开历史的面纱,发现真相与传说大相径庭。八卦之风盛行,哪种说法才靠谱?本书以正史为依据,参考史学界的考据,以客观公正为原则,尽量还原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
本书既能让读者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又能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举两得。
这本书挺好看,内容写得很好
挺好的,发货速度还很快,就是拆封了
希望能好看。
以史记为准则,解读一般
更真实的了解历史,更好的记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