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术史论卷

李一,赵权利 主编,孟繁玮 分册主编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

李一,赵权利 主编,孟繁玮 分册主编  

页数:

567  

字数:

690000  

内容概要

  《美术观察:美术史论卷》在美术刊物越来越多,艺术媒体种类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美术观察》之所以能立于艺坛学林,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品牌,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它有着一以贯之的办刊思想和学术品格,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贴近现实,牢记观察美术的使命和职责,始终坚持“用观察家的眼光审视美术,用美术家的眼光观察世界”的办刊宗旨,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敏观锐察各种美术现象,从文化发展战略高度,紧紧抓住事关美术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判。顾名思义,《美术观察》就是要及时敏锐地观察美术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和设法解决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深化,当代美术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为了美术的健康发展,急需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角度对新出现的现实问题作出分析、阐释和判断。《美术观察》不辜负时代重托和人民的期望,积极而负责任地承担起观察美术的重任。从创刊号开始,就紧密联系当代美术的实际状况策划选题,既突出审时度势的现实针对性,又从学术层面进行分析判断。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一美术史研究
鼎与簋--商周青铜器艺术的造型
神遇与迹化--就《石涛画学本义》-书给著者的信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
漫谈收集近代民间美术资料
认识周湘
李叔同和乐石社一日本发现李叔同新资料
90年代的美术史研究(上)
90年代的美术史研究(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上)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下)
林风眠与新中国十七年美术
要真正认识周湘
抗战时期关于绘画“民族化”问题的论争
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之考辨
不全寓全--《八大山人全集》序
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
清代宫廷绘画制度探微
论清雍正朝瓷器(上)
论清雍正朝瓷器(下)
对当代中国油画的观感和思考
中国大陆艺术设计理论20年的反思
取势得意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
热贡艺术的源流与现状
20世纪上半叶来华外籍美术教授(习)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林风眠与国立艺术院的创建
石涛晚年出佛入道问题研究
董其昌正议
龚贤的积墨法
《宣和画谱》名出金元说--兼论《宣和画谱》与徽宗绘画思想无关
关于“工艺美术”与“设计”的理论沿革
倡新说覆旧说当慎之又慎--就《宣和画谱》一文与韦宾先生商榷
20世纪中国画中的农民形象
“龙鳞装”与“旋风装”考
民初画坛传统派的应变与延展--以陈师曾的文入画价值与进步论为中心
对中央美术学院1 959至1 964年油画工作室教学的浅见
二 美术理论研究
指鹿为马--艺术批评漫议
走向开放和自由-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变迁
理与情再探
性歧视与女性主义艺术
王朝闻美学思想述评
“人为事物”的科学:设计“设计学”
京派和浙派--南北美术教育中人物画体系和特色
笔墨问题答客问(上)--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
笔墨问题答客问(下)--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商代到西周初期的鼎类,有四种基本的造型样式。即:圆腹柱足鼎、分裆鼎、扁足浅腹鼎和方鼎。在鼎的发展过程中,真正摆脱了陶鼎的造型设计规范,创造性地从青铜材料自身的特性出发设计出的新造型样式是方鼎。原始社会晚期,南北各地的陶鼎样式很多,其基本造型特点是在各类不同形的钵、盆、罐体下加三足。方鼎的样式不是自陶鼎借鉴来的,更大的可能是受到了竹、木器造型的启发。但无论如何,应该说,方鼎的造型是一种新的创造。 圆腹鼎的造型与陶鼎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其发展的轨迹是腹部由深渐浅,足部由短渐长。鼎耳,这一新增加的造型因素曾经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即由于铸造时分范的限制,鼎耳与三足难以取得对称,而不对称的造型,在视觉效果上会产生令人遗憾的残缺感。 商代早期的圆鼎耳与足的关系,是一个足在一只鼎耳的垂直线下,其余两足则分列于另一鼎耳的两旁。它缺少一个理想的两耳与三足对称配置的正视造型效果,当两耳取正时,三足不对称,三足对称时,两耳又在正中重叠。其原因在于当时铸造的分范方法受到限制。即与器物的三只足相应,外范只用三块壁范,连耳通足直达器底中心部位。这种分范方法被称做"壁范过足包底铸法",所铸出的器物,足多呈锥形,中空。同时期三足的,酒器斝和爵也都是以这种方法铸造的。应用这种铸造方法制造的最大的圆鼎是郑州饕餮纹大圆鼎,通高77.3厘米,重约33公斤,体量巨大,但同样存在不够对称的缺点,且锥状的足和单薄的口沿等细部也使造型欠缺庄严的效果。


编辑推荐

《学术文丛:美术史论卷》用观察家的眼光审视美术,用美术家的眼光观察世界;全景展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始末,点滴记录美术学人的探索历程;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必备工具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美术史论卷 PDF格式下载



个性鲜明,着意前瞻,分析全面,尊重客观,基调严肃,贴近现实。敏锐的观察眼光,学术至上,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大美术”的宽阔视野。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