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史

脱脱 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

脱脱  

页数:

341  

字数:

335000  

译者:

张传玺(丛书主编),岳庆平(丛书副主编),宋一夫(丛书副主编),宋德金(分册主编、译者),顾全芳(译者)  

前言

《金史》,元脱脱等奉敕撰,凡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此外附《金国语解》1卷。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始议修辽、金二史;宋亡,又议辽、金、宋三史,但因正统问题争论不休而搁置。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决定辽、宋、金“各与正统”,开始修撰,次年十一月告成。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以及作为总裁官的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侯斯、李好文、杨宗瑞、王沂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尤大,撰修辽宋金三史的发凡、举例以至书中的论、赞、表、奏等,主要皆出自他的手笔。 金朝有较完善的修史制度,设国史院和记注院。国史院设监修国史、修国史、同修国史和编修官等,掌管监督、修撰国史事宜。记注院,掌修起居注,记录皇帝言行。还有秘书监设著作局,掌修日历,逐日记述有关朝政事务。金朝当代史的记录和撰写,除起居注、实录、日历以外,还修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当代政书、别史、杂史、传记等。如《大金吊伐录》4卷,《大金集礼》40卷等。金元之际,时局动乱,张柔、王鹗等为保存、抢救金朝史料作出重大贡献。张柔在汴京陷落时,独入史馆,取出金实录及秘府图书,入元后,献给朝廷。王鹗不仅致力搜集金朝史料,并在元初受命修金史。因此阿鲁图《进金史表》称,“张柔归金史于其先,王鹗辑金事于其后”。 元修《金史》由于有金朝实录、国史为依据,加之刘祁《归潜志》和元好问《壬辰杂编》、《中州集》小传等可资参考,资料较为丰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金代“制度典章,彬彬为盛,征文考献,具有所资”,而且“相承纂述,复不乏人”;又说,《金史》“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清人赵翼也说,“《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 《金史》虽有“良史”之誉,但也存在乖于体例、纪传不符、氏名不一、自相矛盾,以及某些重要人物不为立传等失当和疏漏之处。 《金史》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及金朝历史,其中关于女真及其有关各族早期事迹,多不见其他史书。《金史》的志较为详备,为了解、研究金代社会经济、各项制度、行政区域等保存了许多宝贵的资料。《金国语解》一卷,用汉语标出并解释《金史》中某些官称、人事、物象、姓氏等女真语称谓,是解读《金史》及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重要文献。《金史》是研究金代历史最基本的资料。 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下面就如何看待金代历史略作说明。 金朝是女真族于12世纪建立的王朝,历时120年。在此期间,北部中国社会发生许多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金朝本土,而且对同时期的南宋以及后来中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是政治与制度方面。 女真人在建立金朝之前,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建国后迅速进入阶级社会。随着女真社会由部落联盟发展为国家,其最高统治者也由部落联盟长一都勃极烈而成为皇帝。不过,这时的金代社会仍保留有相当多的女真族特点。完颜阿骨打称帝后,一度采用贵族议事制度——勃极烈制。许多军国大事的决策,须经勃极烈会议商议。到熙宗、海陵王时,金代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官制的确立,它既承袭了中原汉制的某些传统,又非一如汉制,而是有所保留和变通。金朝行台、行省之设,在我国行政区建置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后来为元朝承袭和发展,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如金朝科举制度,也是继承唐宋之制,并有创新。女真进士科的设置,在我国科举制度史上堪称创举,元朝设蒙古进士科,清朝设宗科,都与金制有渊源关系。又如,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对后世中国影响尤为重大。海陵王完颜亮于公元1153年从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遂成为金朝的政治中心。后来元、明、清均以这里为都城。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的地位是从金朝确立和巩固起来的。 二是经济方面。 