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百年间帝王家事

杨小光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杨小光  

页数:

333  

字数:

29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通俗亲切的语言,仔细梳理了秦朝、西汉时期的帝王家事——包括帝王们的身世、家庭、亲族,以及这些因素对他们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作者立足于正史,纠正了影视剧作品的戏说倾向,对现代历史研究轻视帝王家事的倾向也着力调整。全书脉络清晰,复杂纠结的人物关系梳理得井然有序,很有助于历史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杨杨小光,资深出版人。代表著作有《说说性情中人》等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秦始皇赢政曾祖父:惧怕母亲的傀儡王祖父:听老婆话的老太子吕不韦:一本万利的投资人生身之父赢异人赢异人和吕不韦逃回咸阳母亲赵姬:有名无实的单亲妈妈亲政前复杂的后宫势力假宦官缪毒变身为太后面首弟弟成蠕:挑战王位的牺牲品平叛功臣竟然是缪毒亲政:怒杀假父和两个弟弟囚禁母亲到接母回宫逼迫仲父自杀后宫内幕:不立皇后之谜无宫无爵的儿女们两难抉择酿成的祸患胡亥大开杀戒断子绝孙的大结局第二章 刘邦与吕后不招家人待见的“小侠”雄心勃勃的老光棍偶遇岳丈吕公吕雉下嫁随鸡狗两地分居的维持会吕雉当了二十八个月的人质“农妇”皇后令人刮目相看刘氏家族鸡犬升天吕后没捞到大实惠戚夫人志在夺嫡吕后赢了第一回合保嫡完胜整顿后宫,报仇雪恨狸猫换太子埋下祸根妹妹当了哥哥的“太后”还算称职的嫂子、婶婶、后妈儿子早逝让吕后乱了方寸挑战“非刘不王”水火难容的娘家人与婆家人撒手人寰留下内忧外患诛杀吕氏:最疯狂的报复第三章 汉文帝刘恒再婚的母亲“一夜情”生了个天子母子二人远离是非之地天上掉下了大馅饼“仁厚”皇帝清宫杀侄子离奇发迹的窦皇后相安无事的后宫给远亲刘氏诸王几个甜枣亲儿子赚个盆满钵满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侄子们桀骜不驯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仁兄”的忏悔亲家周勃的小聪明公主儿媳救了老公公男宠及游猎骄横的子女第四章 汉景帝刘启与父亲沟通的传声筒削藩引起诸王众怒内外交困叛乱诸王的悲惨下场梁王刘武——窦太后的宠儿无宠无子的薄皇后耍权术断了妈妈的非分之想操控弟弟的长公主刘嫖王夫人的心机过河拆桥,太子刘荣被废黜和妈妈的第二回合斗智废太子刘荣蒙冤自杀亲弟弟刘武郁闷身亡外强中干的窦氏家族势头强劲的王氏家族各有千秋的儿子们第五章 汉武帝刘彻(三十岁前)随和聪慧的太子四个姐姐小皇帝即位后的“几把火”太皇太后的下马威“哥们儿”亲信皇帝成了“平阳侯”钟情歌女卫子夫贪腐的田蛤舅舅窦婴与灌夫惹恼了田蛤手心手背都是肉岳母窦太主与她的小“主人翁”陈皇后被废了生儿育女才能“霸天下”男宠之谜明枪暗箭打压诸王第六章 汉武帝刘彻(三十岁后)统治思想的巨变痴迷以色求长寿的神仙方术窦太主也绝后了霍去病与卫青平起平坐不可一日无女人色衰爱不弛的李夫人半途而废的诺言兑现第二次淮南王“叛乱”衡山王被灭门对兄弟侄子的宽纵失宠的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卫太子成了众矢之的最惨烈的骨肉相残难以抉择的太子人选杀幼子之母托孤辅政权臣第七章 汉武帝身后事孤儿刘弗陵的几位“监护人”汉武之子燕王刘旦对“法统”的质疑五岁的上官氏“小皇后”“卫太子”事件挑战霍光的皇亲国戚被一网打尽昌邑王刘贺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刘贺沦为严加防范的“海昏侯”新皇帝是落魄的皇曾孙许皇后死了,霍皇后立了汉宣帝祭起了血统大旗霍氏被满门抄斩汉宣帝的“恩仇记”王皇后与太子妃王政君尾声

