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文明十论

张文台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文台  

页数:

463  

字数:

300000  

内容概要

张文台编著的《生态文明十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映全社会多年来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观点、论断和实践经验,探索并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写入十七大党代会报告为里程碑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着眼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课题;着眼于如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坚强的领导决策体系
第一节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第二节 建好班子抓住关键
第三节 改革制度有序推进
第四节 科学考核有效评估
第二章 完善的政策引导体系
第一节 生态补偿机制多样化
第二节 资源有偿使用规范化
第三节 财政引导政策倾斜化
第四节 税收调控政策优惠化
第五节 绿色金融政策灵活化
第三章 配套的法律规章体系
第一节 科学立法,完善法律制度
第二节 严格执法,保障生态安全
第三节 环境司法,维护生态正义
第四节 强化监督,保障法律实施
第四章 绿色的产业经济体系
第一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第二节 积极倡导循环经济
第三节 高度重视低碳经济
第四节 打造绿色经济体系
第五章 先进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一节 高度关注绿色壁垒,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第二节 引进消化吸收创造,构筑绿色科技体系
第三节 发展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能源及其技术
第六章 生态的企业运营体系
第一节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承担
第三节 绿色企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
第四节 绿色财富观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选择
第七章 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第一节 建立全民生态文化教育试验平台
第二节 完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引导
第三节 拓展生态文化建设领域
第八章 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
第一节 树立“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生态公民观
第二节 强化思想意识加大全社会自觉参与
第三节 推进机制建设确保全社会广泛参与
第九章 跨区域的协调运作体系
第一节 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加强区域立法协作,创建政策协调机制
第三节 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建设
第四节 借鉴与超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第十章 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体系
第一节 推进生态文明国际合作主体多元化
第二节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重点战略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附录
·打造绿色屏障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思考
·浅谈低碳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太湖治理初步形成了七个长效机制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儒将人生生态情怀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一种崭新的制度设计和实践选择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公正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了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新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研究设计一整套评价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力求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民福祉等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综合考核指标,以便在实践中有所遵循。(二)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1.科学确定评价主体 科学确定评价主体,即解决由谁来评价的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主体,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到底如何,不能单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还必须看群众的公认程度。这里的群众,应该是包括各级相关的领导在内的、各个层面参加的群体,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主体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干部政绩评价只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的弊端,较好地解决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干部切实注重群众公论。2.科学设置评价内容 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即要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评价内容,解决好评价什么的问题,才能使评价有的放矢,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在具体操作中,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生态建设的成果。惟其如此,才能促使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3.科学设计评价方法 科学设计评价方法,即要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科学构建考核评价的方法体系至关重要。考评方法的构建,应着重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要按照“突出工作实绩”的原则,合理确定“德、能、勤、绩、廉”五项考评内容的不同比重,既不能以点代面、以偏赅全,也不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第二,要按照考评主体与考评对象的“知情度、关联度、责任度”关系,合理确定评价主体中不同层面的“群众”对于评价对象评价的不同比重,使各方面的参与权和意愿都能得到有效反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文明十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