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境友好型公民新探

陈彩棉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

陈彩棉  

页数:

300  

字数:

260000  

前言

  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人类所有的生活资料,从维持基本生存的必需品,到高度奢华的奢侈品,无一不取自于自然;人类每一个文明进步,无一不受惠于自然。然而,人类对自然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恩之情,更多的是在科学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支配下,自大地以大自然主人的身份,以其日益发展起来巨大能力,对自然进行着无度而又无情的攫取和掠夺。这样,人类在自然界中以其自身的活动发展着自身、创造着文明的同时,还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问题。正当人们沉浸于对自然的胜利喜悦之中,大自然却正酝酿着对人类的忘恩负义行径实施报复。  曾几何时,发生于大自然中的灾难夺去了无数的生命,毁灭了无数的文明。如果说其中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灾害纯属于天灾,那么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虫灾、瘟疫等在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祸,是人类自身的无度的行为之结果,是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的表现。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废气废液无所顾忌的排放,诸如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酸雨危害、臭氧层衰竭、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日甚。时至今日,可以说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病态的环境中:我们的天空开始生病,我们的地球开始生病,我们的大海开始生病,就连天边吹来的风也带着病气……生态正处于危机甚至彻底崩溃的边缘。

内容概要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公民事业”,它的成功构建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将因缺乏群众基础而难以有效地实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民群众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主力军,而公民参与制度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作者简介

  陈彩棉,女,福建人。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得教育学学士。现任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福建省哲学学会理事。多次承担“福建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课题,参与编写《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晋江卷》、《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等专著,在《环境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建理论学习》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多次在福建省、泉州市党校系统教学竞赛中获奖,被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第一节 全球性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现代绿色思潮的兴起  四、全球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五、全球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六、《21世纪议程》与《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历史来源  二、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途径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观  一、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观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境伦理学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观的发展路径第二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含义及时代要求 第一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友好型公民的概念  二、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含义  三、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特征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与时代要求  一、塑造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必要性  二、塑造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现实条件 第三节 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论依据  二、科学发展观是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论指导第三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环境权概念的提出  一、环境权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环境权的含义 第二节 环境权的主体  一、环境权主体的范围  二、环境权主体的内容 第三节 公民环境权  一、公民环境权的主体与客体  二、公民环境权的内容  三、落实公民环境权的措施与手段  四、设置公民环境权的意义 第四节 公民环境权及其实现途径  一、环境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对应  二、我国对环境义务的法律规定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四、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第四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意识及伦理道德 第一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意识  一、环境意识概念的出现  二、环境意识的内涵  三、涉及环境意识的几个概念及其区别  四、中外环境意识落差  五、牢固树立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的环境素养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道德  一、环境道德的含义  二、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道德的基本要求  四、“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伦理  一、环境伦理学的诞生  二、关于环境伦理学的争论及其主流思想  三、关于环境伦理的讨论及其基本观点  四、科技伦理思潮的兴起第五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第一节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现状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第二节 低碳产业的兴起  一、环保农业的兴起  二、工业企业的低碳化  三、废弃物减量化和再利用  四、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低碳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六、低碳包装、低碳营销的推广 第三节 低碳消费与适度消费  一、低碳消费热  二、倡导适度消费与节约消费 第四节 环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的法制培育  一、我国环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立法的规定  二、我国环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立法的不足  三、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我国环境友好型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立法的发展对策第六章 塑造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生态文化与环境法制 第一节 生态文化与环境法制的关系  一、生态文化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二、生态文化及其基本观点  三、生态文化与环境法制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古代的生态文化  一、我国古代生态文化的形成和对环境的管理  二、我国古代生态文化的特点  三、发展新型生态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节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制度建设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概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四、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  五、法律责任 第四节 当代国际社会生态文化法制建设的概况及其特点  一、国际生态文化法制建设及特点  ……第七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教育及发展趋势第八章 国外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及启示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这次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强调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同时警告说:“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人类环境宣言》还向全世界呼吁:“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在利用知识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五、全球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称为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大会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这次会议是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举行的讨论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最高级别的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不仅筹备时间最长,而且规模也最大,堪称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盛会。里约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境友好型公民新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