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智慧品读

明志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

明志  

页数:

276  

字数:

230000  

前言

所谓“当下”,简单地说,就是现在的这一刻。当下生活就是你现在所做的事、听处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人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过去的一切人们无从改变,已经变成了记忆储存于人们脑中;而未来还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未知,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些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当下。古希腊学者库里希坡斯曾说过:“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唯一‘存在’的是现在。” 但是,身处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时,不论你是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还是普通的白领职员,在商场或是职场上,总是会遇到棘手的竞争对手,若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那么在竞争中就会失利;在管理上,也总是会有遇到问题而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若是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必然会大失人心。所以,若是能够在竞争和管理中运用适当的谋略,那么战胜对手或是解决问题就会相对简单多了。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是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所著,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狲子兵法》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本书从政治到军事,从职场到商场,从为人到处世等各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析,并配以精彩的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全面的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示《孙子兵法》所涵盖的谋略内涵。既可以使读者加深对这部经典之作的了解,又能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悟出许多具体的办事技巧和方法。 本书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必备之书,还是当今人们开创人生局面、掌握为人之道、深谙处世哲学、遨游职场、商海以及赢得感情生活的最佳秘籍。 学习《孙子兵法》的智慧,并运用于当下生活,从当下做起,一点一滴地开始改变自己,改变生活,即是本书的宗旨所存。

内容概要

  本书从政治到军事,从职场到商场,从为人到处世等各个方面对《孙子兵法》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析,并配以精彩的故事,以全新的视角、全面的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示《孙子兵法》所涵盖的谋略内涵。既可以使读者加深对这部经典之作的了解,又能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悟出许多具体的办事技巧和方法。

