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光明日报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光明日报  

作者:

马克·吐温  

页数:

230  

译者:

张友松  

前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之一,自从1876年出版以来,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这部写得非常出色的儿童惊险小说,故事十分有趣,情节也很紧凑,读起来往往使人惊心动魄。但它同时又是一部写得极其完整和谐的具有严肃内容的作品,其复杂性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全部看透的。我们一遍又一遍读它,往往可以一次又一次体会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虽然它的读者以儿童为多,作者却声明他的书也是以成年读者为对象的。别林斯基谈到它的时候,也说这种书是“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  作者在写这部书的时候,已经感到美国现实的凄惨。他为了寻找在充满痛苦的当时的美国生活中所找不到的愉快的东西,便转向南北战争以前的岁月,描写童年时代的生活。根据他在自传中的叙述,这部书中的圣彼得堡镇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故乡汉尼拔镇描写的,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的原型就是他的亲人和儿时的玩伴,书中的情节除了汤姆寻获宝藏和印江·乔埃之死以外,主要也都是取材于他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作者是怀着一副看待愉快生活的心情看待他的童年生活,所以这本书在他的作品中是最富于诗意和浪漫气息,并且最令人愉快的。不过,又因为作者童年生活之地汉尼拔镇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的王国,其中市侩、骗子手和奴隶贩子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作者也批判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深刻地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的风气和贪财心理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里,作者描写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孩子为了摆脱现实、追求幻想而作的种种打算和冒险。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活泼,对家庭、学校和教堂都抱着反感。他不但随时和他们的姨母开玩笑,还在学校和教堂里拿教师和牧师寻开心。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向往于侠盗之类的传奇小说中的英雄。哈克·费恩是镇上公认的一个“野孩子”,但汤姆却把他当做知心朋友,跟他和另一个玩伴一同偷跑到大河里的一个岛上去当“海盗”,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孩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谓“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顽童”,可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却显得生气勃勃,十分可爱。那个完全不顾儿童兴趣、一味强求他们循规蹈矩的姨母,那个专会鬼混、以责罚学生为消遣的醉鬼老师,那个无聊的、催眠的牧师,却使人觉得讨厌,至于像席德那样的“模范儿童”,更是只令人感到厌恶和鄙视。  小说中的圣彼得堡镇的小市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孩子的衬托之下,当地的“有教养的”社会显得毫无光彩。正如汤姆·索亚在学校里的调皮捣蛋反映了资产阶级腐败的教育失败一样,他在教堂里的恶作剧也说明了宗教仪式和牧师的布道是怎样的虚假无聊。汤姆所引起的狮子狗和甲虫的那场趣剧与“庄严的”宗教仪式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对照。在这一喜剧性的场面中,汤姆固然是全神贯注的,但那些“虔诚的”成年人对这个插曲也同样感到浓厚的兴趣,都把布道和祈祷这些“神圣的”事情置之度外,这对宗教的虚伪等于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讽刺。  但是作者对于汤姆和哈克的性格的刻画,并不限于他们做儿童游戏时的种种表现。当他们参与周围的现实生活的时候,作者同样赋予了他们善良、勇敢和正义的品质。汤姆和哈克深夜在坟场看到那场凶杀案以后,对被诬为凶手的莫夫·波特,无论如何也不能淡然处之。后来他终于冒着生命危险,大胆在法庭上作证,拯救了那个无辜的人。这种勇气和行为显然不是镇上那些“正人君子”所能有的。这两个孩子对钱财的看法和他们周围那些以追求财富为人生首要目的的美国小市民的心理,也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些财迷鬼在汤姆和哈克寻获了宝藏以后,都狂热地到处挖掘起来,而哈克却对发财之后所过的“上流”生活深以为苦,迫切地希望恢复他原先那种“没有教养的”自由生活。汤姆也对哈克保证,他绝不会因为发了财而打消当“强盗”的企图。汤姆和哈克这两个人物,在全书中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哈克不像汤姆那样脑子里充满浪漫空幻的想法,显然是书中最值得注意的形象。  比起马克·吐温其他的作品来,《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滑稽比喻不及他早期的小说那样多,但作者在这本书里描写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深刻程度却比过去有显著的增加,特别是显示了他对儿童的心理有洞察入微的才能。在这本书里,作者所用的轻松的幽默比起他后来的作品来也要多一些,这正表现了他当时对普通人和他们生活的热爱。同时,我们从作者的书信中知道,他在写《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为了给儿童看,曾经把讽刺的尖锐性减低了一些。不过,这本书的讽刺性还是十分明显的。它和当时美国流行的那些劝谕式的儿童读物正好针锋相对。那些书都教导儿童循规蹈矩,学习席德之类的“模范儿童”,勉励他们将来成为萨契尔法官那样的“伟大人物”,把主日学校所宣传的教义当做做人的“美德”和“规范”向他们灌输。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却对资产阶级文明和道德卫士们所定的种种清规戒律进行了挑战,揭穿了他们用以装点门面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信条的虚伪性,指出资产阶级的假道学先生们根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而儿童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和死气沉沉的生活中也根本得不到快乐。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的创作与当时美国的那些庸俗、反动的资产阶级文学是截然不同的。  张友松

