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崔宇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崔宇  

页数:

205  

内容概要

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无论是发生在学校,还是发生在每个家庭中,归根结底都是素质的问题。孩子的素质,家长的素质,学校的素质,还有社会的素质,都会影响教育的成效。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本书从素质教育开始谈起,用最家常的话说明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

作者简介

崔宇 中国家教学会理事 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积累,汲取众家之长,根据对中国家教现状的探索,研发出符合中国家庭特点、具有独特个人魅力的平行教育体系。全国有数万家庭通过他的教学指导成功地解决了家教难题。他常

书籍目录

家长篇——有些问题,家长总会问
早期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
有效的亲子沟通该怎么做——耐心倾听还不够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教育不要刻意为之
激起孩子的上进心需“对症下药”
要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掌握好奖品的度
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感恩之心看待孩子
孩子说谎,不必立即揭穿——教育是为了改善,而非责骂
内向的孩子真的无药可救吗——每种性格都可以成功
腼腆孩子的训练法——演习和实践
如何纠正孩子的虚荣心——让孩子看到付出的重要性
嫉妒心太强的孩子需要理解和疏导
保护孩子的同情心——同情心让他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帮助
孩子没眼力见儿——机灵是被影响出来的
孩子太爱看电视——“以毒攻毒”见奇效
孩子太早熟——让孩子体验童年的快乐
让“独”子感受分享的快乐
迈出理财教育第一步——零用钱管理
传统道德文化学习不可或缺
怎样给孩子挑本好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选书
兴趣班的优和忧——家长理性,更需要耐性
让孩子远离脏话——冷处理更有效
孩子挑食怎么办——“讲条件”不如“多影响”
孩子成长什么最重要——有健康才能有未来
学生篇——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再谈教育
我是班里的普通人——掌握神奇的成功八步
老师不喜欢我怎么办——从不受欢迎的人变成受欢迎的人
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只因未到“热心处”
父母“为我好”就真的是为我好吗
为什么很难感觉到幸福——原来你非不快乐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多替别人想一想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别把好感当成真爱
中学生真的不能谈恋爱吗——给你一个不谈恋爱的理由
不想读书了,打工更有意思——其实读书最有意思
如果我能有个有钱的爸妈——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让梦想照进现实——制订一个有用、能用的计划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眼到,口到,心到
有没有不花力气就能获得好成绩的办法
兴趣班、补习班,这些有必要吗
关于转校和报考专业——如何说父母才肯听
苦难真的是财富吗——崔老师的成长是最好的证明
大学毕业后如何出人头地——警惕平庸者六大劣根
教师篇——好老师PK好父母
好老师到底要给学生什么——希望、信心、关怀、快乐、自由
让5+2>7——我们亟须家长的配合
教师的责任——精神的传递和感染
教育工作真的很难做吗——其实教育没有那么累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教知识还得教规律
电视与网络——老师要学会引导而非“打压”
教学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注意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力
没有不好的知识,只有不好的方式一上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收心学习——“就这样把你征服”
兴趣不一定会造就天才,至少能培养人才
不得不说的“网瘾”——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不要大惊小怪——粗心和马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厌学——老师和家长也要有“反求诸己”的精神
一班假小子和娘娘腔——感叹阴盛阳衰于事无补
且把金针度与人——老师给家长传授教育方法
媒体篇——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教育的核心——爱
平行教育——父母、学校、社会、孩子同步的教育
谁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家长一定要记住的一首诗
如何培养有素质的“富二代”
校长推荐制与“人格证书”
速成班和培训班——欲速则不达
聚焦成长特殊阶段——青春期
“啃老族”——家长的问题变成了孩子的问题
解读《家长的革命》——不是家庭版《儒林外史》
关于崔老师个人
附录《弟子规》全文

章节摘录

  早期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  家长:现在都在提倡早期教育,您觉得早期教育应该是谁做比较好呢?  崔老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并且父母是绝对的主力,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很多工薪阶层的家长,平时工作压力大,孩子太小不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把孩子往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儿一扔,有的甚至交给素质不过关的保姆带,这样的家庭,孩子的早期教育势必会受到影响。都说隔辈人更疼孩子,这没错,但疼爱过了头就是溺爱,很多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到了四五岁还没有自理能力,而且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会与人交往。教育方式是与时俱进的,家长们的父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可能很难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和孩子的社会需求了,比如现在提倡“不打不骂教孩子”,老一辈人认可的则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断层,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们再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  家长:怎样才能通过早期教育把孩子的智力开发到最大限度呢?  崔老师:家长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学会数数,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其实开发孩子的智力,不一定非要阅读诗词歌赋,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帮助孩子开发智力,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学得更快。  家长:那您认为早期教育到底该教点什么?  崔老师:简明扼要地说,早期教育,能力要胜于智力。有这么一个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 “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家长:您的意思是,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崔老师:对。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除了开发他潜在的智力因素以外,家长还要把更多的焦点集中到孩子的能力培养、品质和情商教育,如思考力、抗挫力、同情心等。没必要非得刻板地关起门坐下来教育,完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教给孩子客人来了要怎么招待,在外面怎么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等等。要记住,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家长:现在外边也有很多早期教育的培训班,您觉得是不是该多报几个班呢?  崔老师:早期教育叫早期有意识的影响,以良性的行为来影响而不是教育。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者更早一些,从怀孕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看看自己是否给了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如果说早期教育必须得报个班,我看没必要。我认为真正的早期教育是家长们尽早有意识地、良性地去影响孩子,这就叫早期教育。  家长:就是要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崔老师:孩子的发展要遵从他们的兴趣,有兴趣他就能主动学习发展。家长不可能期望两三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一到天气预报时就全神贯注跟着电视里的解说员念词,那家长就可以借此机会,因势利导,让孩子认识各个城市,当解说员说到“北京”的时候,就告诉他“北京有天安门,毛主席当年宣布我们国家成立时就是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这样一来,孩子既认识了汉字,又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常识,一举两得。  家长:现在都提倡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我们做家长的的确也意识到应该让孩子尽早独立,可有时候真的是不放心,总觉得孩子还太小。  崔老师:家长越是越俎代庖,孩子就越是长不大。有个幼儿园组织了一场亲子活动,老师让孩子通过漏斗给瓶子里装满沙子,家长在一边指导。孩子一开始不懂得要把漏斗的末端插到瓶口里,因而费了半天劲,也不能把瓶子填满沙子。这个时候,明智的家长这么告诉孩子: “你想想,为什么你总装不满呢?”“你自己看看,漏斗的下边是悬在瓶子外面的,这样沙子不是都从下边漏出来了吗?”“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比如把漏斗的下方放在瓶子口上,你看看这样沙子还会不会漏出去呢?”而糊涂的家长往往一把把漏斗和瓶子拿过来,自己动手让孩子看着。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越俎代庖,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在扼杀孩子独立思考和行事的能力。  家长:在这方面国外的家长的确更能放开一些。我记得我看过一个报道,说是在南京一所国际学校里,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半个小时内从离校很远的单位打的赶来并很快带孩子去了医院。那个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从老师口中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一句话,腿没有问题就让她自己回来。  崔老师:当孩子遇到不适或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家长大可以“狠”一点,让孩子自己“扛”过来。常年把孩子放在蜜罐里泡着,孩子何时才能长大?  P2-4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以及有关技巧方面的问题,真的写的很好,如果你有与孩子沟通的障碍等问题,我推荐您能读一读,真的很不错。


对于当今很多家长都把小孩当宠物养的趋势来看,应该人手一本。否则未来的中国国运的确危险了


这书要多看看,有用


帮朋友买的,指名要买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