作者简介

  明志为胡细明笔名,长期从事社科励志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工作,出版编写过多部畅销书,其出版作品有《有一种智慧叫包容》8万多册,《有一种智慧叫低调》4万多册,《有一种魔力叫沟通》4万多册,《懂心理才能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左手责任右手执行》《愿干胜于能干》等系列畅销书,编写过《做人必须保留的7张底牌》《会说才有竞争力》《包容的智慧全集》等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始计篇
不可不察——想发展要先制定战略
攻心为上——得人心者得天下
以智取胜——从对方所需之处下工夫
因利制权——善于谋势,掌握主动权
兵不厌诈——以有备攻其无备
多算者胜——深谋远虑规划人生
第二章 作战篇
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关系事情成败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怒者杀敌——同仇敌忾,激励士气
胜敌益强——战胜敌人使自己更加壮大
贵胜不贵久——出手迅捷,抓住时机
第三章 谋攻篇
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以巧求胜,用谋略战胜敌人
以交代兵——外交手腕赢取胜利
君不患于军——信任下属,懂得授权于下属
乱军引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小坚大擒——遇见强大的对手不要硬碰
知彼知己——作战之前要获取对方情报
第四章 军形篇
待敌可胜——先保存自己,后消灭敌人
不胜则守——攻守相辅,进退自如
善守善攻——以弱胜强,攻守相辅
不失敌之败——抓住时机,攻打要害
先胜后战——不打无准备之仗
修道保法——上下一心,健全机制
运筹为先——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第五章 兵势篇
分数形名——管理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
正合奇胜——正兵合战,出奇制胜
奇正相生——以奇为正,以正为奇
节如发机——攻势要险,速度是关键
以利动之——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善战者任势——营销中的借势、运势、造势
第六章 虚实篇
善战者致人——争取主动,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攻其必救——用间接的方法达成目的
我专敌分——制造假象,迷惑对手
至于无形——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
形于无穷——以变应变方能制胜
避实击虚——扬长避短,以弱胜强
因敌而变——做事要随机应变
第七章 军争篇
以患为利——变“危机”为“转机”
利动分合——麻痹敌人,以假胜敌
夺气攻心——从心理上动摇敌人
以静待哗——处变不惊,心静制胜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从容迎敌
穷寇勿迫——给对手留一条生路
第八章 九变篇
不受君命——不要一成不变地固守“君命”
九变之利——适应时势,以变应变
不拘常规——随机应变为用谋取胜之本
杂于利害——善于权衡利弊才可稳操胜券
恃吾有以待——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将有五危——领导者需完善自身性格
第九章 行军篇
择便处军——择善处置,因地经营
察微料敌——重视细微末节
刚柔并济——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与众相得——规章制度重在执行
第十章 地形篇
贵知地利——根据地形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视卒如子——以仁爱之心带兵
举而不穷——变化无穷,不断转换思路6
知天知地——天时地利人和
第十一章 九地篇
衢地必争——重视地利,在地利上下工夫
死地则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首尾相应——协同作战有奇效
九地之变——因地制宜者胜
巧能成事——抓住时机,巧妙用兵
践墨随敌——因敌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缓急相辅——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第十二章 火攻篇
火明水强——借势借力,强己胜敌
胜取修功——取胜后及时加强和巩固成果
不以怒兴师——善用“激将”法,避免被“激将”
明君慎用——小心谨慎可以防止失败
第十三章 用间篇
取人用间——里应外合,从内部瓦解对手
策反敌谍——利用对手的内间进行“反间”
无所不用间——无时无处地使用间谍
上智为间——任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5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春秋后期,吴、楚两国的战争,进行了60年之久。两国均感到筋疲力尽。无力再继续战斗下去。但经过五年的休战之后,两国元气稍有恢复。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冬,楚平王派兵夺取了吴军侵占的州来(今安徽凤台)。州来是扼守淮河上游的军事重镇,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再次进攻州来。楚平王闻讯,立即遣使征集顿、胡、沈、蔡、陈、许六国之军,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七月与楚军会师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鸡备亭),准备救州来。鸡父位于大别山西北麓,亦为当时楚国的军事重镇,其地扼淮河上游要冲,六、群、舒诸小国环绕其东南,胡、沈、陈、顿、息、江、道诸小国屏列其西北。楚国控制这里对付吴国,进可战,退可守,由此还可以控制淮颍地区诸小国,保持其在东方的势力范围。 然而,楚令此时正在患病,勉强支撑病体驰赴鸡父,与诸侯之军相会。因途中劳顿,病情愈发严重,便让楚司马蘧越代为指挥,率诸侯之军向州来前进。吴公子光见楚军及诸侯之军力量强盛,吴军与之相较众寡悬殊, 自动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屯军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临淮关)。不久,楚令病死于军中,楚军与诸侯之军的士气大降。代帅蘧越资望过浅,不能指挥诸侯之军,诸侯之军与楚军相率退回鸡父。吴公子光听说楚统帅已死,蘧越代摄帅职,楚军及诸侯之军不战而退,料知其中必有变乱,向吴王僚建议率军尾追。 楚军及诸侯之军撤至鸡父后,蘧越以为吴军未必敢深入楚境穷追,遂屯军鸡父,拟稍加休整后再决定行动。吴公子光对吴王僚说:“跟随楚国与吴国作对的都是些小国,而且都是受楚国的胁迫而来的。胡、沈两国的国君年幼而轻狂,陈国大夫夏蓄强硬而顽固,许、蔡两国素来愤恨楚国对他们的压迫。如今,楚帅已死,代行帅职的蘧越资望浅,很难统率联军。况且楚军中多为楚王所宠信的人,不会服从蘧越的指挥。七国联军同役而不同心,兵力虽多,也是可以打败的。如果分兵先向胡、沈、陈三国之军发动攻击,三国之军必然崩溃。三国之军一败,其余各国之军心就动摇了。各国一溃乱,楚军必然彻底崩溃。”吴王僚听取了公子光的意见。这年七月二十九日为“晦日”,双方交战于鸡父。 “晦日”, 自古为用兵作战的大忌,一般均阌营休息,以避此不吉之日。公子光故意选择“晦日”进攻,为的就是出敌不意,达到奇袭的目的。 蘧越正在鸡父休兵,又值“晦日”,未想到吴军会突然发起攻击。他于仓促之中,让胡、沈、陈、许、蔡、顿六国之军为前阵,掩护楚军。吴军的进攻完全依照荚公子光预定的部署,以刑徒3000人为前阵,直攻胡、沈、陈三国之军。吴公子光率右军,公子掩余率左军,吴王僚率中军,紧随其后。刑徒未受过军事训练,刚刚接战即散乱后退。胡、沈、陈三国之军向前追赶,吴军从三面包围胡、沈、陈三国之军。胡、沈二国的国君,及陈国大夫夏留均战死,吴军释放了胡、沈两军的俘虏,让他们逃到许、蔡、顿三国的军队去,一边狂奔一边叫嚷:“我们的国君死了!我们的国君死了!”吴军呐喊着紧随乱兵之后,许、蔡、顿之军惊恐万分,未战先溃。楚军见乱军漫山遍野狂奔而来,许、蔡、顿之军动摇溃退,吴国大军掩至,只好向后败退。吴军大获全胜。


编辑推荐

《中国智慧品读5:孙子兵法与当下生活(解读图文版)》是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所著,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智慧品读 PDF格式下载



太漂亮,幸会幸会喜欢


这兵法就不用说了,至于里面内容还没来得及看


物美价廉,受益匪浅。非常好。


还行,不错的一本书.


与价格成正比!还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