金朝统治期间,北方中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东北地区得到开发,中原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作物种类增加,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也很发达;手工业在辽宋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火器制造业、雕版印刷业等,均达到很高水平。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商业、与邻国贸易及货币流通也发展起来。交钞的使用和随后取消交钞兑界之制,使之成为无限制通用的货币,在中国纸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不过,金朝晚期的通货膨胀也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三是文化方面。 金代在文化科技的某些领域里,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医学等,都取得很大成就。如女真人创造女真大小字,为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出了贡献;汉语语言学出版了几部对后世有影响的著作;文学既延续宋文学的传统,又形成本朝特色,并且出现了元好问等杰出文学家;艺术中的书法、绘画等已达到很高水平。此外,金代的天文、历算、数学和医学等也有重大发展。金代文化从金初没有文字,到中后期“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其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对金代文化的历史地位,从金末到元清,都有较高的评价。元好问说金源“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元人修《金史》称:“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清人赵翼说:“金代文物远胜辽元。”可见金代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是社会生活方面。 金人的社会生活,诸如服饰、丧葬、宗教等,既受到中原汉人影响,又对南宋和后世产生一定影响。女真人的某些服饰,在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乃至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有流行,颇受欢迎,曾遭南朝官府的明令禁止;金人的火炕,至今仍是北方一些农村居民的起居之所;北方流行的火葬虽非始自金代,但在当时得到推广;女真人中盛行的萨满教后来在清代满族中仍很流行;金代兴起的新道教——全真、大道、太一诸派到元代有了进一步发展。 五是民族融合方面。 金国境内,除女真人外,还有汉、契丹、奚、渤海人等,由于频繁的战事以及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秩序而采取相关措施,造成人口大量流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联系与融合。尽管金王朝没有实现中国的统一,但是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 在我国历史上,凡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往往也是在观念上关于所谓华夷、正闰问题讨论最为活跃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时期。金初太祖、太宗时期,称宋为“中国”,金朝自为正统的观念尚不明显,到熙宗、海陵时期,这一观念有了新的发展。海陵王反对重诸夏而夷狄及以在域内区分正统与僭伪的正统论。这种华夷狄平等的主张,固然同他的政治雄心相联系,为其统一江南制造舆论,但不可否认,他对传统观念的否定和批判是符合历史发展大势的。到世宗、章宗时期,金朝社会发展到了鼎盛阶段,统治者的正统观念也益形强烈。这一观念,对推进金代各民族融合,推动北方文化发展,以及对后世特别是元清两代产生了一定影响。金代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实践与理论上,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在金朝统治的120年间,北部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取得很大进步,金朝的历史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 本书在选目上,“本纪”全选,借以系统掌握金朝历史发展脉络;“列传”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志”选地理、兵、食货和百官等志,可以从中了解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重要政治制度;“表”则仅选《宗室表》。在所选的本纪、列传和志中,兼顾其重要及有可读性的段落,而“表”则仅节选小序。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流畅、简洁。不过限于编译者的水平,无论在选目还是译文方面,必然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尚请读者不吝指教。