章节摘录

  第三章 汉文帝刘恒  4、天上掉下了大馅饼  吕氏家族被灭门后,发动政变的刘氏宗室和权臣集团有几件事情一直都不敢做:一是不敢因而否定吕后的名位,吕后死后所获得一切尊号都没取消,她也安然地与汉高祖刘邦合葬在一起;二是吕后所确定的休养生息、与民为利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三是除了吕氏家族的男男女女外,其他与吕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人都没有受到深究,例如吕后的外孙、吕后的重臣审食其、孝惠帝张皇后,等等,都没有被连带诛杀,很多吕后所信任重用的官员依然在位。   更为有趣的是,孝惠帝年幼的儿子刘弘,即吕后扶植的“后少帝”居然也没有立即下台。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居住在戒备森严的皇城里,如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自由地进出高大雄伟的未央宫——当时皇权的标志性建筑物,每天都按照皇帝的礼仪起居生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政变者还没有想明白用什么理由把他拉下马。可是,长安城里与政治沾点边儿的人都十分清楚,小皇帝面前只有一条路:必须要下台,让位于新的皇帝。所有参与政变的人有着心照不宣的共识:如果让孝惠帝的儿子继续留任,因为他与吕后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在其长大成人亲政以后,势必要追究这场血腥的政变的责任,给政变者招来杀身灭族之祸,非常不安全。  于是,一条很具有杀伤力的政治谣言,即孝惠帝的几个儿子(包括少帝刘弘)都不是他的亲生骨肉,是吕后让人从民间抱养到宫里的“冒牌货”,就由朝廷中开始发源,在社会上迅速而广泛地流传开来。然而稍稍动动脑子的话,这条谣言将不攻自破,孝惠帝刘盈有生育能力无可置疑,前面那个被吕后废掉的少帝就是刘盈与宫女生的儿子,只不过把生母换成了不能生孩子的张皇后而已;退一步,即便因孝惠帝刘盈没有生育能力,为了让他身后不发生继承问题,也没有必要在他在世的时候一下子就从民间抱养四五个男孩到宫里,因为皇位只有一个,用不着同时预备这么多候选人。  既然必须要更换皇帝,那么按照谁出力谁受益、谁有功谁当权的原则,在这场宫廷政变后,新皇帝的人选似乎不应成问题,齐王刘襄理所当然地是不二人选。他年富力强,二十多岁,是刘邦庶长子刘肥的长子,虽然是沾了个“庶”字,可毕竟是刘邦长孙。长孙继位,基本上符合法统,没什么大毛病。他还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举兵“起义”要诛灭诸吕的诸侯王,立有头功;况且在宫廷政变中起很大作用的弟弟刘章、刘兴居,与陈平、周勃预谋政变时,设计的也是里应外合,迎立哥哥齐王称帝。  然而,他这个不二人选在政变成功后,偏偏却被朝廷重臣和刘氏宗亲们给否定了。理由很简单,也很冠冕堂皇,两条:一是刘邦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楚王刘交和两个“庶出”的儿子即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依然健在,按辈份顺序,还轮不到刘襄这个同样“庶出”的孙子辈来继承皇位;二是刚刚诛灭强大的外戚势力吕氏,经验教训历历在目,而刘襄的舅舅驷钧据说恰恰是个如狼似虎的凶恶之人,假如刘襄当了皇帝,保不准再次出现类似吕氏乱政、外戚擅权的局面。  当时在朝廷说话算数的是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这三个人的意见应该至为关键。上述两点意见尽管可能不是由他们直接提出,因为他们还不想让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抓到把柄,指责自己出尔反尔地食言,但却完全符合其意愿。这几个老奸巨猾的权臣过了河就拆桥,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了。  此时,刘家宗室在朝廷中有影响的长辈还有刘邦的大嫂(时为阴安侯,就是曾经不想让刘邦蹭饭,待他很不宽厚的那位抠门女人),二嫂(顷王后,即吴王刘濞的母亲),曾被齐王刘襄扣押并夺取了其兵权的琅邪王刘泽,以及其他宗室。他们也参与了讨论,而且在后来劝刘恒继位的文书中,排名都在最前列,可见其意见也很有份量。刘邦的大嫂和二嫂,一向与吕后没有什么直接的矛盾,更没有直接参与诛杀诸吕的宫廷政变,即便她们对这个妯娌心怀某种不满,也不会因此而一改过去的成见而承认刘肥母亲曹氏的合法地位,认同刘肥这个“野种”的后代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刘泽刚刚栽在齐王刘襄手里,心里正窝了一口恶气,怎么可能拥戴这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侄孙当皇帝呢?  其实,否定刘襄的最潜在理由是说不出口的,即刘襄、刘章、刘兴居这兄弟三人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把所有的人都吓坏了,如此大胆的举兵起义,如此赶尽杀绝的残酷手段,如此深厚的家族力量(这哥仨儿还有六个弟弟),都令人望而生畏。假如他们掌握了皇权,在如此强势而胆大妄为的天子手下做事,未来的前途是什么,这些老臣和宗室们心里还真是一点儿底都没有。  那么,该由谁继位呢?  楚王刘交,年岁偏大,身体也不好(半年后他就病逝了可以为证),再说皇位继承的法统惯例是子承父位,而非兄终弟及,况且他还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 ,所以刘交作为人选也被排除了。  余下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两者一比较,代王刘恒成了唯一胜出的人选(对于淮南王刘长,后面有专门的一节予以叙述)。  刘恒的优势就在于:他并不是刘邦得宠之子,始终没有介入到朝廷政治中,缺乏经验,便于控制;母亲薄太后也非宫中得势之人,家族势单力薄,只有薄昭一个兄弟,他据说也是个老实人;薄太后和刘恒母子二人与吕后没有深交,属于刘、吕之间的中立力量,对参与政变的宗室和功臣的未来前途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刘恒所封的代国,位置虽重要,但属于边防地区,贫瘠落后,财力不强,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加之刘恒受母亲影响,从小就做事小心翼翼,从不惹是生非,没有荒淫之举、骄矜之态,素有“仁孝宽厚”的美誉,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错。再说,刘恒是刘邦剩下的两个儿子中最大的,于是,宗室和功臣两大集团一致的意见是:立长子本来就顺理成章,更何况刘恒以仁义孝顺闻名于天下呢!  作出决定后,朝廷正式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   ……