内容概要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里,作者描写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孩子为了摆脱现实、追求幻想而作的种种打算和冒险。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活泼,对家庭、学校和教堂都抱着反感。他不但随时和他们的姨母开玩笑,还在学校和教堂里拿教师和牧师寻开心。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向往于侠盗之类的传奇小说中的英雄。哈克·费恩是镇上公认的一个“野孩子”,但汤姆却把他当做知心朋友,跟他和另一个玩伴一同偷跑到大河里的一个岛上去当“海盗”,追求
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孩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谓“调皮捣蛋”、
“不守规矩”的“顽童”,可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却显得生气勃勃,十分可爱。那个完全不顾儿童兴趣、一味强求他们循规蹈矩的姨母,那个专会鬼混、以责罚学生为消遣的醉鬼老师,那个无聊的、催眠的牧师,却使人觉得讨厌,至于像席德那样的“模范儿童”,更是只令人感到厌恶和鄙视。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年),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1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19世纪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在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创作的。  张友松(1903~1995年),湖南醴陵人。译作:《安徒生评传》,屠格涅夫的《春潮》、《薄命女》,施托姆的《茵梦湖》,契诃夫的《三年》等,此外还有《荒岛探宝记》、《阿拉斯加的挑战》、《马克·吐温传奇》(合译)等译作问世。他还把自己的旧译作《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8部作品和新译作《巾帼英雄贞德传》与荒芜译作《海外浪游记》,合编成《马克·吐温选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第二章 光荣的刷墙手
第三章 忙于打仗和恋爱
第四章 在主日学校大出风头
第五章 老虎钳甲虫和它作弄的对象
第六章 汤姆和贝奇相识
第七章 跑扁虱和伤心事
第八章 当个大胆的海盗
第九章 坟场上的惨剧
第十章 狗嚎的不祥之兆
第十一章 良心的谴责折磨着汤姆
第十二章 猫和除烦解痛药
第十三章 海盗帮乘船出发
第十四章 快活的海盗露营地
第十五章 汤姆偷偷地回家探望
第十六章 初学抽烟——“我的小刀不见了”
第十七章 海盗们参加自己的丧礼
第十八章 汤姆透露他做梦的秘密
第十九章 “我没有想一想”的恶作剧
笫二十章 汤姆替贝奇挨了惩罚
第二十一章 口才的练习和校长的金漆脑袋
第二十二章 哈克?费恩引用《圣经》
第二十三章 莫夫?波特得救
第二十四章 白天风头十足,夜里提心吊胆
第二十五章 寻找宝藏
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强盗找到了一箱黄金
第二十七章 战战兢兢的追踪
第二十八章 印江?乔埃的巢穴
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妇
第三十章 汤姆和贝奇在洞里
第三十一章 找着之后又失踪了
第三十二章 “快出来!找到他们了!”
第三十三章 印江?乔埃的命运
第三十四章 成堆的黄金
第三十五章 体面的哈克加入了“强盗”帮