内容概要

  在金朝统治的120年间,北部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取得很大进步,金朝的历史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白话精华24史:金史》在选目上,“本纪”全选,借以系统掌握金朝历史发展脉络;“列传”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志”选地理、兵、食货和百官等志,可以从中了解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重要政治制度;“表”则仅选《宗室表》。在所选的本纪、列传和志中,兼顾其重要及有可读性的段落,而“表”则仅节选小序。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流畅、简洁。

作者简介

作者:(元代)脱脱 等 译者:顾全芳 宋德金 丛书主编:张传玺

书籍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世纪
卷二 本纪第二
太祖
卷三 本纪第三
太宗
卷四 本纪第四
熙宗
卷五 本纪第五
海陵
卷六 本纪第六
世宗上
卷七 本纪第七
世宗中
卷八 本纪第八
世宗下
卷九 本纪第九
章宗一
卷十 本纪第十
章宗二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章宗三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章宗四
卷十三 本纪第十三
卫绍王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
宣宗上
卷十五 本纪第十五
宣宗中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宣宗下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哀宗上
卷十八 本纪第十八
哀宗下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舆服下
衣服通制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兵制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货
户口
通检推排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食货五
榷场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选举一
进士诸科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一
卷六十三 列传第一
后妃上
熙宗悼平皇后
海陵嫡母徒单氏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
后妃下
睿宗贞懿皇后
世宗昭德皇后
章宗元妃李氏
卷七十 列传第八
撒改
卷七十二 列传第十
娄室
卷七十三 列传第十一
完颜希尹
卷七十四 列传第十二
宗翰
宗望
卷七十六 列传第十四
太宗诸子
宗磐
宗斡
卷七十七 列传第十五
宗弼
张邦昌
刘豫
卷七十八 列传第十六
刘彦宗
时立爱
韩企先
卷七十九 列传第十七
孔彦舟
施宜生
宇文虚中
卷八十二 列传第二十
郭药师
乌延胡里改
卷八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
纳合椿年
祁宰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
世宗诸子
永中
永蹈
永功
子踌
卷八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
纥石烈志宁
卷八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
纥石烈良弼
卷九十二 列传第三十
徒单克宁
卷九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
独吉思忠
承裕
卷九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
夹谷清臣
内族襄
卷九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
移剌履
张万公
卷九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李晏
李仲略
卷一百一 列传第三十九
承晖
卷一百二 列传第四十
仆散安贞
卷一百六 列传第四十四
术虎高琪 或作高乞
卷一百七 列传第四十五
高汝砺
卷一百十 列传第四十八
赵秉文
卷一百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
纥石烈牙吾塔
卷一百十二 列传第五十
完颜合达
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
完颜赛不
白撒
卷一百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
崔立
赤盏尉忻
卷一百十七 列传第五十五
国用安
卷一百十八 列传第五十六
武仙
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
忠义三
完颜陈和尚
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六十三
文艺上
党怀英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
文艺下
王庭筠
李纯甫
王若虚
元德明
子 好问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
佞幸
张仲轲
李通
胥持国
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
方伎
刘完素
张从正
张元素
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七十
逆臣
秉德
大兴国
完颜元宜
纥石烈执中
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七十一
叛臣
张觉
移剌窝斡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四月壬辰,崔立将太后皇后、梁王、荆王及各宗室都迁往青城,甲午北上,崔立之妻王氏准备了仪仗护卫送皇太后和皇后至开阳门。当天,宫车三十七辆,太后在前,皇后在后,妃嫔又在后,宗族男女共五百多人,连儒佛道人员、医生、工匠、绣女都北迁。四月,大元军人京城。当时崔立在城外,元兵先到崔立家中,将妻妾宝玉都带走,崔立回家后大哭,但也无可奈何。天兴三年六月甲午,传说附近有宋军,李伯渊等人假装与崔立商议防宋之计。第二天晚上,李伯渊等人火烧外封丘门以惊动崔立。当夜,崔立很不踏实,一晚上起来上百次。天亮时,李伯渊等人来相约崔立去观察火情,崔立跟随苑秀、折希颜等人骑马前去,告示城内百姓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男子都到太庙街集合。返回时崔立走到梳行街,李伯渊想送崔立回二王府,崔立多次推却不去,李伯渊一定要亲自送他,崔立不怀疑,仓促之中在马上抱住崔立。崔立回头问:“你要杀我啊?”李伯渊说:“杀了你又何妨。”立即拔出匕首横刺崔立,洞穿手抱崔立之处,再刺,崔立落马而死。伏兵出来,元帅黄掴三合杀死苑秀。折希颜后到不知情况,见崔立落马,以为是与人打架,想上前劝架,却被军士砍中,折希颜负伤走到梁门外,被人追到斩杀。李伯渊将崔立尸体系于马尾,到内前号召大家说:“崔立杀人抢劫,奸淫暴虐,大逆不道,古今难有,是否当杀?”万众齐声说:“千刀万剐也难称心。”于是割下崔立之头,朝承天门祭哀宗。李伯渊以下军民都大哭,有人挖了崔立的心生吃掉。将乱党三人之尸挂在门前槐树上,树忽然拔起,人们说是树有灵气讨厌其尸玷污了树。接着,有人告发崔立藏有宫中珍宝,便抄了崔立的家,将崔立之妻王花儿赐给丞相镇海部下的军士。


编辑推荐

《金史》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史 PDF格式下载



一直对金朝历史有兴趣,又不想看古文,买了这本感觉很好!


顾老和宋老对金史翻译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文字真是简洁得很哪,虽然只有一本书,但相对保留的篇目很多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