编辑推荐

  在一个中央集权制和权力世袭制的社会里,管理者的家务事和天下国事之间,是什么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次第到底是儒家一厢情愿的政治理想,还是本然如是、违者必败的自然规律?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秦朝和汉朝,都对后世的中国政治起到相当的型范作用。研究这一段历史、清理帝王们的家务事,定会帮助对“中央集权、权力世袭”这一政治制度、其利弊有清醒的认知。  某种程度上说,权力是人性的放大器。人性的善、恶,在这个放大器下,都会被特别彰显。古哲说:“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正因为如此,帝王的家务事,才会被史学家以郑重的态度记载在正史中。  秦、汉帝王的家务事,一直以文言的形式沉睡在《史记》《汉书》等古籍中,而坊间则充斥了各种野史、戏说,前者严谨而稍嫌不近人情、后者亲近而略嫌狎昵不恭,且都有千头万绪、夹杂不清之处。《二百年间帝王家事:从秦皇到汉武》兼采两者之长、而避其所短,以通俗的语言、晓畅的条理,对这一难题进行了挑战,是正本清源的好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百年间帝王家事 PDF格式下载



在一个中央集权制和权力世袭制的社会里,管理者的家务事和天下国事之间,是什么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次第到底是儒家一厢情愿的政治理想,还是本然如是、违者必败的自然规律?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秦朝和汉朝,都对后世的中国政治起到相当的型范作用。研究这一段历史、清理帝王们的家务事,定会帮助对“中央集权、权力世袭”这一政治制度、其利弊有清醒的认知。


本书从帝王的“家室”这一独特视角出发为主线,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直至西汉灭亡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书中涉及的人物关系虽错综复杂,但作者还是将其很有条理的进行了阐述,以史记和汉书等史料为依据,也加上了自己一定的合理推测和观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这本书很好地满足了我对西汉帝王们的家事的好奇心:)


亲戚关系梳理得非常仔细。可惜作者只是陈述表面事实,没有从更深的角度探究帝王“齐家”的重要性。当然,也许作者志不在此。


买来一口气就看完了。脉络很清楚,人物也很真实,看得出来作者很有历史功底啊。


对秦汉期间事情通过此书基本了解。


正想了解西汉历史,这本书写的不错,顶一个!!!


描述的方式比较喜欢,闲来没事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