章节摘录

  “后来他们就再往前走,你就……”  “跟着他们走——是的。就是这么着。我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那样偷偷摸摸地走,实在有点蹊跷。我一直跟着他们走到寡妇的梯磴那儿,站在黑暗当中,听见那个穿破衣服的人替寡妇求饶,那西班牙老汉可是发誓要毁掉她的脸相,就像我告诉您和您那两个……”  “怎么!那个又聋又哑的人居然说了那么多话呀!”  哈克又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那个西班牙人究竟是谁,他原想极力不让这位老人得到丝毫联想的线索,可是他虽然拼命注意,他的嘴却似乎是偏要给他找麻烦。他几次设法要想逃出窘境,可是那老人的眼睛老在盯住他,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露了马脚,随后那威尔斯人说道:  “好孩子,你别害怕我。我无论如何连一根头发都不会伤害你的。不会——我要保护你——我要保护你。这个西班牙人并不聋不哑;你无意中泄露了秘密;现在你再也掩盖不住了。你想把那个西班牙人隐瞒起来,其实他的事情你是知道一些的。现在你相信我吧——把实情告诉我,尽管相信我吧——我不会泄露你的秘密。”  哈克盯住那老人的诚实的眼睛望了一会儿,然后弯过身去,对他耳朵里悄悄地说:  “那不是个西班牙人——那是印江·乔埃!”  那威尔斯人几乎从他的椅子上跳起来了。过了片刻工夫,他就说:  “现在事情完全明白了。你说到什么把耳朵拉个缺口和拉开鼻子的时候,我还以为那是你自己编出来的一套,因为白种人是不采取这种报复手段的。原来是个印江人!那根本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喽。”  吃早饭的时候,谈话还在继续着,在这番谈话当中,老人说他和他的儿子在睡觉之前还做了一桩最后的事情,那就是打着灯笼到那梯磴和附近的地方去,察看一下是否有血迹。结果他们没有发现血迹,可是找到了很大的一捆……  “一捆什么?”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六角丛书”引起了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读者中间产生超出预期的积极反响。很简单,之所以能够产生积极的传播反馈和市场反应,究其根本,无非是这套丛书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有效文化需求——买得起,看得上。  ——2007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为“六角丛书”喝彩〉》    好书,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当伴随我们的一生。好书,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图书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六角丛书”把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  ——易中天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美)柯恩    一个人通常于十至十二岁左右时就熟知这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鲁滨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汤姆·索亚历险记 PDF格式下载



可能本身就是写给青少年读的,所以作者对一些事情的抨击没有那么强烈。这本书是比较轻松的一本历险记。


历险记很不错,很好看


老师要求买的,也很适合孩子看


冒险我爱!!


具有教育意义,对孩子的心灵起到震撼作用。


孩子拿到书,就爱不释手的看起来了,很好的书!


字体看着舒服,有少量画图,内容十分有趣。太好看了~~~~


经典就是经典,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本书将永远闪耀着光辉!


第二次在当当网买书了,物美价廉,很满意


性价比很高的书,印刷装订翻译都不错


很好!是想要的书!


适合初中生看,受益匪浅,印刷良好


给弟弟买的,还没看。


好书 翻译的也不错 值得拥有


挺好,如既望,字适中。


汤姆可真有冒险精神,最近也正好在学这篇课文


孩子课余时间需要读一些有益的书,这本就是不错的选择


看这个书名,实在令人费解,不过,我很喜欢它,平时看多点课外书很有趣!~


这是本很好看的书,原本家里也有。这次是老师让买的,指定译者。儿子上阅读课使用。


送同學的,纸质挺好


可惜翻译的不生动,翻译时缺乏感情色彩。


价格适合,质量有保证。继续支持当当


以为很爱看,结果一般。


内容很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有点失望,翻译不如想象的好,有页印刷不好


针对小学五年级的我来说,感觉这本书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们看。


纸张一般,如果内容能图文并茂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